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泰興方言“個VP”問句研究
本文關鍵詞:江蘇泰興方言“個VP”問句研究
更多相關文章: 泰興方言 “個VP”問句 句法功能 句法分布
【摘要】:文章分析泰興方言"個VP"問句的形式、句法功能,以及狀語、"得"字結構在"個VP"問句中的句法分布,探討泰興方言的疑問系統(tǒng)和"個VP"的性質(zhì),認為"個VP"問句是是非問句在泰興方言中的表現(xiàn)形式。反復問句歸為是非問句的下位類型較為合理,符合漢語及其方言的語言實際。泰興方言"個VP"和"VP不VP"兩種問句共存,是異源疊置,是語言接觸的結果。
【作者單位】: 南京大學文學院;
【關鍵詞】: 泰興方言 “個VP”問句 句法功能 句法分布
【基金】:國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標項目“漢語方言自然口語變異有聲數(shù)據(jù)庫建設”(項目編號:12&ZD177)的資助
【分類號】:H172.4
【正文快照】: 泰興位于江蘇中部,其方言屬江淮官話通泰片,處于官話與吳語交界地帶,語法現(xiàn)象比較復雜,但前賢研究不多。由疑問副詞加謂詞性成分構成的“可VP”問句,是漢語方言一種重要的疑問句式,在泰興方言的表現(xiàn)形式是“個VP”問句。自1985年朱德熙先生發(fā)表《漢語方言里的兩種反復問句》一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戴亮亮;;溧陽內(nèi)部方言的異同[J];安徽文學(下半月);2007年11期
2 王艷華;;《韻表》濁上變?nèi)デ闆r研究——詞匯擴散理論的又一力證[J];北方論叢;2006年05期
3 張潔;;溫州方言詞“顯”的語法·語義研究[J];北京教育學院學報;2009年06期
4 嚴菡波;;中新派無錫方言單字聲調(diào)對比[J];才智;2010年31期
5 劉子瑜;;《朱子語類》反復問句研究——兼論反復問句歷史發(fā)展中的相關問題[J];長江學術;2011年03期
6 黃亮;;《太霞新奏》用韻研究[J];常熟理工學院學報;2011年05期
7 錢毅;;宋代江浙詩韻的上、去聲[J];湘南學院學報;2011年04期
8 張偉芳;;常州方言匣母的讀音類型與歷史演變[J];常州工學院學報(社科版);2010年02期
9 金麗藻;;趙元任與常州方言語音研究[J];常州工學院學報(社科版);2011年03期
10 朱曉農(nóng);親密與高調(diào)——對小稱調(diào)、女國音、美眉等語言現(xiàn)象的生物學解釋[J];當代語言學;2004年03期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邸宏香;《辨音纂要》研究[D];吉林大學;2011年
2 林頌育;論漢語方言的文白異讀[D];福建師范大學;2011年
3 盧小群;湘南土話代詞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03年
4 劉澤民;客贛方言歷史層次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04年
5 周賽紅;湘方言音韻比較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05年
6 王進安;《韻學集成》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05年
7 曾春蓉;湘語聲調(diào)實驗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07年
8 王遠杰;定語標記“的”的隱現(xiàn)研究[D];首都師范大學;2008年
9 王洪鐘;海門方言語法專題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08年
10 許穎穎;《全清散曲》用韻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08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周美莊;《全宋文》江浙文人用楙研究[D];南昌大學;2010年
2 林一鳴;《字學指南》音系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10年
3 杜思儒;交談中的語言與性別—差異,權勢及和諧[D];重慶師范大學;2011年
4 周萃俊;流行語識讀在諸暨方言中的代際差異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5 余曉晴;《T3音奇字》初探[D];浙江大學;2010年
6 処敏佳;《越諺》方言字詞研究[D];浙江大學;2011年
7 朱婷婷;吳江方言語音研究[D];溫州大學;2011年
8 張麗娜;無錫方言詞匯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11年
9 歐文艷;沈寵綏音韻學研究[D];寧波大學;2009年
10 王淼;慈溪方言語音研究[D];寧波大學;2009年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杜曉藝;;概數(shù)助詞“來”的句法分布[J];高等函授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6年06期
2 李丹弟;;英漢并列標記句法分布之對比[J];蘭州學刊;2009年04期
3 陳忠;“著”的語義特征對其句法分布規(guī)律的制約”[J];云南師范大學學報;2003年04期
4 陳偉琳;限定副詞“只”、“僅”的句法分布及語義制約辨微[J];信陽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6年04期
5 范立珂;;句法分布與概念變化的對應與互動——談“來/去”的三種“位移概念”[J];語言教學與研究;2014年01期
6 王娜;;試論“果然”“果不其然”的語義句法分布[J];現(xiàn)代語文(語言研究版);2011年02期
7 崔四行;;副詞的句法分布與音節(jié)長度的關系探析[J];云南師范大學學報(對外漢語教學與研究版);2012年02期
8 黃梅;馮勝利;;嵌偶單音詞句法分布芻析——嵌偶單音詞最常見于狀語探因[J];中國語文;2009年01期
9 劉佳平;;轉折連詞“但是”與“不過”的比較[J];語文學刊;2008年17期
10 王峰;;日本學生“是”字句習得偏誤的句法分布特征及教學對策[J];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下旬);2014年01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楊林;;淺析山西忻州方言的“敢”[A];學行堂文史集刊——2014年第1期[C];2014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高鐵鋼;附加語的句法分布[D];四川外語學院;2010年
2 莊會彬;漢語否定標記“不”的句法分布[D];山東大學;2009年
3 李健;隱性差比構式“A-點”的句法分布及其語義分析[D];上海師范大學;2012年
4 阮箏;英漢受事成分的句法分布[D];上海海事大學;2007年
5 陳玉;關于“差點兒(沒)+VP”的句法限制及認知理據(jù)研究[D];湖南大學;2012年
6 于強強;“P+X+看”格式研究[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3年
7 張磊;表全稱量的“一個NP”系統(tǒng)研究[D];湖南大學;2013年
8 尚來彬;“進行—持續(xù)”范疇中“正(在)”“在”“著”“呢”句法、語用分析[D];延邊大學;2005年
9 管悅;中韓低頻度副詞的對比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3年
10 胡琪;武漢方言副詞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09年
,本文編號:597416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wenyilunwen/yuyanyishu/5974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