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RNA病毒3C蛋白功能的研究進展
【部分圖文】:
小RNA病毒的3C蛋白包含175~253個氨基酸,大小為19~28 kD。3C蛋白集絲氨酸蛋白酶和半胱氨酸蛋白酶特性為一體。作為絲氨酸蛋白酶,3C蛋白具有催化三聯(lián)體Cys-His-Glu/Asp[8]。作為半胱氨酸蛋白酶,3C蛋白具有特征催化基序Gly-X-Cys-Gly[9]。近年來,多種小RNA病毒如HRV、PV、HAV等的3C蛋白晶體結構顯示,3C蛋白都具有二個相同的、6條反向平行鏈構成的、呈約90°的β-桶狀(β-barrel)結構域,二個結構域之間延伸出一個可結合底物的淺槽。其中,由十幾個氨基酸殘基構成的環(huán)狀結構位于淺槽的上方,稱為β-折疊(β-ribbon),它對底物的特異性識別具有重要作用[9](圖1)。研究顯示HRV、PV、HAV、FMDV中3C蛋白的β-折疊為閉合構象,而EV-71中3C蛋白的β-折疊是一種開放構象,位于β-折疊基底的Gly-123和 His-133控制著β-折疊的靈活性[10]。3 小RNA病毒3C蛋白的功能
NF-κB通路對于宿主抵抗病毒感染也至關重要。病毒感染后宿主可通過激活NF-κB通路,刺激機體產(chǎn)生抗病毒相關的免疫因子與細胞因子。3C蛋白可通過裂解TRAF家族與轉化生長因子激酶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activating kinase 1,TAK1)、TRIF、NF-κB相關激活因子(TRAF family member-associated NF-κB activator,TANK)抑制NF-κB通路活性。Lei等研究發(fā)現(xiàn)EV-71的3C蛋白裂解TAK1、TAK1結合蛋白1(TAK1 binding protein 1,TAB1)、TAB2和TAB3,破壞TAK1與TAB1、TAB2和TAB3形成復合物,從而抑制TAK 1復合物對NF-κB通路的激活和細胞因子的產(chǎn)生[26]。Xiang等研究表明在EV-D68中,作為半胱氨酸酶的3C蛋白可裂解TRIF的312和653位點,而導致TRIF失活。失活的TRIF抑制對NF-κB通路的激活,最終抑制宿主的免疫應答[27]。Huang等人研究EMCV發(fā)現(xiàn)3C蛋白能裂解TANK 蛋白的197和291谷氨酰胺位點。TANK即TRAF家族與NF-κB相關激活因子(TRAF family member-associated NF-κB activator,TANK),是NF-κB的關鍵調控因子。3C蛋白對TANK的裂解破壞這種抑制作用,可抑制TRAF-6介導的NF-κB通路的激活,這是一種新的小RNA病毒逃避宿主免疫的策略[28]?偠灾,小RNA病毒通過3C蛋白逃避免疫應答較為復雜,對3C蛋白的功能的探索有助于進一步闡明小RNA病毒的致病機制。4 展 望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姜慧慧;王洪梅;潘偉;侯佩莉;趙貴民;何洪彬;;細胞自噬與小RNA病毒相互作用分子機制研究進展[J];動物醫(yī)學進展;2019年11期
2 李鯤;張永振;;對RNA病毒圈的重新認識[J];疾病監(jiān)測;2017年03期
3 賈萬忠;李志;倫照榮;;病毒微小RNA的發(fā)現(xiàn)及其功能[J];科學通報;2007年23期
4 李照耀;蘇華健;闞琳;侯金秀;周斌;;5種商品化試劑提取病毒RNA的比較研究[J];畜牧與獸醫(yī);2017年09期
5 王煜;張七斤;;RNA病毒反向遺傳學的研究方法和應用[J];畜牧獸醫(yī)科技信息;2008年04期
6 鄭玉姝;趙樸;劉興友;;病毒逃避RNAi的策略[J];生物化學與生物物理進展;2007年12期
7 姜明國;信愛國;楊立芳;;小RNA病毒基因表達調控研究進展[J];動物醫(yī)學進展;2006年03期
8 代文君;王洪梅;楊少華;宋玲玲;高運東;楊宏軍;王立群;仲躋峰;何洪彬;;小RNA病毒與細胞凋亡[J];家畜生態(tài)學報;2010年02期
9 周艷;鄭海紅;袁世山;;RNA病毒的重組機制及其研究進展[J];中國動物傳染病學報;2011年06期
10 倪征;劉光清;云濤;梁華麗;華炯剛;李雙茂;杜青云;;轉譯過程中小RNA病毒與宿主細胞的相互作用[J];浙江農業(yè)學報;2005年06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郭文平;我國浙江省人與嚙齒動物中小RNA病毒的遺傳多樣性及其進化[D];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2016年
2 李娜;細胞microRNA以及病毒小分子RNA抑制豬繁殖與呼吸綜合征病毒感染豬肺泡巨噬細胞的作用機制[D];西北農林科技大學;2016年
3 楊莘;豬繁殖與呼吸綜合征病毒調控宿主應答的機制研究[D];中國農業(yè)科學院;2016年
4 繆佶;禽網(wǎng)狀內皮組織增生病病毒轉錄組學及免疫抑制機理的研究[D];揚州大學;2016年
5 王曉雯;高致病小RNA病毒病毒樣顆粒的制備及部分顆粒的免疫研究[D];北京工業(yè)大學;2013年
6 高飛;豬繁殖與呼吸綜合征病毒5'非編碼區(qū)順式作用元件的解析[D];南京農業(yè)大學;2012年
7 周航宇;病毒無機修飾的策略及應用[D];浙江大學;2017年
8 李辭修;節(jié)肢動物中負鏈RNA病毒的多樣性及其進化[D];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2015年
9 孫振;CRISPR/Cas9技術介導的RNA甲基轉移酶NSUN2基因敲除及其功能研究[D];揚州大學;2019年
10 劉戀;RNA差異甲基化與共甲基化模式分析方法研究[D];西北工業(yè)大學;2018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陳旭;病毒的小RNA特征分析方法研究[D];吉林大學;2008年
2 李鑫;坦布蘇病毒E蛋白單克隆抗體的制備[D];揚州大學;2013年
3 吳曉剛;鴨坦布蘇病毒弱毒株反向遺傳操作系統(tǒng)的建立[D];中國農業(yè)科學院;2014年
4 范萍萍;鴨坦布蘇病毒銅陵株的分離與鑒定[D];安徽農業(yè)大學;2016年
5 陳杰斌;RNA干擾技術對柯薩奇B組3型病毒的抑制作用研究[D];南華大學;2006年
6 劉鑫;一株麻雀源坦布蘇病毒全基因測序和傳代研究[D];山東農業(yè)大學;2014年
7 孫燕霞;溫度對病毒介導的RNA沉默的影響及轉基因植株病毒抗性的傳導[D];山東農業(yè)大學;2007年
8 劉龍;鴨坦布蘇病毒E蛋白關鍵毒力位點的發(fā)現(xiàn)與鑒定[D];安徽醫(yī)科大學;2016年
9 何俊豪;基于序列與結構特征的RNA中IRES元件預測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學;2018年
10 趙菊平;RNA溫度感應器調控鼠疫耶爾森氏菌F1抗原表達機制研究[D];北京協(xié)和醫(yī)學院;2019年
本文編號:2893411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xiyixuelunwen/28934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