譯者主體性的綜合研究——評賀愛軍著《譯者主體性的社會話語分析》
本文關鍵詞:譯者主體性的綜合研究——評賀愛軍著《譯者主體性的社會話語分析》
更多相關文章: 譯者主體性 社會話語分析 佛經譯者 西學譯者
【摘要】:語言學派的翻譯研究注重語言層面的轉換與"對等",文化學派的翻譯研究則聚焦操控譯本和翻譯策略選擇等語言外因素。譯者主體性在這兩種不同的路向中具有不同的表征。在語言學派翻譯研究中,譯者主體性被極度遮蔽,而在文化學派翻譯研究中,譯者主體性則被過度凸顯。《譯者主體性的社會話語分析》一書基于文本分析的社會話語分析理論從源文與譯文對比出發(fā),提煉譯者主體性,并從社會歷史語境、詩學規(guī)范、語言形式的維度解讀譯者的主體性。這一理論整合了文本分析和文化研究,多維度、寬視域地探究譯者主體性,從而展現(xiàn)了譯者主體性的整體圖景。
【作者單位】: 寧波大學;
【關鍵詞】: 譯者主體性 社會話語分析 佛經譯者 西學譯者
【基金】:寧波市領軍和拔尖人才工程項目“翻譯家研究”系列成果(項目編號:ZX2015001007)
【分類號】:H059
【正文快照】: 一、引言 “對等”一直是語言學翻譯研究的核心概念。奈達的“動態(tài)對等”、卡特福德的“轉換”、紐馬克的“交際翻譯”以及科勒的五種類型的對等,都是對比語言學翻譯觀的產物。時至20世紀80年代,西方翻譯研究出現(xiàn)了“文化轉向”,文化理論進入翻譯研究領域,如埃文-佐哈爾和圖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周景剛;;翻譯描述與譯者主體性研究[J];赤峰學院學報(漢文哲學社會科學版);2006年05期
2 曾爾奇;;論譯者主體性發(fā)揮的制約因素[J];經濟與社會發(fā)展;2008年05期
3 朱云云;謝華;;淺談文學翻譯中的譯者主體性[J];牡丹江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9年02期
4 孔蓓蓓;;淺談文學翻譯中的譯者主體性[J];中國科技信息;2009年21期
5 馬晶晶;;譯者主體性的限度——試論譯者主體性與“忠實”之準則[J];綿陽師范學院學報;2009年12期
6 那順白乙拉;;從翻譯過程看譯者主體性[J];內蒙古科技與經濟;2010年06期
7 朱蘭珍;;論譯者主體性的表現(xiàn)及其制約因素[J];職業(yè)時空;2010年05期
8 何明明;;譯者主體性的發(fā)展歷程[J];聊城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年02期
9 鄭航天;;譯者主體性的發(fā)揮及其受制因素[J];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學科版);2011年07期
10 石媛;;翻譯中的譯者主體性思考[J];甘肅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1年03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4條
1 侯林平;;我國近十年來譯者主體性研究的回顧與反思[A];中國英漢語比較研究會第七次全國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6年
2 阮晶;;譯者主體性及其在翻譯選材中的體現(xiàn)[A];福建省外國語文學會2006年年會暨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下)[C];2006年
3 孔燕;;從文化角度看譯者主體性的發(fā)揮[A];首屆海峽兩岸外語教學與研究學術研討會暨福建省外國語文學會2011年會論文集第二輯[C];2011年
4 張柏蘭;;文學翻譯中譯者的主體性及其限度[A];貴州省翻譯工作者協(xié)會2008年翻譯學術研討會交流論文匯編[C];2008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熊兵嬌;實踐哲學視角下的譯者主體性探索[D];上海外國語大學;2009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田慶武;和諧翻譯視角下譯者主體性的研究[D];中國石油大學(華東);2014年
2 羅娟;譯者主體性在文學翻譯中的體現(xiàn)[D];湖南師范大學;2015年
3 彭祺;譯者主體性研究[D];河北師范大學;2008年
4 李婧璇;從譯者主體性視角比較Pride and Prejudice兩個中譯本[D];湘潭大學;2008年
5 趙偉;淺析意識形態(tài)對譯者主體性的影響[D];中國海洋大學;2009年
6 劉茜;從人格心理學角度論譯者主體性[D];中南大學;2008年
7 李倩倩;政治演講翻譯中的譯者主體性分析[D];山東大學;2010年
8 馬麗華;論譯者主體性[D];河北大學;2008年
9 楊思慧;新文化運動時期譯者主體性研究[D];湖南農業(yè)大學;2010年
10 張瀟予;從譯者主體性角度比較David Copperfield四個中譯本[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本文編號:601412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wenyilunwen/yuyanyishu/6014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