敘事學視角下湖北故事構建與傳播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0-05-22 05:12
【摘要】:故事是文化交流最有效的載體之一。通過妙趣橫生的語言,故事將抽象的精神內(nèi)涵形象化,將晦澀的文化符號通俗化,在注意力稀缺的今天,故事是紛繁雜亂的信息海洋中吸引目光最有效最持久的工具。敘事能力也直接關系到文化影響力的強弱。文化傳播以文化積淀為基礎。湖北故事是傳播荊楚文化最生動的表達。本文從敘事學視角探討湖北故事的構建,選題較新,有助于拓展荊楚文化傳播研究視角。同時,講好湖北故事也有利于提升湖北文化軟實力,有利于闡發(fā)湖北精神,增強湖北人民文化認同,有利于提升荊楚文化及中華文化的對外傳播能力。隨著習近平總書記“講好中國故事”戰(zhàn)略的提出,借鑒敘事學理論,研究文化傳播的文章數(shù)量逐漸增多。故事是話語的內(nèi)容。沒有具體的故事文本,空談表達形式如同無源之水。話語是故事的講述手法,沒有統(tǒng)一的話語表達體系,沒有貼近實際新穎的傳播渠道,無法形成合力,更無法充分發(fā)揮文化資源優(yōu)勢。盡管講故事的方式不斷在變,但“故事本體”卻不能離開其傳承的文化土壤而存在。沒有故事樣本的選擇與構建,龐雜的文化資源如同一盤散沙,缺乏凝聚力。本文圍繞湖北故事“有什么、如何說、如何選、如何講”四大問題,沿著“敘事圖景—敘事話語——敘事樣本——敘事傳播”的分析路徑,從時空角度提煉總結具有荊楚文化特色的湖北故事,從“文化符號、文本表達和文化儀式”三個方面探討湖北故事的話語表達,得出湖北故事的樣本構建要遵從普遍性和合理性原則,要體現(xiàn)荊楚文化“敢為人先”的核心精神內(nèi)涵,并構建包括“自然、歷史、紅色、當代、人文”五個維度的湖北故事類型與母題。最后,圍繞“傳播主體、傳播渠道和傳播內(nèi)容”三個方面,從宏觀層面探討湖北故事的傳播策略,通過社會各階層的好人故事,古代圣賢大儒的歷史故事,改革開放科技創(chuàng)新的發(fā)展故事,豐富人們的精神生活,實現(xiàn)文化強省建設目標。
【學位授予單位】:華中師范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9
【分類號】:G206;G127
本文編號:2675499
【學位授予單位】:華中師范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9
【分類號】:G206;G127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9條
1 胡曉明;;如何講述中國故事?——“中國文化走出去”的若干理論與實踐問題[J];華東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3年05期
2 蔣述卓;王瑛;;論西方敘事學的本土化[J];中國比較文學;2012年04期
3 李森;;論申丹的敘事學研究[J];新疆大學學報(哲學·人文社會科學版);2012年05期
4 劉玉堂;;楚人精神與“支點”構建[J];世紀行;2012年05期
5 孟繁華;;怎樣講述當下中國的鄉(xiāng)村故事——新世紀長篇小說中的鄉(xiāng)村變革[J];天津社會科學;2011年05期
6 湯漪;劉磊;;網(wǎng)絡環(huán)境下的楚文化傳播[J];湖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1年09期
7 李芳芳;;經(jīng)典敘事學理論之綜述[J];大眾文藝;2011年09期
8 周雪松;費曉萍;;荊楚文化的歷史價值研究[J];前沿;2010年24期
9 姚曉東;;如何向世界講述中國故事——美國媒體國際傳播的經(jīng)驗及啟示[J];江海學刊;2010年06期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王培;春節(jié)故事元話語體系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17年
,本文編號:2675499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xinwenchuanbolunwen/2675499.html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