遺傳變異分類標準與指南
本文選題:ACMG實驗室指南 + 臨床遺傳檢測 ; 參考:《中國科學:生命科學》2017年06期
【摘要】:美國醫(yī)學遺傳學與基因組學學會(The American College of Medical Genetics and Genomics,ACMG)曾制定過序列變異解讀指南.在過去的十年中,隨著新一代高通量測序的出現(xiàn),測序技術有了快速發(fā)展.利用新一代測序技術,臨床實驗室檢測遺傳性疾病的產品種類不斷增加,包括基因分型、單基因、基因包、外顯子組、基因組、轉錄組和表觀遺傳學檢測.隨著技術的復雜性日益增加,基因檢測在序列解讀方面不斷面臨著新的挑戰(zhàn).因此ACMG在2013年成立了一個工作組來重新審視和修訂序列變異解讀的標準和指南,工作組包括ACMG、分子病理協(xié)會(the Association for Molecular Pathology,AMP)和美國病理學家協(xié)會(the College of American Pathologists,CAP)的代表.該工作組由臨床實驗室主任和臨床醫(yī)生組成.本報告代表了工作組中來自ACMG,AMP和CAP的專家意見.本報告提出的建議可應用于臨床實驗室的各種基因檢測方法,包括基因分型、單基因、基因包、外顯子組和基因組.本報告建議使用特定標準術語來描述孟德爾疾病相關的基因變異"——致病的"、"可能致病的"、"意義不明確的"、"可能良性的"和"良性的".此外,本報告描述了基于典型的數(shù)據類型(如人群數(shù)據,計算數(shù)據,功能數(shù)據,共分離數(shù)據)對變異進行五級分類的標準過程.由于臨床基因檢測分析和解讀中不斷增加的復雜性,ACMG強烈建議臨床分子基因檢測應在符合臨床實驗室改進修正案(CLIA)認證的實驗室中進行,其檢測結果應由通過職業(yè)認證的臨床分子遺傳學家或分子遺傳病理學家或相同職能的專業(yè)人員解讀.
[Abstract]:The American College of Medical Genetics and Genome GG has developed guidelines for the interpretation of sequence variation in the American Society of Medical Genetics and Genomics. In the past decade, with the emergence of a new generation of high-throughput sequencing, sequencing technology has developed rapidly. A new generation of sequencing techniques has been used to detect hereditary diseases in clinical laboratories, including genotyping, single gene, gene package, exon group, genome, transcriptome and epigenetics. With the increasing complexity of technology, gene detection is facing new challenges in sequence interpretation. So in 2013, ACMG set up a working group to review and revise the standards and guidelines for interpreting sequence variations, including representatives of the Association for Molecular Pathology AMP and the College of American Pathology CAP. The working group is composed of clinical laboratory directors and clinicians. This report represents the expert opinions of the working Group from ACM GG / AMP and CAP. The recommendations in this report can be applied to a variety of clinical laboratory genetic detection methods, including genotyping, single gene, gene package, exon group and genome. The report recommends the use of specific standard terms to describe Mendelian disease-related genetic variants "- pathogenic," "potentially pathogenic," "ambiguous," "potentially benign," and "benign." In addition, this report describes the standard process of five-level classification of variations based on typical data types (such as population data, computational data, functional data, co-separation data). In view of the increasing complexity of clinical gene analysis and interpretation, ACMG strongly recommends that clinical molecular gene testing should be conducted in a laboratory that complies with the clinical laboratory improvement amendment (CLIAA) certification. The results should be interpreted by professionally certified clinical molecular geneticists or molecular genetic disease scientists or professionals with the same functions.
【作者單位】: 解放軍總醫(yī)院;Boston
【分類號】:R394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林洪;統(tǒng)計變異分析的方法論研究[J];當代財經;1996年05期
2 韓慶安;張貴軍;許玉靜;胡自然;吳秀樓;鄭麗;趙鐵柱;楊漢春;;河北省規(guī)模豬場豬生殖與呼吸綜合征病毒的變異分析[J];中國獸醫(yī)科學;2009年10期
3 邱昌慶;日本豬和反芻動物瘟病毒基因變異分析[J];畜牧獸醫(yī)科技信息;2001年02期
4 何楨,李國春,石金橋;工序質量分析與控制中的多變異分析方法[J];系統(tǒng)工程理論與實踐;2000年05期
5 彭曉楠;;統(tǒng)計過程控制中的多變異分析方法研究[J];制造業(yè)自動化;2010年01期
6 袁東波;湯德元;黃濤;徐建;李春燕;王彬;;突發(fā)高熱病豬場豬繁殖與呼吸綜合征病毒的檢出及變異分析[J];黑龍江畜牧獸醫(yī);2010年01期
7 韓慶安;許玉靜;劉紅;鄭麗麗;楊剛;尹克勇;張得亮;王革新;;2004-2009年河北省規(guī)模豬場豬繁殖與呼吸綜合征病毒(PRRSV)變異分析[J];中國動物檢疫;2010年07期
8 肖尊安,武菊英,孫振元;低能碳離子注入野牛草種子的變異分析[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4年04期
9 王嬌;趙澤坤;王坤;孫繼國;;豬繁殖與呼吸綜合征病毒河北地方株ORF3基因的克隆及變異分析[J];廣東畜牧獸醫(yī)科技;2010年01期
10 張強;李劍鋒;陳曉宏;江濤;;水文變異下的黃河流域生態(tài)流量[J];生態(tài)學報;2011年17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張鳳華;夏平安;崔保安;張紅英;楊霞;黨占國;;河南株約氏乳桿菌的分離鑒定及變異分析[A];第四屆第九次全國學術研討會暨飼料和動物源食品安全戰(zhàn)略論壇論文集(上冊)[C];2008年
2 韓慶安;許玉靜;胡自然;吳秀樓;劉紅;鄭麗;李志民;李同山;楊漢春;;2004-2007年河北省規(guī)模豬場豬繁殖與呼吸綜合征病毒(PRRSV)變異分析[A];中國畜牧獸醫(yī)學會2009學術年會論文集(下冊)[C];2009年
3 陸志檬;張欣欣;;乙肝病毒變異與臨床[A];中華醫(yī)學會第七次全國感染病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01年
4 劉傳木;朱永耕;王俊文;劉麗香;蘇唏;;100例正常人心率變異分析[A];職工醫(yī)院醫(yī)學理論與實踐[C];1998年
5 王嬌;趙澤坤;孫繼國;王金鳳;張嶺嶺;;豬繁殖與呼吸綜合征病毒河北地方株ORF3基因的克隆及變異分析[A];中國畜牧獸醫(yī)學會2009學術年會論文集(下冊)[C];2009年
6 湯德元;趙啟祖;李春燕;劉霞;鄒興啟;范運峰;朱永興;;豬繁殖與呼吸綜合征病毒ORF5基因的變異分析[A];中國畜牧獸醫(yī)學會養(yǎng)豬學分會2009年學術年會“回盛生物”杯全國養(yǎng)豬技術論文大賽論文集[C];2009年
7 湯德元;趙啟祖;李春燕;劉霞;鄒興啟;范運峰;朱永興;;豬繁殖與呼吸綜合征病毒ORF5基因的變異分析[A];第四屆中國畜牧科技論壇論文集[C];2009年
8 李志杰;丁壯;高恩鵬;;豬繁殖與呼吸綜合征病毒JL/07/SW株的分離鑒定及變異分析[A];中國畜牧獸醫(yī)學會動物傳染病學分會第三屆豬病防控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8年
9 張興;王云云;車代弟;;哈爾濱市不同生境下紫丁香形態(tài)特征及變異分析[A];中國觀賞園藝研究進展(2010)[C];2010年
10 馮榮;焦繼霞;;飛行員心率變異的應用研究[A];第三屆心臟學會、第六屆心功能學會及心功能雜志創(chuàng)刊10周年學術會議論文摘要[C];1996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黃樹嘉;基于組裝的人類基因組群體結構性變異研究[D];華南理工大學;2015年
2 周亞晶;基因變異關聯(lián)分析的統(tǒng)計方法研究與應用[D];哈爾濱工業(yè)大學;2016年
3 閆奕源;雞基因組遺傳變異的檢測分析和蛋雞基因組選擇的研究[D];中國農業(yè)大學;2017年
4 賈萬忠;帶科主要絳蟲45W和14ku/18ku基因變異的研究[D];中國農業(yè)科學院;2003年
5 劉妍;乙型肝炎病毒基本核心啟動子/前核心區(qū)和逆轉錄酶區(qū)變異的臨床特點與意義研究[D];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醫(yī)學科學院;2012年
6 李平;乙型肝炎病毒逆轉錄酶區(qū)A181T/V變異的相關研究[D];南方醫(yī)科大學;2013年
7 董延峰;多變異源的工序控制方法研究[D];天津大學;2008年
8 張靜;山東省HIV-1主要流行株基因變異和人群HIV-1抗性基因的研究[D];山東大學;2004年
9 趙春霞;基因序列變異分析的方法研究及其臨床應用[D];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2004年
10 叢培寬;全基因組外顯子測序發(fā)現(xiàn)X連鎖顯性遺傳性高度近視疾病的致病基因及人類基因變異數(shù)據庫LOVD的創(chuàng)建[D];浙江大學;2014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任永永;基于第二代測序技術的人類基因組插入/缺失變異檢測算法評估及檢測平臺搭建[D];昆明理工大學;2015年
2 宗慧;前列腺癌拷貝數(shù)目變異的生物信息學分析[D];蘇州大學;2015年
3 卜濤;潛在類別模型在稀有變異關聯(lián)分析中的應用研究[D];廣東藥學院;2015年
4 魯林松;基于BLE和安卓的心率變異分析顯示系統(tǒng)的研究與實現(xiàn)[D];成都理工大學;2015年
5 遲洋;基于變異分析的軟件錯誤定位方法研究[D];哈爾濱工業(yè)大學;2016年
6 張曉東;基于特征挖掘與SVM集成的基因組缺失變異檢測[D];北京化工大學;2016年
7 張素粉;2010-2015年廣州地區(qū)HCoV流行病學特征及OC43亞型變異分析[D];中山大學;2016年
8 李亞青;豬流行性腹瀉病毒ORF3基因的變異分析及其熒光定量RT-PCR檢測方法的研究[D];四川農業(yè)大學;2016年
9 沈可;基于SVM的蛋白質可溶性預測及HBV中變異的模式分析研究[D];蘇州大學;2016年
10 翟路峰;豬流行性腹瀉病毒基因變異分析以及間接ELISA診斷方法的建立[D];南京農業(yè)大學;2015年
,本文編號:1851875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xiyixuelunwen/18518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