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血再灌注對小鼠胸部皮瓣的影響及機制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3-10-12 01:35
目的建立一種更穩(wěn)定、可重復的小鼠皮瓣缺血再灌注損傷(IRI)模型,明確皮瓣缺血再灌注損傷機制,闡述皮瓣缺血時間、再灌注血流量與皮瓣損傷程度的關系。方法共選用162只SPF級ICR健康雄性小鼠為本次實驗對象。(1)實驗一,選用90只ICR小鼠,采用抽簽法隨機分為3組(n=30):胸部皮瓣組、背部皮瓣組、腹部皮瓣組,再分別將各組小鼠按夾閉皮瓣蒂血管的時間(皮瓣缺血時間)分為6個亞組(n=5):Ⅰ、Ⅱ、Ⅲ、Ⅵ、Ⅴ、Ⅵ組,對應的缺血時間分別為0、1.5、3.0、5.0、8.0、10.0 h。胸部、背部、腹部皮瓣分別以左側(cè)胸外側(cè)動脈、胸背動脈、腹淺動脈為對稱軸設計寬1.5 cm、長3.0 cm的軸型皮瓣。微型動脈夾夾閉血管蒂,建立缺血皮瓣模型。用全景激光灌注成像儀(FLPI)觀察各組皮瓣基礎血流量,再灌注7 d后觀察皮瓣存活情況,計算壞死率,確定最佳小鼠皮瓣IRI模型。(2)實驗二,選用另外72只ICR小鼠,建立上述胸部皮瓣IRI模型,按皮瓣缺血時間分為6組(n=12):ⅰ、ⅱ、ⅲ、ⅳ、ⅴ、ⅵ組,對應的缺血時間分別為0、1.5、3.0、5.0、8.0、10.0 h,用FLPI動態(tài)觀察各組皮瓣的血...
【文章頁數(shù)】:10 頁
【文章目錄】:
材料與方法
一、實驗動物和主要試劑、儀器來源
1.實驗動物:
2.主要儀器、儀器:
二、實驗一——小鼠不同皮瓣IRI模型的比較
(一)動物分組
(二)小鼠不同皮瓣IRI模型制備
1.小鼠胸部皮瓣模型:
2.背部皮瓣模型:
3.腹部皮瓣模型:
(三)FLPI測量皮瓣血流灌注量
(四)皮瓣壞死率
三、實驗二——缺血再灌注對皮瓣影響機制的研究
(一)動物分組
(二)FLPI測量胸部皮瓣缺血再灌注過程血流灌注量變化
(三)皮瓣壞死率
(四)組織學分析
(五)二氯氫化熒光素二乙酸酯細胞內(nèi)活性氧檢測探針法檢測皮瓣細胞內(nèi)活性氧含量
1.單細胞懸液制備:
2.熒光探針標記:
3.熒光檢測:
(六)TUNEL技術(shù)檢測凋亡細胞
(七)ELISA檢測再灌注24.0 h后皮瓣組織內(nèi)TNF- α表達水平
四、統(tǒng)計學處理
結(jié) 果
一、實驗一——小鼠不同皮瓣IRI模型的比較
(一)不同部位皮瓣基礎血流灌注量比較
(二)缺血時間對不同部位皮瓣壞死率的影響
1.胸部皮瓣:
2.背部皮瓣:
3.腹部皮瓣:
二、實驗二——缺血再灌注對皮瓣影響機制的研究
(一)缺血時間對皮瓣再灌注血流量的影響
(二)缺血時間對胸部皮瓣壞死率的影響
(三)缺血時間對皮瓣組織學的影響
(四)缺血時間對胸部皮瓣組織細胞內(nèi)活性氧含量的影響
(五)缺血時間對皮瓣細胞凋亡的影響
(六)缺血時間對皮瓣組織內(nèi)TNF-α表達水平的影響
討 論
本文編號:3853191
【文章頁數(shù)】:10 頁
【文章目錄】:
材料與方法
一、實驗動物和主要試劑、儀器來源
1.實驗動物:
2.主要儀器、儀器:
二、實驗一——小鼠不同皮瓣IRI模型的比較
(一)動物分組
(二)小鼠不同皮瓣IRI模型制備
1.小鼠胸部皮瓣模型:
2.背部皮瓣模型:
3.腹部皮瓣模型:
(三)FLPI測量皮瓣血流灌注量
(四)皮瓣壞死率
三、實驗二——缺血再灌注對皮瓣影響機制的研究
(一)動物分組
(二)FLPI測量胸部皮瓣缺血再灌注過程血流灌注量變化
(三)皮瓣壞死率
(四)組織學分析
(五)二氯氫化熒光素二乙酸酯細胞內(nèi)活性氧檢測探針法檢測皮瓣細胞內(nèi)活性氧含量
1.單細胞懸液制備:
2.熒光探針標記:
3.熒光檢測:
(六)TUNEL技術(shù)檢測凋亡細胞
(七)ELISA檢測再灌注24.0 h后皮瓣組織內(nèi)TNF- α表達水平
四、統(tǒng)計學處理
結(jié) 果
一、實驗一——小鼠不同皮瓣IRI模型的比較
(一)不同部位皮瓣基礎血流灌注量比較
(二)缺血時間對不同部位皮瓣壞死率的影響
1.胸部皮瓣:
2.背部皮瓣:
3.腹部皮瓣:
二、實驗二——缺血再灌注對皮瓣影響機制的研究
(一)缺血時間對皮瓣再灌注血流量的影響
(二)缺血時間對胸部皮瓣壞死率的影響
(三)缺血時間對皮瓣組織學的影響
(四)缺血時間對胸部皮瓣組織細胞內(nèi)活性氧含量的影響
(五)缺血時間對皮瓣細胞凋亡的影響
(六)缺血時間對皮瓣組織內(nèi)TNF-α表達水平的影響
討 論
本文編號:3853191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xiyixuelunwen/3853191.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