肺爆震傷兔模型建立及早期應用保護性肺通氣策略的實驗研究
本文關鍵詞:肺爆震傷兔模型建立及早期應用保護性肺通氣策略的實驗研究,,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摘要】:目的:通過建立肺爆震傷(blast lung injury,BLI)兔模型,觀察傷后肺損傷的病理生理特點,探討早期應用保護性肺通氣策略(protective lung ventilation strategy,PLVS)對BLI的治療效果。方法:1、將21只本地健康白色家兔,按俯臥位時兔胸骨正中距離爆源的距離(d),隨機數(shù)字表方法分為:A組(d=7cm,n=5),B組(d=10cm,n=8),C組(d=13cm,n=8)。家兔經(jīng)過麻醉、脫毛、股動、靜脈置管等操作后俯臥于自制爆破試驗臺,實施電子引爆在兔胸骨正下方的爆炸源。爆炸后給予相應簡單救治。測傷前、致傷后1/4h、1h、2h、4h、8h及24h各時間點動物的呼吸、心率、平均動脈壓及動脈血氣變化情況;動物死亡后或者傷后24h快速股動脈放血無痛處死后,測肺含水量及行肺組織常規(guī)病理HE染色及肺損傷分級檢查。2、將16只本地健康白色家兔,按上述方法于d=10cm處建立BLI兔模型,隨機數(shù)字表方法分為:常規(guī)機械通氣組(CMV組,n=8),小潮氣量+PEEP通氣組(SVT+PEEP組,n=8)。測傷前、傷后通氣1/4h、1h、2h、4h、8h及24h各時間點動脈血氣分析、呼吸力學改變,各組在傷前及通氣治療24h后行肺部CT平掃檢查;之后再快速股動脈放血無痛處死,取肺組織行肺含水量測定及肺組織常規(guī)HE染色病理學檢查。結(jié)果:1、B及C組24小時內(nèi)無死亡;A組4只在傷后2-4h內(nèi)死亡,余下1只在傷后6h死亡。A組傷后6h內(nèi)及B組傷后24h內(nèi)RR、HR明顯高于傷前(P0.05),C組只在傷后2h內(nèi)高于傷前。A、B組傷后MAP持續(xù)低于傷前(P0.05);C組MAP與傷前比較改變無統(tǒng)計學意義。A組傷后p H值傷后呈進行性降低(P0.05),B組傷后1h p H值較傷前開始降低,且一直維持在偏低的狀態(tài)(P0.05),C組傷后p H值未見明顯改變。A組傷后Pa O2逐步降低且有統(tǒng)計學意義,B組傷后4h內(nèi)逐步降低(P0.05),之后稍有升高但仍維持在偏低的狀態(tài)(P0.05)。C組傷后2h內(nèi)逐步降低(P0.05),之后稍有升高,8h已基本恢復到傷前水平(P0.05)。A組傷后Pa CO2逐步升高且與傷前比較有統(tǒng)計學意義,B組傷后1h時Pa CO2明顯升高(P0.05),之后持續(xù)在較高水平,但仍明顯高于傷前(P0.05),C組傷后Pa CO2與傷前水平比較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傷后A、B組較含水量正常值明顯增高(P0.05),C組稍有增高,但無統(tǒng)計學意義。病理示A組肺組織內(nèi)出血明顯,可見大量白細胞浸潤,部分肺泡腔融合,肺泡壁部分斷裂,間隔增寬,部分肺泡萎縮及肺間質(zhì)水腫。B組肺組織內(nèi)少量出血,可見部分白細胞浸潤,少量肺泡腔融合,肺泡壁部分斷裂,間隔增寬,肺間質(zhì)水腫;C組所見肺組織出血、白細胞浸潤、水腫等病變明顯減輕。A、B、C組按肺損傷分級依次評為重度、中度、輕度損傷。2、CMV組傷后通氣1-24h p H持續(xù)升高,與同組傷前差別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SVT+PEEP組傷后通氣后p H值逐步下降,傷后通氣1-24h與CMV同時相點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CMV組及SVT+PEEP組Pa O2及OI傷后通氣1/4h時均明顯下降,傷后通氣1h后Pa O2及OI逐漸升高,且CMV組Pa O2及OI高于SVT+PEEP組。兩組傷后通氣1/4h時Pa CO2均稍有升高,CMV組傷后通氣1h后Pa CO2逐漸減低;SVT+PEEP組傷后通氣1h時后Pa CO2逐漸升高,與傷前及CMV組同時相點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SVT+PEEP組氣道峰壓及平均氣道壓明顯下降,與傷后即刻及CMV組同時相點差別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CMV組、SVT+PEEP組傷后通氣24h后,CT檢查均可見肺內(nèi)滲出減少,水腫減輕,兩組相比較并無明確差異。SVT+PEEP組肺含水量明顯低于單純致傷和CMV組,且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均0.05)。CMV組及SVT+PEEP組通氣治療后病理示炎癥細胞浸潤、肺泡萎縮及肺水腫程度輕于單純致傷,但CMV組肺泡融合及肺泡壁斷裂增加。結(jié)論:1、距離爆源的距離(d=10cm)的肺爆震傷兔出現(xiàn)肺損傷的改變,傷后24h內(nèi)無死亡,易于觀察一系列指標,重復性高,該模型可用于肺爆震傷的相關研究。2、SVT+PEEP的保護性肺通氣策略能有效改善肺爆震傷氧合、減輕肺部炎癥反應,改善肺水腫,可減少肺泡過度擴張,從而減少繼發(fā)性肺損傷。
【關鍵詞】:肺 爆震傷 動物模型 保護性肺通氣策略 家兔
【學位授予單位】:南昌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6
【分類號】:R655.3;R-332
【目錄】:
- 摘要3-5
- ABSTRACT5-10
- 英文縮略詞表10-11
- 前言11-13
- 第一部分:肺爆震傷兔模型的建立13-26
- 1 材料與方法13-18
- 1.1 實驗材料13-14
- 1.1.1 實驗動物13
- 1.1.2 實驗儀器13-14
- 1.1.3 主要試劑14
- 1.1.4 主要溶液配制14
- 1.2 實驗方法14-18
- 1.2.1 實驗分組:14
- 1.2.2 肺爆震傷兔模型的改進與制備14-15
- 1.2.3 實驗主要觀察指標15-17
- 1.2.4 統(tǒng)計學處理方法17-18
- 2 結(jié)果18-24
- 2.1 生命體征18-19
- 2.2 血氣分析變化19-21
- 2.3 各組肺含水量變化21-22
- 2.4 各組家兔HE染色肺組織病理變化及肺損傷分級22-24
- 3 討論24-26
- 3.1 肺爆震傷動物模型的建立24
- 3.2 肺爆震傷后早期呼吸循環(huán)功能及病理學的變化24-26
- 第二部分:肺爆震傷兔早期應用保護性肺通氣策略實驗研究26-38
- 1 材料與方法26-29
- 1.1 實驗材料26
- 1.1.1 實驗動物26
- 1.1.2 實驗儀器26
- 1.1.3 主要試劑26
- 1.1.4 主要溶液配制26
- 1.2 實驗方法26-29
- 1.2.1 實驗分組26-27
- 1.2.2 肺爆震傷兔模型建立27
- 1.2.3 實驗主要觀測指標27-28
- 1.2.4 統(tǒng)計學處理方法28-29
- 2 結(jié)果29-35
- 2.1 血氣分析變化29-30
- 2.2 呼吸力學變化30-31
- 2.3 肺部CT平掃影像學變化31-32
- 2.4 肺組織含水量32-33
- 2.5 肺組織HE染色病理學檢查33-35
- 3 討論35-38
- 3.1 兩種通氣方式對BLI呼吸功能的影響36-37
- 3.2 兩種通氣方式對肺部CT的影響37
- 3.3 兩種通氣方式對肺含水量及病理學的影響37-38
- 結(jié)論38-39
- 致謝39-40
- 參考文獻40-43
- 攻讀學位期間的研究成果43-44
- 綜述 肺爆震傷的研究進展44-53
- 參考文獻50-53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李朝華;;肺爆震傷的胸片觀察[J];人民軍醫(yī);1979年08期
2 何文祥;杜彩鳳;唐禮榮;;診治5例肺爆震傷的體會[J];人民軍醫(yī);1983年06期
3 袁有功,褚立民,劉新宇,許文墨,任喜田;肺爆震傷的診治體會[J];實用醫(yī)學雜志;1986年06期
4 桑明輝;肺爆震傷10例診治體會[J];江西醫(yī)學院學報;1996年04期
5 謝立華,余旭明,陳萬安,陳力營,幸益華;燒傷復合肺爆震傷(附21例報告)[J];中國現(xiàn)代醫(yī)學雜志;2000年05期
6 陳粹,鄔薇薇,胡錫浩,張震霞;燒傷復合肺爆震傷(附19例報告)[J];現(xiàn)代實用醫(yī)學;2002年07期
7 黃國雨;季玉峰;;船員燒傷合并肺爆震傷早期氣管切開12例[J];中華航海醫(yī)學與高氣壓醫(yī)學雜志;2006年03期
8 朱劍仙;宋斌;詹新華;陳建崇;黃永新;;應用保護性機械通氣救治燒傷復合肺爆震傷[J];東南國防醫(yī)藥;2010年01期
9 周玉海;溫建廷;劉艷紅;;成批燒傷復合肺爆震傷的早期救治[J];華北國防醫(yī)藥;2010年02期
10 孫曙光;王良喜;常蘇玲;孫建忠;曹淑琴;江學成;;以燒傷為主診的肺爆震傷臨床分析[J];江蘇醫(yī)藥;2011年02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5條
1 林源;劉達恩;張立明;王潤秀;黃新;姚振秀;方富義;;燒傷合并肺爆震傷救治體會[A];第五屆全國燒傷救治專題研討會燒傷后臟器損害的臨床救治論文匯編[C];2007年
2 盧海;孟鑌;陳志祥;朱飚;馬騰飛;;淺談肺爆震傷[A];“2008災害創(chuàng)傷與急救新進展”學術交流會學術論文集[C];2008年
3 王光毅;肖仕初;紀世召;吳杭慶;朱世輝;夏照帆;;成功救治燒傷合并肺爆震傷、顱腦外傷患者的一例報告[A];中華醫(yī)學會燒傷外科學分會2009年學術年會論文匯編[C];2009年
4 李忠耀;夏洪波;劉也;馬利;于福田;;16例肺爆震傷的救治[A];第七屆全國創(chuàng)傷學術會議暨2009海峽兩岸創(chuàng)傷醫(yī)學論壇論文匯編[C];2009年
5 王小芳;周萬芳;陳健;;大面積燒傷合并肺爆震傷的護理[A];第四屆全國燒傷救治專題研討會燒傷感染救治新進展論文匯編[C];2006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4條
1 付澤軍;大鼠肺泡上皮細胞緊密連接蛋白claudin 1、3、4與肺爆震傷致肺水腫的關系研究[D];山西醫(yī)科大學;2015年
2 彭凌華;肺爆震傷兔模型建立及早期應用保護性肺通氣策略的實驗研究[D];南昌大學;2016年
3 張波;家兔單純肺爆震傷模型的建立及傷后早期相關救治的研究[D];遼寧醫(yī)學院;2012年
4 楊衛(wèi)忠;肺爆震傷大鼠肺泡上皮細胞通透性改變與Claudin4蛋白的表達研究[D];山西醫(yī)科大學;2014年
本文關鍵詞:肺爆震傷兔模型建立及早期應用保護性肺通氣策略的實驗研究,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416344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xiyixuelunwen/4163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