腸道病毒71型誘導細胞自噬、凋亡及相互調控關系的研究
本文關鍵詞: 腸道病毒71型 自噬 凋亡 病毒復制 出處:《北京協(xié)和醫(yī)學院》2011年碩士論文 論文類型:學位論文
【摘要】:近年來由腸道病毒71型(Enterovirus 71, EV71)感染而引起的手足口病發(fā)病人數(shù)在我國呈大幅上升趨勢,缺乏合適的疫苗及有效的抗病毒藥物是控制EV71感染的主要障礙。而EV71致病機制的闡明無疑是解除這兩個障礙的有力手段。但到目前為止,EV71致病機制尚不明確。自噬和凋亡在病毒感染中起著關鍵的作用,一方面可以通過降解病毒成分,遞呈病毒抗原,激活機體免疫反應,從而達到清除病毒的目的;另一方面,病毒也可利用對自噬和凋亡的調控逃逸機體的抗病毒作用,維持自身的存活和復制。研究表明,EV71可誘導細胞發(fā)生自噬,也可誘導細胞發(fā)生凋亡,但自噬和凋亡的相互調控機制尚不明確。病毒感染細胞后,可引起細胞死亡,但同時病毒又必須借助活的細胞完成自身的復制過程。而目前EV71感染誘導的細胞自噬和凋亡對EV71病毒復制和顆粒釋放的影響尚不明確。 本實驗中,我們首先證實了EV71 (Fuyang-0805)病毒株能夠誘導RD-A細胞發(fā)生自噬和凋亡,然后研究了EV71誘導細胞自噬及凋亡對病毒產(chǎn)生和釋放的影響,在此基礎上進一步探討了EV71誘導細胞自噬和凋亡的相互調控關系。 實驗結果顯示,EV71活病毒可誘導RD-A發(fā)生自噬,隨著感染時間的延長和感染劑量的增加,自噬水平逐漸增強。自噬不同階段的抑制劑能夠抑制由EV71病毒感染誘導細胞自噬的相應階段。10μM的3-甲基腺嘌呤(3-methyladenine,3-MA)能夠抑制EV71誘導的細胞自噬,同時還能夠降低細胞培養(yǎng)上清中EV71病毒的滴度。EV71的活病毒能夠誘導細胞發(fā)生凋亡,隨著感染時間的延長和感染劑量的增加,凋亡水平逐漸增加。凋亡蛋白酶通用抑制劑Z-VAD-FMK能夠抑制EV71誘導的凋亡,同時也可以抑制EV71病毒顆粒的產(chǎn)生和釋放。另外,我們通過自噬和凋亡抑制劑的使用以及siRNA干擾自噬和凋亡相關分子的表達,研究EV71誘導的自噬和凋亡的相互調控關系。結果證明,抑制自噬體的形成可以抑制細胞發(fā)生凋亡,而抑制自噬溶酶體的活性卻促進了凋亡的發(fā)生。同時,抑制凋亡可以促進EV71誘導的細胞自噬的發(fā)生,促進凋亡可以抑制EV71誘導的細胞自噬,凋亡底物PARP (poly ADP-ribose polymerase, PARP)減少可以抑制EV71感染誘導的細胞自噬。 以上結果提示,通過使用合適劑量的抑制劑或誘導劑調控EV71誘導的自噬和凋亡來影響病毒顆粒的釋放,從而降低病毒毒力,緩解EV71病毒引發(fā)的疾病可能會為尋找新的抗EV71藥物提供新的思路。
[Abstract]:In recent years, the number of HFMD cases caused by enterovirus 71 (EV71) infection in China is on the rise. The lack of appropriate vaccine and effective antiviral drugs are the main obstacles to the control of EV71 infection. The elucidation of the pathogenesis of EV71 is undoubtedly a powerful means to remove these two obstacles. But so far. The pathogenesis of EV71 is unclear. Autophagy and apoptosis play a key role in viral infection. On the one hand, autophagy and apoptosis can activate immune response by degrading viral components and presenting virus antigen. In order to achieve the purpose of eliminating the virus; On the other hand, the virus can also use the regulation of autophagy and apoptosis to escape the body's anti-virus effect, maintain its own survival and replication. Apoptosis can also be induced, but the mechanism of autophagy and apoptosis is not clear. Virus infection can cause cell death. But at the same time, the virus must use living cells to complete its own replication process, but the effect of autophagy and apoptosis induced by EV71 infection on the replication and particle release of EV71 virus is not clear. In this study, we first confirmed that EV71 Fuyang-0805) could induce autophagy and apoptosis in RD-A cells. Then the effects of EV71 induced autophagy and apoptosis on the production and release of virus were studied,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autophagy and apoptosis induced by EV71 was further discuss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EV71 virus could induce autophagy of RD-A with the increase of infection time and dose. Autophagy level gradually increased. Inhibitors at different stages of autophagy could inhibit the corresponding stage of autophagy induced by EV71 virus infection. 3-methyladenine. 3-MA) can inhibit autophagy induced by EV71 and decrease the titer of EV71 virus in cell culture supernatant. EV71 live virus can induce apoptosis of cells. With the prolongation of infection time and the increase of infection dose, the level of apoptosis gradually increased. Z-VAD-FMK, a common inhibitor of apoptotic protease, could inhibit the apoptosis induced by EV71. We also inhibit the production and release of EV71 virus particles. In addition, we interfere with the expression of autophagy and apoptosis-related molecules through the use of autophagy and apoptosis inhibitor and siRNA. To stud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autophagy and apoptosis induced by EV71.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inhibiting the formation of autophagy could inhibit apoptosis, while inhibiting the activity of autophagy could promote apoptosis. Inhibition of apoptosis can promote autophagy induced by EV71, and promote apoptosis can inhibit autophagy induced by EV71. The reduction of apoptosis substrate PARP ADP-ribose polymerase (parp) inhibited autophagy induced by EV71 infection. These results suggest that EV71 induced autophagy and apoptosis can be controlled by appropriate dose of inhibitors or inducers to affect the release of virus particles and thus reduce the virulence of the virus. Alleviating the disease caused by EV71 may provide new ideas for finding new anti-EV71 drugs.
【學位授予單位】:北京協(xié)和醫(yī)學院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1
【分類號】:R373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李二樂;王東;馮蓉;安利;拓明祥;;淚道置管聯(lián)合鼻內鏡治療鼻內翻性乳頭狀瘤的效果觀察[J];海南醫(yī)學;2012年10期
2 唐青海;喬憲鳳;安立國;周荊榮;鄭新民;劉西梅;華文君;何維明;;豬乙腦快速診斷方法的建立與應用[J];湖北農(nóng)業(yè)科學;2006年06期
3 王洪斌;董丹;許冰;周向紅;閻斌倫;;松果提取物的體外抗腺病毒活性研究[J];湖北農(nóng)業(yè)科學;2011年03期
4 駱萍;史湘英;車穎悟;;小兒EB病毒感染76例臨床分析[J];哈爾濱醫(yī)藥;2007年03期
5 解曉紅;;血清AFP、CEA、CA50在PHC中的應用價值[J];哈爾濱醫(yī)藥;2011年02期
6 張潤書;安會波;劉征燕;;熒光定量PCR快速檢測小兒巨細胞病毒感染標本的選擇[J];河北醫(yī)藥;2009年23期
7 呂樹文;曹星華;宋立剛;關慧臻;楊亞平;薛承巖;;RNA病毒性腦膜炎的實驗診斷研究[J];河北醫(yī)學;2007年11期
8 牛衛(wèi)東;安戈;戴蕾;孫麗梅;史軍;;鄭州市手足口病病原學分析[J];華章;2011年25期
9 宋佰芬;李迎春;鄒珊;崔玉東;;牛干擾素-γ基因的克隆與真核表達載體的構建[J];黑龍江八一農(nóng)墾大學學報;2010年01期
10 李平;王運良;謝鵬;婁季宇;;IL-6在小鼠單純皰疹病毒I型潛伏與再激活感染中的表達及意義[J];中國實用神經(jīng)疾病雜志;2006年04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韓金樂;賈繼宗;李川;楊亮;何德磊;李娟;葉祥忠;李益民;;腸道病毒71抗原ELISA定量檢測方法構建及其應用[A];第五次全國免疫診斷暨疫苗學術研討會論文匯編[C];2011年
2 方美玉;任瑞文;劉建偉;;我國甲病毒的研究進展及其預防[A];新發(fā)和再發(fā)傳染病防治熱點研討會論文集[C];2009年
3 戚鵬;韓金祥;魯艷芹;王傳璽;欒中華;卜范峰;;病毒編碼的miRNAs:基因表達新的調控因子[A];山東省藥學會2006年生化與生物技術藥物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6年
4 劉悅越;劉艷;谷金蓮;于洋;國泰;;血清抗輪狀病毒IgA診斷試劑的研制[A];2010年中國藥學大會暨第十屆中國藥師周論文集[C];2010年
5 周伯平;劉威龍;謝靖婧;陳心春;徐六妹;譚艷;劉映霞;楊桂林;;腸道病毒71型重組VP1蛋白的表達和EV71型手足口病血清學診斷方法的建立[A];全國第2屆中西醫(yī)結合傳染病學術會議暨國家中醫(yī)藥管理局第1屆傳染病協(xié)作組會議論文匯編[C];2008年
6 劉兆梅;溫瑞興;馬洪濤;;中藥青龍爪抗HIV-1病毒的實驗研究[A];中華中醫(yī)藥學會防治艾滋病學術研討會暨2006年年會論文集[C];2006年
7 袁斌;任現(xiàn)志;孫軼秋;鄒建東;趙長江;劉光陵;陳吉慶;趙德育;徐玲;;清肺口服液治療小兒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166例臨床研究[A];第25屆全國中醫(yī)兒科學術研討會暨中醫(yī)藥高等教育兒科教學研究會會議學術論文集[C];2008年
8 傅燕;高紅;劉健毅;;寧波地區(qū)嬰幼兒輪狀病毒VP7序列分析[A];2007年浙江省醫(yī)學病毒學、醫(yī)學微生物與免疫學學術年會論文匯編[C];2007年
9 張麗榮;;珠海市多起連續(xù)發(fā)生的乙型流感疫情的病毒HA1基因分析[A];新發(fā)傳染病研究熱點研討會論文集[C];2012年
10 趙連紅;;手足口病流行病學及防治研究進展[A];第十四屆全國感染藥學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12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姜淑貞;玉米赤霉烯酮對斷奶仔豬的毒性初探及改性蒙脫石的脫毒效應研究[D];山東農(nóng)業(yè)大學;2010年
2 王蕾;單純皰疹病毒Ⅰ型VP26蛋白在病毒感染過程中的分子生物學功能分析[D];北京協(xié)和醫(yī)學院;2008年
3 時景偉;麻疹疫苗減毒機制及疫苗接種后我國麻疹流行病學特點的研究[D];吉林大學;2011年
4 黃海燕;表達Apoptin基因重組腺病毒對肝癌細胞BEL-7402及轉移模型的抑制作用[D];吉林大學;2011年
5 茅凌翔;腸道病毒71型分子流行病學調查及miRNA抑制腸道病毒71型體外復制的研究[D];江蘇大學;2011年
6 徐娟;腸道病毒EV71 VP1基因的優(yōu)化和免疫原性的研究[D];南京醫(yī)科大學;2011年
7 盧桂蘭;北京地區(qū)人偏肺病毒全基因組序列、血清流行率分析及B細胞表位研究[D];北京協(xié)和醫(yī)學院;2009年
8 管瑩;與HSV-1 UL31相互作用的宿主蛋白TMEM140生物學功能研究[D];北京協(xié)和醫(yī)學院;2011年
9 郭磊;HSV1 ICP22蛋白轉錄調控機制研究及其與病毒蛋白VP16、ICP0對病毒基因轉錄的共調控作用分析[D];北京協(xié)和醫(yī)學院;2011年
10 陳慧誠;腸道病毒71型滅活疫苗(人二倍體細胞)免疫后攻毒及未免疫攻毒恒河猴嬰猴丘腦組織的比較蛋白質組學研究[D];北京協(xié)和醫(yī)學院;2011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鄭毅;利用酵母雙雜交技術研究流感病毒NS2蛋白與宿主蛋白的相互作用[D];華中農(nóng)業(yè)大學;2010年
2 盧士強;甲型H1N1流感病毒NS1蛋白在大腸桿菌中的表達、抗體制備及在血清學檢測中的應用[D];南京醫(yī)科大學;2009年
3 張紹麗;河南省2008年手足口病病原體(EV71)分離株全基因組序列[D];鄭州大學;2010年
4 于賀娟;腸道病毒71型熒光RT-PCR檢測方法的建立及評價[D];鄭州大學;2010年
5 殷堅;秦香顆粒對人輪狀病毒致感染乳鼠血清IFN-γ、IL-2的影響研究[D];湖南中醫(yī)藥大學;2010年
6 雷紅娟;腸道病毒71型H6株在Vero細胞上的傳代適應[D];河南師范大學;2010年
7 費永亮;新疆地區(qū)人群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的初步研究[D];新疆農(nóng)業(yè)大學;2010年
8 岳鋒;豬瘟病毒感染靶細胞的配體表位研究[D];河南科技學院;2010年
9 郭延鋒;CSISV人工感染SPF雛雞和商品肉仔雞后免疫器官的細胞凋亡[D];河南科技學院;2010年
10 韓緒軍;HCV核酸檢測方法建立及藥物靶點變異分析[D];昆明理工大學;2009年
,本文編號:1451084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xiyixuelunwen/14510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