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介融合下的電視新聞傳播發(fā)展方向研究
本文關鍵詞:媒介融合下的電視新聞傳播發(fā)展方向研究,,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摘要】:隨著互聯網信息技術的不斷發(fā)展,傳統(tǒng)媒體的發(fā)展面臨著嚴峻的挑戰(zhàn),電視新聞傳播更是面臨著新聞門戶網站、手機新聞APP終端等多重夾擊,如何在新媒體不斷發(fā)展的今日使電視新聞傳播行業(yè)不斷發(fā)展,如何抓住媒介融合機遇推動電視新聞傳播的健康良性有序發(fā)展,是所有新聞人值得思考的問題。本文將從媒介融合背景出發(fā),探尋電視新聞傳播的現狀及媒介融合下的電視新聞傳播走向。
【作者單位】: 上海體育學院體育新聞傳播與外語學院;
【關鍵詞】: 媒介融合 電視新聞傳播 發(fā)展方向
【分類號】:G222
【正文快照】: 隨著信息技術的飛速發(fā)展,人們獲取新聞信息的方式不僅局限于傳統(tǒng)的報紙、廣播、電視等形式,新媒體的發(fā)展使傳統(tǒng)的電視新聞傳播模式走向了末路,面對這種局面電視新聞傳播形式開始趨于多元化,形成了媒介融合的新的傳播形式,媒介融合將電視新聞傳播的挑戰(zhàn)變成了機遇。如何在媒介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莊謙宇;電視新聞傳播負效應談[J];中國廣播電視學刊;2001年12期
2 張曉鋒;圖表,電視新聞傳播的有效手段[J];新聞知識;2001年04期
3 張敬華,周海燕;論電視新聞傳播的發(fā)展趨勢[J];漯河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綜合版);2002年03期
4 劉巖;;電視新聞傳播與中國傳統(tǒng)文化精神[J];記者搖籃;2003年05期
5 王冬梅;論電視新聞傳播中語言與圖像正效配置的實現[J];寧波大學學報(人文科學版);2004年06期
6 張軍華,王曉勇;當代電視新聞傳播的新特征[J];當代傳播;2005年04期
7 夏茂松;郝海雁;;現代科技對電視新聞傳播方式的影響[J];中國廣播電視學刊;2006年08期
8 王冬梅;;論電視新聞傳播語言的特征與功能[J];寧波大學學報(人文科學版);2006年05期
9 于新明;;新媒體:電視新聞傳播的新路徑[J];現代視聽;2008年06期
10 葛楊曦;;電視新聞傳播的發(fā)展趨勢[J];新聞傳播;2009年10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2條
1 石長順;向培鳳;;電視新聞傳播與受眾的主體性構建機制[A];求異與趨同——中國影視文化主體性追求與現代性建構:中國高等院校影視學會第十二屆年會暨第五屆中國影視高層論壇文集[C];2008年
2 何明智;;從跨文化的視角解析中國對外電視新聞傳播策略[A];中國傳播學會成立大會暨第九次全國傳播學研討會論文集[C];2006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據庫 前2條
1 太原廣播電視臺 苑清娟;利用滾動字幕優(yōu)勢增強節(jié)目的傳播效果[N];山西經濟日報;2013年
2 李莉 吳曉晶;頻道時代的電視新聞傳播[N];中華新聞報;2004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8條
1 張敬華;論電視新聞傳播的發(fā)展趨勢[D];河南大學;2002年
2 趙樹旺;全球化背景下我國電視新聞傳播新理念探析[D];河北大學;2003年
3 李明偉;中國當代電視新聞傳播觀念的沿革[D];河南大學;2002年
4 毛濃華;論電視新聞傳播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及對策[D];西安科技大學;2011年
5 邱志偉;媒介化社會中國電視新聞傳播理念的轉變研究[D];遼寧大學;2014年
6 徐睿;我國電視新聞傳播中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牡丹江師范學院;2014年
7 金雷;電視新聞傳播心理求近策略[D];暨南大學;2001年
8 孫薔;電視新聞傳播模式變化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7年
本文關鍵詞:媒介融合下的電視新聞傳播發(fā)展方向研究,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426998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xinwenchuanbolunwen/4269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