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陽虛加濕邪大鼠內(nèi)外合邪模型建立的研究
本文關鍵詞: 脾陽虛 內(nèi)外合邪 潮濕環(huán)境 一般情況 出處:《中華中醫(yī)藥雜志》2016年01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摘要】:目的:探討潮濕環(huán)境因素對正常及脾陽虛大鼠一般情況的影響,為建立內(nèi)外合邪動物模型做初步嘗試。方法:選取40只SD大鼠隨機分為對照組、脾陽虛組、外濕組、脾陽虛加濕組,每組10只。脾陽虛組模型制作采用番瀉葉灌胃,皮下注射利血平與強迫大鼠游泳交替進行的復合方法。造模后,給予外濕組與脾陽虛加濕組潮濕環(huán)境1周,于造模前后觀察并記錄各組大鼠的體質量、進食量、飲水量、精神活動、皮毛光澤度及大便性狀并進行宏觀癥候評分。結果:造模后,脾陽虛加濕組大鼠體質量顯著減輕,較其余3組顯著降低(P0.01,P0.05)。脾陽虛加濕組大鼠在進食、飲水、精神狀態(tài)、毛色、大便性狀等方面較其余3組發(fā)生了一定的變化。宏觀癥候評分較脾陽虛組顯著降低(P0.01)。結論:潮濕環(huán)境因素對正常及脾陽虛大鼠的一般情況都有影響,對脾陽虛大鼠影響更為明顯。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wet environment on the general situation of normal and spleen yang deficiency rats and to make a preliminary attempt to establish the animal model of combination of internal and external pathogenic factors. Methods: 40 SD ra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spleen yang deficiency group. The model of spleen yang deficiency group was made by perfusing Senna leaf, subcutaneously injected reserpine and forced swimming alternately. The wet environment of the external dampness group and the spleen yang deficiency humidification group was given for 1 week. The body weight, food intake, drinking water and mental activity of the rats were observed and recorded before and after the model making. Results: after modeling, the body mass of rats in spleen yang deficiency and humidification group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compared with the other three group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e other three groups (P0.01). P0.050.The spleen yang deficiency humidification group rats were eating, drinking water, mental state, fur color. Compared with the other three groups, the stool traits changed to some extent. The macroscopic symptom score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of the spleen yang deficiency group (P0.01). Conclusion: the wet environment factors have influence on the general condition of normal and spleen yang deficiency rats. The effect on spleen yang deficiency rats was more obvious.
【作者單位】: 湖北中醫(yī)藥大學;山西中醫(yī)學院;太原市中心醫(yī)院北院;
【基金】: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項目(No.81173155)~~
【分類號】:R-332;R259
【正文快照】: 中醫(yī)學認為,濕為重濁有質之邪,屬陰,其性黏滯、趨下,不易速去;同時易阻塞氣機,損傷陽氣!端貑枴ぬ庩柮髡摗贰瓣柺茱L氣,陰受濕氣”。不同性質的邪氣,對人體不同部位的侵犯有一種易感趨向。濕為陰邪,故人體陰分受之,邪氣襲人,同類相聚,濕為陰邪而易傷下、傷陰、傷脾!端貑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條
1 羊燕群;郭文峰;李茹柳;高小玲;王靜;林傳權;徐頌芬;陳蔚文;;脾陽虛大鼠模型建立及理中湯療效觀察[J];中藥新藥與臨床藥理;2009年01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羊燕群;郭文峰;李茹柳;高小玲;潘懷耿;林傳權;陳蔚文;;脾陽虛大鼠小腸黏膜病理學改變及理中湯治療作用觀察[J];中華中醫(yī)藥雜志;2009年09期
2 白正勇,紀立金;中醫(yī)脾臟藏情相關淺析[J];福建中醫(yī)藥;2002年03期
3 范廷校;肝胃相關理論淺識[J];福建中醫(yī)藥;2003年01期
4 張潔;明清時期脾陰學說的研究[J];福建中醫(yī)藥;2004年04期
5 于曉艷;;中醫(yī)脾腦相關淺談[J];福建中醫(yī)藥;2006年02期
6 張麗;紀立金;;中醫(yī)脾胃與老年性癡呆發(fā)病關系的探討[J];福建中醫(yī)藥;2007年04期
7 鄧月娥,紀立金;情志與脾胃的相關性探析[J];福建中醫(yī)學院學報;2003年03期
8 紀立金,白正勇,王蘋,林若勤;脾虛對大鼠空間學習記憶影響的研究[J];福建中醫(yī)學院學報;2003年04期
9 鄧月娥,紀立金;中醫(yī)脾與腦相關的理論研究[J];福建中醫(yī)學院學報;2005年02期
10 周堯;宋捷民;;中醫(yī)陽虛動物模型的建立和評價[J];甘肅中醫(yī)學院學報;2013年01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條
1 劉少蘭;李素萍;;健脾按摩法對嬰兒生長發(fā)育干預的臨床研究[A];第七屆中華中醫(yī)藥學會中醫(yī)外治學術年會論文匯編[C];2011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8條
1 章瑩;脾系病位特征及基礎證的研究[D];南京中醫(yī)藥大學;2011年
2 馮婷;四逆散加味對睡眠剝奪大鼠學習記憶影響的分子生物學機制研究[D];北京中醫(yī)藥大學;2012年
3 師冉;“胃不和則臥不安”在失眠癥中的應用研究[D];山東中醫(yī)藥大學;2007年
4 竇志芳;基于五苓散“方證相應”研究的津液代謝藏象學基礎研究[D];山東中醫(yī)藥大學;2008年
5 羊燕群;理中湯改善脾陽虛大鼠吸收功能的PepT1調節(jié)機制研究[D];廣州中醫(yī)藥大學;2009年
6 曹蓓;疏肝化濕和胃法及心理治療對新加坡功能性消化不良氣滯濕阻證的療效觀察[D];南京中醫(yī)藥大學;2009年
7 唐漢慶;脾陽虛證大鼠能量代謝和神經(jīng)內(nèi)分泌改變的實驗研究[D];北京中醫(yī)藥大學;2010年
8 李茂清;中國恒河猴艾滋病病證復合模型創(chuàng)建及治療艾滋病中藥復方優(yōu)化研究[D];廣州中醫(yī)藥大學;2012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金明;古今醫(yī)家有關脾中風的理論與證治研究[D];黑龍江中醫(yī)藥大學;2010年
2 燕欣朋;心脾相關理論及其與冠心病發(fā)病規(guī)律的研究[D];山東中醫(yī)藥大學;2010年
3 劉少蘭;足三里穴為主健脾按摩法對嬰兒生長發(fā)育干預的研究[D];廣州中醫(yī)藥大學;2011年
4 傅瀚(禾唐);“脾升胃降”理論研究[D];山東中醫(yī)藥大學;2011年
5 陳琦;調理脾胃治未病的理論研究[D];長春中醫(yī)藥大學;2011年
6 范廷校;肝胃相關理論探討及實驗研究[D];福建中醫(yī)學院;2003年
7 白正勇;中醫(yī)脾臟藏情相關理論發(fā)生學研究[D];福建中醫(yī)學院;2003年
8 任鳳梅;論補脾法延緩衰老[D];山東中醫(yī)藥大學;2004年
9 溫建恩;楊士瀛兒科脾胃學術思想研究[D];福建中醫(yī)學院;2004年
10 胡雪琴;脾藏神理論探討—脾虛模型腦內(nèi)神經(jīng)肽及其基因表達的研究[D];北京中醫(yī)藥大學;2005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5條
1 裴媛;李德新;;脾陽虛大白鼠橫紋肌線粒體超微結構及血清肌紅蛋白含量的實驗研究[J];遼寧中醫(yī)雜志;1991年05期
2 王昕,張永志,孫躍余;傷濕所致大白鼠脾陽虛癥動物模型及其機理研究[J];遼寧中醫(yī)雜志;1995年04期
3 易杰,李德新,易華;脾氣虛與脾陽虛大鼠肝脾組織蛋白激酶C活性變化的研究[J];中醫(yī)藥學刊;2002年05期
4 黃柄山;毛翼楷;范隆昌;牟樹理;王其方;許健鵬;;飲食失節(jié)所致的脾虛動物模型及中藥治療觀察[J];中西醫(yī)結合雜志;1983年05期
5 金敬善;趙子厚;危北海;胡玉芳;陳麗華;李伍善;鄭綿章;李俊娣;耿佳偉;劉振真;何俊仁;梁代英;;慢性胃炎脾氣虛證患者的臨床和實驗研究[J];中醫(yī)雜志;1989年03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向茂然;素體“脾陽虛”人論治規(guī)律初探[J];中國中醫(yī)基礎醫(yī)學雜志;1999年04期
2 瞿忠燦;;黃土湯加味治療脾陽虛崩漏[J];云南中醫(yī)雜志;1988年04期
3 董素心,盛民棟;老年人與脾陽虛患者唾液淀粉酶活力的比較[J];老年學雜志;1984年02期
4 沙子仲;;久服西洋參至脾陽虛衰2例[J];中醫(yī)藥學報;1990年06期
5 吳瑞榮,林一萍,祁建生;用~3H-蛋氨酸觀察理中湯對脾陽虛小白鼠肝、腸、蛋白質代謝的影響[J];核技術;1984年02期
6 李穩(wěn);柏云霞;李寶蘭;于莉;董篤一;;脾陽虛動物某些生理指標的變化[J];陜西中醫(yī)學院學報;1985年02期
7 高東玲;宋業(yè)強;;從脾陽虛辨治痤瘡一則[J];實用中醫(yī)藥雜志;2012年10期
8 馮庚瑋;馮廣圃;趙春榮;朱連啟;徐剛;劉昌起;;脾陽虛患者胃形態(tài)和運動功能的觀察分析[J];中醫(yī)雜志;1980年04期
9 聶偉;;“陰火”之啟示[J];甘肅中醫(yī);2007年06期
10 雷夢楠;張佩珠;馬麗康;謝忠澤;;腎陽虛、脾陽虛動物模型血清乳酸脫氫酶同工酶的觀察[J];云南中醫(yī)雜志;1987年01期
,本文編號:1446998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xiyixuelunwen/14469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