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臟血流控制優(yōu)化方法的動物模型建立與其機制
發(fā)布時間:2017-04-09 09:27
本文關鍵詞:肝臟血流控制優(yōu)化方法的動物模型建立與其機制,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摘要】:背景19世紀的末期,醫(yī)學工作者通過反復的動物實驗與研究,基本確立肝實質(zhì)切開是可行的,切除后的余肝可以再生以并可達到其原來的體積,因肝臟血運豐富,血管分布復雜,行肝臟切除術時總會伴隨著大量出血手術成功率很低。直到1908年Pringle提出肝切除時暫時阻斷肝蒂的入肝血流阻斷方法突破了很多制約肝臟外科手術的不利因素。經(jīng)過100多年來的臨床實踐證明,Pringle法簡便、實用,幾乎可用于各種類型的肝切除術,但對一些特殊部位腫瘤的手術切除,因術中顯露困難增加了手術難度與時間,術中術后會出現(xiàn)大出血和肝功能衰竭等并發(fā)癥,手術死亡率明顯增高。如何探索出一種最大限度減少肝臟缺血再灌注損傷,使全身炎性反應更輕,更好的保護術后剩余肝臟功能的血流阻斷方法,一直是肝膽外科學研究的熱點。目的本實驗根據(jù)大鼠肝臟存在兩套血供系統(tǒng),即肝動脈與門靜脈,其解剖結(jié)構(gòu)與人類相似,開展優(yōu)化入肝血流控制方法的實驗研究[4-5]。方法1.設計出大鼠肝臟熱缺再灌注損傷模型,隨機分為四組:實驗對照組,Pringle法組、半肝阻斷血流阻斷法組及尾狀葉分流保留動脈阻斷門靜脈組。觀察不同阻斷方法下肝缺血再灌注24 h及7天實驗動物存活率、肝斷面出血量、肝組織內(nèi)血流灌注壓及門靜脈壓力變化,結(jié)合病理學、血清酶學等常規(guī)方法,篩選出一種優(yōu)化的肝門血流控制方式。2.在手術前12小時,讓大鼠充分適應外界環(huán)境,手術前禁食,對飲水不受限制。3.動物麻醉:采用腹腔內(nèi)注射10%水合氯醛進行麻醉,術中間斷給以乙醚吸入使其一直處于麻醉狀態(tài)。4.手術步驟:將處于麻醉狀態(tài)下的Wistar大鼠仰臥位固定在自制手術操作臺上,采取上腹部正中切口進入腹腔,用棉簽鈍性剝離肝臟下緣組織,將胃腸撥向左側(cè),充分顯露第一肝門。尖端肝周圍韌帶,仔細分離出擬阻斷的肝臟血管。(1)對照組:開腹后進行肝臟周圍韌帶的游離,成完成灌注壓及門靜脈壓測定后,結(jié)扎肝左葉通道,切除肝左葉用于病理學檢查,于肝中葉邊緣做一切長約0.5cm的切口,在切口上放置無菌棉球收集出血,時間設定為2分鐘,收集完畢后斷頭處死。(2)Pringle法組:游離出門靜脈與肝固有動脈后用血管夾阻斷連同膽管一同夾閉造成整個入肝血流阻斷。(3)半肝血流阻斷組:用無損傷血管夾阻斷肝門部將入肝中葉與左葉的管道阻斷造成70%肝臟缺血。(4)尾狀葉分流保留動脈阻斷門靜脈組:用兩個無損傷血管夾分別阻斷肝中葉與肝左葉的門靜脈通道,保留動脈血流與尾葉血供。(5)各組在阻斷到30分鐘后松開血管夾,復流30分鐘后,切除肝左葉。認真止血檢查無明顯出血后逐層縫合進行關腹。5.觀察不同阻斷方式下對肝創(chuàng)面出血的控制。6.Wistar大鼠開腹后進行手術操作,不同肝臟血流阻斷方法下每組需保證15只大鼠存活,通過使用大鼠數(shù)量計算了手術成功率,觀察手術成功后大鼠不同阻斷方法下大鼠24小時、7天存活率。7.病理學檢查:手術完成后切除部分肝臟,行肝組織切片做HE染色,觀察鏡下肝細胞形態(tài)學變化。8.Wistar大鼠進行斷尾進行血液標本采集進行對谷丙轉(zhuǎn)氨酶(ALT)和谷草轉(zhuǎn)氨酶(AST)數(shù)值檢測。9.檢測肝組織內(nèi)灌注壓及門靜脈內(nèi)壓力的變化。10.統(tǒng)計學分析:應用SPSS13.0統(tǒng)計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處理和分析,實驗結(jié)果以均數(shù)±標準差(x±s)表示,采用單因素方差分析,兩組均數(shù)比較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結(jié)果1.成功完成Pringle法組、半肝血流阻斷組與尾狀葉分流保留動脈阻斷門靜脈組的動物模型建立;2. Pringle法組、半肝血流阻斷組與尾狀葉分流保留動脈阻斷門靜脈組三種阻斷肝門血流控制法阻斷肝臟血流后,肝斷面仍然有一定的出血量,肝臟斷面出血量有統(tǒng)計學差異(p0.05)。3.手術成功率:正常對照組100%(15/15)、Pringle法組88.2%(15/17)、半肝血流阻斷組71.4%(15/21)、尾狀葉分流保留動脈阻斷門靜脈組83.3%(15/18)。4. Pringle法組術后第7天僅2只存活率為13.3%;半肝阻斷法組術后第7天僅存6只存活率為40.0%;尾狀葉分流保留動脈阻斷門靜脈法組術后7天有8只存活,活率為53.3%。5.病理切片結(jié)果:三者鏡下均見點狀或小灶狀肝細胞壞死,半肝血流阻斷組與尾狀葉分流保留動脈阻斷門靜脈組肝細胞受損率較Pringle法組明顯輕。6.三組動物模型在復流后1小時、24小時后對肝功能進行測定,結(jié)果表明半肝血流阻斷組與尾狀葉分流保留動脈阻斷門靜脈組對肝組織谷丙轉(zhuǎn)氨酶(ALT)和谷草轉(zhuǎn)氨酶(AST)活力影響明顯較Pringle法組輕。7. Pringle法組阻斷后肝內(nèi)灌注壓會突然上升至正常水平的3.4倍。結(jié)論本次研究表明尾狀葉分流保留動脈阻斷門靜脈法較Pringle法與半肝血流阻斷法相比有著明顯優(yōu)勢,能有效減輕肝臟因缺血缺血再灌注造成的損傷,尾狀葉分流保留動脈阻斷門靜脈法是值得在臨床應用的一種肝門血流控制方法。
【關鍵詞】:肝臟缺血再灌注損傷 血流阻斷 肝切除 血清酶學
【學位授予單位】:新鄉(xiāng)醫(yī)學院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5
【分類號】:R657.3;R-332
【目錄】:
- 摘要5-8
- Abstract8-14
- 前言14-16
- 1 實驗材料16-17
- 2 實驗方法17-21
- 3 實驗結(jié)果21-30
- 4 討論30-34
- 5 結(jié)論34-35
- 參考文獻35-40
- 綜述:肝癌切除術技術特點與缺血再灌注損傷研究進展40-55
- 參考文獻49-55
- 附錄55-56
- 攻讀學位期間發(fā)表文章情況56-57
- 致謝57-58
- 個人簡介58
【引證文獻】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葉勝龍;;原發(fā)性肝癌規(guī)范化診治專家共識解讀[A];第十二屆全國肝癌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09年
本文關鍵詞:肝臟血流控制優(yōu)化方法的動物模型建立與其機制,,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294973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xiyixuelunwen/294973.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