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小蠊變應原Bla g 2單克隆抗體的制備與鑒定
本文關鍵詞:德國小蠊變應原Bla g 2單克隆抗體的制備與鑒定 出處:《中國寄生蟲學與寄生蟲病雜志》2017年04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更多相關文章: 德國小蠊 Bla g 單克隆抗體 蛋白質印跡
【摘要】:目的制備德國小蠊(Blattella germanica)變應原Bla g 2的單克隆抗體并鑒定其特異性。方法以純化的0.2 mg/ml Bla g 2蛋白溶液為抗原免疫雌性BLAB/c小鼠6只,免疫4次,每次間隔1周。免疫后第5天取小鼠尾靜脈血,制備小鼠血清,第6天加強免疫1次,第7天處死小鼠取脾臟,制備脾細胞懸液。測定小鼠抗血清滴度,運用雜交瘤技術將免疫脾細胞與骨髓瘤細胞融合,采用有限稀釋法對陽性孔雜交瘤細胞進行克隆化。蛋白質印跡(Western blotting)檢測單克隆抗體特異性,間接ELISA測定單克隆抗體效價,雙抗夾心ELISA鑒定單克隆抗體的亞型。結果在小鼠血清稀釋至1∶16 000時A450值仍0.100,判斷為免疫成功。通過雜交瘤技術獲得2株能穩(wěn)定分泌Bla g 2單克隆抗體的雜交瘤細胞,標記為Bla g 2-1、Bla g 2-2。Western blotting結果表明,Bla g 2-1和Bla g 2-2單克隆抗體對Bla g 2蛋白均具有高度特異性。間接ELISA測得2株單克隆抗體的效價分別為Bla g 2-1(1∶16 000)、Bla g 2-2(1∶8 000)。雙抗夾心ELISA結果表明單克隆抗體蛋白亞類均為免疫球蛋白G1(IgG1)。結論制備的德國小蠊變應原單克隆抗體Bla g 2能與Bla g 2蛋白發(fā)生特異性結合。
[Abstract]:Objective to prepare Blattella germanica from Blattella germanica. Methods six female BLAB/c mice were immunized with purified 0.2 mg/ml Bla g2 protein solution as antigen. The mice were immunized for 4 times each time for 1 week. The blood samples were taken from the tail vein of the mice on the 5th day after immunization to prepare the serum of mice. The mice were immunized once on the 6th day and the mice were killed on the 7th day to get the spleen. Spleen cell suspension was prepared. The titer of mouse antiserum was measured and the immune spleen cells were fused with myeloma cells by hybridoma technique. Western blotting was used to detect the specificity of monoclonal antibody. Indirect ELISA was used to determine the titer of monoclonal antibody and double antibody sandwich ELISA was used to identify the subtype of monoclonal antibody. Results the A450 value was still 0.100 when the mouse serum was diluted to 1:16. Two hybridoma cells stably secreting Bla g2 monoclonal antibody were obtained by hybridoma technique and labeled as Bla g2-1. The results of Bla g 2-2.Western blotting showed that. Bla g2-1 and Bla g2-2 monoclonal antibodies were highly specific to Bla g2 protein. The titers of the two monoclonal antibodies detected by indirect ELISA were Bla, respectively. G 2-1 (. 1:16. Bla g _ 2-2: 1: 8 000. The results of double antibody sandwich ELISA showed that monoclonal antibody protein subclasses were immunoglobulin G _ (1) G _ (1) and G _ (1) G _ (1). Conclusion Bla g 2, a monoclonal antibody against Blattella germanica allergen, can bind specifically to Bla g 2 protein.
【作者單位】: 浙江省舟山醫(yī)院檢驗中心;南京醫(y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臨床實驗室;錦州醫(yī)科大學變態(tài)反應學與臨床免疫學研究中心;
【基金】:國家科學自然基金(No.30972714)~~
【分類號】:R384
【正文快照】: 過敏性疾病是臨床上的常見病和多發(fā)病,并有公司。辣根過氧化物酶化學發(fā)光(ECL)試劑盒購逐年增多趨勢,引起人們的廣泛關注[1]。德國小蠊自美國Pierce公司。其他試劑均為國產分析純。酶(Blattella germanica)是蜚蠊的一種,屬于節(jié)肢動標儀(iM ark)、凝膠成像系統(tǒng)(ChemiD oc XRS)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汪保安,汪寅章,夏風城,陸思珍,黃兆堅,郭愛巖,馬芳玲,張育青;ACTH單克隆抗體的制備和鑒定[J];中國免疫學雜志;2001年02期
2 段薇,張健,鄭劍玲,蘇丹,王美慧;抗呼吸道合胞病毒單克隆抗體的研制[J];微生物學雜志;2004年05期
3 遲素敏;;單克隆抗體的制備和鑒定[J];細胞與分子免疫學雜志;1986年Z1期
4 ;世界上最大的單克隆抗體生產廠[J];生物工程學報;1987年02期
5 邱沙洛,趙宇,劉功云,陸全;單克隆抗體的純化[J];自然雜志;1990年12期
6 鄧永鴻;;用小鼠生產人的單克隆抗體嗎?[J];生物技術通報;1990年03期
7 周寶宏;馬大龍;;在植物中產生單克隆抗體[J];生命的化學(中國生物化學會通訊);1990年03期
8 張明杰;單克隆抗體在農業(yè)中有何用途?[J];細胞與分子免疫學雜志;1991年02期
9 葉群瑞,陳伯權,吳美英;一種簡單、快速、量大的辛酸純化單克隆抗體法[J];生物化學與生物物理進展;1991年01期
10 葛錫銳;單克隆抗體研制及應用進展[J];生物工程進展;1993年06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彭虹;舒翠麗;劉永全;王華;高杰英;;抗人α4單克隆抗體的制備和鑒定[A];中國免疫學會第四屆學術大會會議議程及論文摘要集[C];2002年
2 張錦超;楊金菊;吳瓊;李戩;陳勇;李輝;宋穎博;羅曉彤;任飛;高媛;杜雪梅;鞠艷芳;王兆卿;王京蘭;徐菡;柳曉蘭;崔玉芳;錢小紅;賀福初;高建恩;孫啟鴻;;高效鑒定單克隆抗體所識別未知抗原技術平臺的建立及應用[A];中國蛋白質組學第二屆學術大會論文摘要論文集[C];2004年
3 沈泓;梅建鳳;朱克寅;李敏;應國清;;人絨毛膜促性腺激素單克隆抗體的制備[A];華東六省一市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會2009年學術交流會論文摘要匯編[C];2009年
4 寧云山;司徒維娜;李妍;彭丹丹;洪燕華;劉宜楚;賀福初;孫啟鴻;李明;;人類血漿蛋白單克隆抗體庫的初步建立及應用研究[A];中國蛋白質組學第二屆學術大會論文摘要論文集[C];2004年
5 高士爭;張玉靜;郝軍元;;抗豬脂肪細胞特異膜蛋白單克隆抗體的制備與鑒定[A];動物生理生化學分會第八次學術會議暨全國反芻動物營養(yǎng)生理生化第三次學術研討會論文摘要匯編[C];2004年
6 許樂仁;M M Carr;K R Parsons;A W Walls;G A Hall;;用小鼠抗人類肥大細胞類胰蛋白酶單克隆抗體通過免疫過氧化物酶技術鑒定豬和牛的肥大細胞[A];中國細胞生物學學會第五次會議論文摘要匯編[C];1992年
7 廖志雄;沈建根;來曉瑜;黃河;;抗間充質干細胞單克隆抗體的制備及其生物學特性研究[A];浙江省免疫學會第五次學術研討會論文匯編[C];2004年
8 余自強;董寧征;沈飛;白霞;邵波靜;阮長耿;;抗人血小板糖蛋白VI單克隆抗體SZ118抑制血小板與膠原相互作用[A];2005年華東六省一市血液病學學術會議暨浙江省血液病學學術年會論文匯編[C];2005年
9 鄭佳琳;江飆;張東霞;施赫赫;郭霄峰;;狂犬病病毒糖蛋白抗原表位富集區(qū)單克隆抗體的制備[A];2010全國狂犬病防控高層論壇論文集[C];2010年
10 楊柳;張培;任瑞文;朱明星;王吉江;王煥峰;劉建偉;;登革病毒單克隆抗體制備及其生物學性狀分析[A];新發(fā)傳染病研究熱點研討會論文集[C];2013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4條
1 尹暉;最大單克隆抗體研制項目在馬山奠基[N];無錫日報;2010年
2 ;在兔子身上找抗體[N];科技日報;2004年
3 記者 胡德榮;腸道病毒EV71單克隆抗體研究獲進展[N];健康報;2012年
4 記者 鄒崢 藺以光;小試紙可以診斷大毛病[N];新華每日電訊;2000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8條
1 魏德強;以植物病毒為載體建立新型的載體—半抗原免疫體系[D];東北林業(yè)大學;2014年
2 秦克鋒;單純皰疹病毒糖蛋白的特性研究及其單克隆抗體的臨床應用[D];第四軍醫(yī)大學;1989年
3 李海乾;抗血小板膜糖蛋白凝血酶受體單克隆抗體的制備、鑒定及功能研究[D];蘇州大學;2001年
4 樊一筍;兩株功能阻斷型CD154單克隆抗體的生物學特性及其應用研究[D];蘇州大學;2004年
5 黃海燕;抗SCIRR69單克隆抗體的制備及SCIRR69與內質網應激關系的初步研究[D];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醫(yī)學科學院;2008年
6 鄒年莉;雞傳染性支氣管炎病毒Sczy3 S1蛋白中和性單克隆抗體的制備及其抗原表位的鑒定[D];四川農業(yè)大學;2015年
7 張小萍;SARS病毒S蛋白特異性單克隆抗體制備和抗原識別位點鑒定[D];第三軍醫(yī)大學;2005年
8 穆楊;MATSA的分離純化及其單克隆抗體的研制[D];西北農林科技大學;2005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王曉磊;流行性乙型腦炎病毒單克隆抗體的制備與prM-E蛋白抗原捕獲ELISA檢測方法的建立[D];中國農業(yè)科學院;2015年
2 劉萌萌;產氣莢膜梭菌β毒素單克隆抗體的制備及鑒定[D];山東農業(yè)大學;2015年
3 劉琦;藍舌病病毒VP7和VP2蛋白的原核表達及其單克隆抗體的制備[D];東北農業(yè)大學;2015年
4 黃明明;腸出血性大腸桿菌志賀毒素Ⅰ型A亞單位(Stx1A)的表達及其單克隆抗體的制備[D];南京農業(yè)大學;2014年
5 謝星星;抗鵝坦布蘇病毒JS804株NS1蛋白單克隆抗體的制備及初步應用[D];南京農業(yè)大學;2014年
6 金鑫;乙型腦炎病毒EDⅢ蛋白單克隆抗體的制備及鑒定[D];南京農業(yè)大學;2014年
7 胡澤宇;苊單克隆抗體的制備及免疫磁珠-ELISA方法的建立[D];吉林大學;2016年
8 司朝朝;豬繁殖與呼吸綜合征病毒nsp1a的原核表達及多克隆抗體和單克隆抗體的制備[D];廣西大學;2015年
9 李敏;豬瘟病毒E2蛋白的表達及單克隆抗體的制備[D];華中農業(yè)大學;2013年
10 繆芬芳;豬肺炎支原體P46蛋白與DnaK蛋白單克隆抗體的制備與鑒定[D];南京農業(yè)大學;2011年
,本文編號:1414395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xiyixuelunwen/14143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