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劑量咖啡對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模型大鼠脂質代謝的影響
發(fā)布時間:2022-06-03 23:09
目的探討不同劑量咖啡對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模型大鼠脂質代謝的影響。方法選取80只6周齡SPF級SD大鼠,體重(180±20)g,隨機分為空白組、模型組、高劑量咖啡組及低劑量咖啡組4組,每組各20只?瞻捉M予以普通飼料喂養(yǎng),其他3組采用高脂飲食喂養(yǎng)8周,建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大鼠模型。高、低劑量咖啡組每天分別予以60、20mg/kg咖啡因灌胃,空白組與模型組予以生理鹽水灌胃,持續(xù)8周。8周后,檢測大鼠體重及肝指數變化;采用全自動生化分析儀測定大鼠血清丙氨酸氨基轉移酶(ALT)、天冬氨酸轉氨酶(AST)、r-谷氨酸轉移酶(GGT)、甘油三酯(TG)、總膽固醇(TC)含量變化、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使用HE染色觀察肝臟的病理形態(tài)變化。結果與空白組比較,模型組大鼠體重、肝指數、ALT、AST、GGT、TG、TC和LDL-C含量顯著升高,HDL-C含量顯著降低(P均<0.05)。與模型組比較,不同劑量咖啡組處理的大鼠肝指數、ALT、AST、GGT、TG、TC和LDL-C含量顯著降低;且高劑量咖啡組上述指標顯著低于低劑量咖啡組(P均<0.05...
【文章頁數】:5 頁
【文章目錄】:
1 材料與方法
1.1 實驗動物
1.2 藥物與試劑
1.3 實驗儀器
1.4 實驗方法
1.4.1 建立模型
1.4.2 分組及藥物干預
1.5 檢測指標
1.5.1 一般情況
1.5.2 測定大鼠血清ALT、AST、GGT、TG、TC含量變化
1.5.3 染色觀察大鼠肝臟組織變化
1.6 統計學分析
2 結果
2.1 大鼠體重及肝指數變化
2.2 大鼠血清相關酶含量
2.3 大鼠血清血脂相關指標比較
2.4 大鼠肝臟形態(tài)病理學觀察
2.5 大鼠肝臟組織形態(tài)學觀察
3 討論
4 結論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應用血清TG/HDL-C比值早期診斷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臨床價值探討[J]. 田軍偉,肖遠力,王艷超. 實用肝臟病雜志. 2017(04)
[2]高脂飲食致NAFLD大鼠模型肝細胞脂質蓄積和氧化應激狀態(tài)的評估[J]. 何毅芳,韓莉,張玉佩,鄧遠軍,梁曙,陳妍凝,龔享文,金玲,楊欽河. 中醫(yī)藥導報. 2017(13)
[3]甘油三酯與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比值和谷氨酰轉移酶對非酒精性脂肪肝的預測價值[J]. 林仿,任躍忠,褚建平,周瓊. 中華全科醫(yī)學. 2017(07)
[4]25-(OH)D3、ADPN水平及IR對NAFLD的臨床診斷價值[J]. 李娜,黃鑫源,李敏. 熱帶醫(yī)學雜志. 2017(04)
[5]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病患者肝纖維化進展相關危險因素研究[J]. 周嘉,謝力俊,黃毅浩,黃松,冼晶,秦映芬. 廣西醫(yī)科大學學報. 2016(02)
[6]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口服葡萄糖后血漿胰高血糖素樣肽和葡萄糖依賴性促胰島素多肽水平的變化[J]. 劉麗波,張夢夢,方權明,周彥銓. 中國現代應用藥學. 2016(03)
[7]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與肝硬化[J]. 馬振增,陸倫根. 實用肝臟病雜志. 2016(02)
[8]柴胡疏肝散對NAFLD大鼠肝臟脂質代謝及AMPK/SIRT1通路的影響[J]. 張玉佩,鄧遠軍,胡巢鳳,韓莉,楊欽河,梁蔭基,孔怡琳,何毅芳,金玲,李媛媛,王觀龍,程少冰,涂桂芳. 中國病理生理雜志. 2016(02)
[9]2型糖尿病合并脂肪性肝病患者炎性因子和脂聯素的變化及意義[J]. 陳燕銘,王曼曼,王自明,何圣清,任琢琢,唐喜香,曾龍驛. 中國綜合臨床. 2012 (01)
本文編號:3653648
【文章頁數】:5 頁
【文章目錄】:
1 材料與方法
1.1 實驗動物
1.2 藥物與試劑
1.3 實驗儀器
1.4 實驗方法
1.4.1 建立模型
1.4.2 分組及藥物干預
1.5 檢測指標
1.5.1 一般情況
1.5.2 測定大鼠血清ALT、AST、GGT、TG、TC含量變化
1.5.3 染色觀察大鼠肝臟組織變化
1.6 統計學分析
2 結果
2.1 大鼠體重及肝指數變化
2.2 大鼠血清相關酶含量
2.3 大鼠血清血脂相關指標比較
2.4 大鼠肝臟形態(tài)病理學觀察
2.5 大鼠肝臟組織形態(tài)學觀察
3 討論
4 結論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應用血清TG/HDL-C比值早期診斷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臨床價值探討[J]. 田軍偉,肖遠力,王艷超. 實用肝臟病雜志. 2017(04)
[2]高脂飲食致NAFLD大鼠模型肝細胞脂質蓄積和氧化應激狀態(tài)的評估[J]. 何毅芳,韓莉,張玉佩,鄧遠軍,梁曙,陳妍凝,龔享文,金玲,楊欽河. 中醫(yī)藥導報. 2017(13)
[3]甘油三酯與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比值和谷氨酰轉移酶對非酒精性脂肪肝的預測價值[J]. 林仿,任躍忠,褚建平,周瓊. 中華全科醫(yī)學. 2017(07)
[4]25-(OH)D3、ADPN水平及IR對NAFLD的臨床診斷價值[J]. 李娜,黃鑫源,李敏. 熱帶醫(yī)學雜志. 2017(04)
[5]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病患者肝纖維化進展相關危險因素研究[J]. 周嘉,謝力俊,黃毅浩,黃松,冼晶,秦映芬. 廣西醫(yī)科大學學報. 2016(02)
[6]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口服葡萄糖后血漿胰高血糖素樣肽和葡萄糖依賴性促胰島素多肽水平的變化[J]. 劉麗波,張夢夢,方權明,周彥銓. 中國現代應用藥學. 2016(03)
[7]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與肝硬化[J]. 馬振增,陸倫根. 實用肝臟病雜志. 2016(02)
[8]柴胡疏肝散對NAFLD大鼠肝臟脂質代謝及AMPK/SIRT1通路的影響[J]. 張玉佩,鄧遠軍,胡巢鳳,韓莉,楊欽河,梁蔭基,孔怡琳,何毅芳,金玲,李媛媛,王觀龍,程少冰,涂桂芳. 中國病理生理雜志. 2016(02)
[9]2型糖尿病合并脂肪性肝病患者炎性因子和脂聯素的變化及意義[J]. 陳燕銘,王曼曼,王自明,何圣清,任琢琢,唐喜香,曾龍驛. 中國綜合臨床. 2012 (01)
本文編號:3653648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xiyixuelunwen/3653648.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