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犍為方言形態(tài)音韻學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1-11-16 11:09
本文以四川犍為方言的形態(tài)音韻現(xiàn)象為研究對象,綜合采用傳統(tǒng)語法學與聲學語音學研究方法,從經(jīng)驗描寫和實驗分析兩個角度研究犍為方言的重疊形態(tài)和兒尾形態(tài),考察語法形態(tài)中的語音特征,為方言形態(tài)音韻學實驗研究拋磚引玉。全文共四章,主要討論:重疊式和兒尾的構成形式、語法功能及語義特征;重疊形態(tài)的韻律特征;兒尾形態(tài)語音的聲學空間分布、協(xié)同發(fā)音及韻律特征。第一章緒論,論及研究對象、相關研究綜述及本文實驗方案。第二、三章為論文主體,分別對重疊式、兒尾進行語法、語義分析和語音聲學實驗。第四章結語。研究發(fā)現(xiàn),犍為方言的兩類語法形態(tài)均對語音特征產(chǎn)生一定影響,主要結論如下:一、重疊形態(tài)的語音特征1.重疊式的音高變化明顯。調值音高以第3、4音區(qū)居多,各音節(jié)調域整齊,基本位于調域中部。平調居多,降調和升調多降升1度,幅度極小。2.調型對重疊式的音長有一定影響,多數(shù)情況下,平拱、升拱音長較長,降拱音長相對較短。3.重疊音節(jié)為陰平、陽平、去聲時,重疊部分的音強模式一般為后強式;重疊音節(jié)為上聲、入聲時,重疊部分的音強模式一般為前強式。二、兒尾形態(tài)的語音特征1.兒尾韻與詞根兒韻在元音共振峰集中趨勢上有顯著差異,兒尾韻的F2、...
【文章來源】:南京師范大學江蘇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頁數(shù)】:241 頁
【學位級別】:碩士
【部分圖文】:
犍為方言單字音“巴”標注語圖
犍為方言重疊式“下下”標注語圖
犍為方言重疊式—ABB—“光叉叉”標注語圖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犍為方言單字聲調聲學語音實驗分析[J]. 李豪杰. 現(xiàn)代語文(語言研究版). 2017(10)
[2]漢語形容詞重疊的分布式形態(tài)學分析[J]. 熊仲儒. 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 2017(05)
[3]北京話兒尾結構歷時演變研究[J]. 龍國富. 廣西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17(04)
[4]漢語舌尖元音的聲學模式分析[J]. 吳波. 中國語文. 2017(04)
[5]論韻律形態(tài)學[J]. 司聯(lián)合. 英語研究. 2016(02)
[6]漢語方言量詞重疊AAA式的韻律特征及焦點凸顯[J]. 耿麗君. 中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6(05)
[7]論合音與漢語音節(jié)構成及語音規(guī)則的關聯(lián)——基于中原官話28個方言點的語料[J]. 孫紅舉. 西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6(03)
[8]論漢語合音現(xiàn)象的研究[J]. 孫紅舉. 西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4(01)
[9]安陽方言的兒尾——兼論漢語方言化合式兒尾韻的形成次序[J]. 史艷鋒. 語言科學. 2013(04)
[10]輝縣盤上話的單音節(jié)動詞重疊[J]. 王曉培. 中國語文. 2013 (02)
博士論文
[1]普通話音節(jié)中協(xié)同發(fā)音的聲學研究[D]. 張磊.華東師范大學 2012
[2]漢語“兒化”研究[D]. 王媛媛.暨南大學 2007
[3]湖南漣源楊家灘話重疊式研究[D]. 彭春芳.中央民族大學 2007
碩士論文
[1]貴陽方言重疊研究[D]. 沈雪瑜.山東大學 2018
[2]形態(tài)音位學視角下的德語詞語層面變音現(xiàn)象探究[D]. 徐玉婷.南京大學 2017
[3]黃岡方言兒化實驗研究[D]. 漆盈.南京師范大學 2017
[4]成都方言連讀調實驗研究[D]. 郭文娟.南京師范大學 2017
[5]清徐方言重疊式研究[D]. 王曉婷.山西大學 2014
[6]四川峨邊、洪雅等六縣市方言音系研究[D]. 劉瓅鴻.四川師范大學 2012
[7]稷山方言重疊式研究[D]. 毛淑平.山西師范大學 2012
[8]樂山話聲調實驗研究[D]. 陳楠.復旦大學 2012
[9]原平方言重疊式研究[D]. 張俊英.山西大學 2010
[10]普通話雙音節(jié)輕聲兒化詞的韻律特征[D]. 劉世民.北京語言大學 2008
本文編號:3498771
【文章來源】:南京師范大學江蘇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頁數(shù)】:241 頁
【學位級別】:碩士
【部分圖文】:
犍為方言單字音“巴”標注語圖
犍為方言重疊式“下下”標注語圖
犍為方言重疊式—ABB—“光叉叉”標注語圖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犍為方言單字聲調聲學語音實驗分析[J]. 李豪杰. 現(xiàn)代語文(語言研究版). 2017(10)
[2]漢語形容詞重疊的分布式形態(tài)學分析[J]. 熊仲儒. 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 2017(05)
[3]北京話兒尾結構歷時演變研究[J]. 龍國富. 廣西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17(04)
[4]漢語舌尖元音的聲學模式分析[J]. 吳波. 中國語文. 2017(04)
[5]論韻律形態(tài)學[J]. 司聯(lián)合. 英語研究. 2016(02)
[6]漢語方言量詞重疊AAA式的韻律特征及焦點凸顯[J]. 耿麗君. 中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6(05)
[7]論合音與漢語音節(jié)構成及語音規(guī)則的關聯(lián)——基于中原官話28個方言點的語料[J]. 孫紅舉. 西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6(03)
[8]論漢語合音現(xiàn)象的研究[J]. 孫紅舉. 西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4(01)
[9]安陽方言的兒尾——兼論漢語方言化合式兒尾韻的形成次序[J]. 史艷鋒. 語言科學. 2013(04)
[10]輝縣盤上話的單音節(jié)動詞重疊[J]. 王曉培. 中國語文. 2013 (02)
博士論文
[1]普通話音節(jié)中協(xié)同發(fā)音的聲學研究[D]. 張磊.華東師范大學 2012
[2]漢語“兒化”研究[D]. 王媛媛.暨南大學 2007
[3]湖南漣源楊家灘話重疊式研究[D]. 彭春芳.中央民族大學 2007
碩士論文
[1]貴陽方言重疊研究[D]. 沈雪瑜.山東大學 2018
[2]形態(tài)音位學視角下的德語詞語層面變音現(xiàn)象探究[D]. 徐玉婷.南京大學 2017
[3]黃岡方言兒化實驗研究[D]. 漆盈.南京師范大學 2017
[4]成都方言連讀調實驗研究[D]. 郭文娟.南京師范大學 2017
[5]清徐方言重疊式研究[D]. 王曉婷.山西大學 2014
[6]四川峨邊、洪雅等六縣市方言音系研究[D]. 劉瓅鴻.四川師范大學 2012
[7]稷山方言重疊式研究[D]. 毛淑平.山西師范大學 2012
[8]樂山話聲調實驗研究[D]. 陳楠.復旦大學 2012
[9]原平方言重疊式研究[D]. 張俊英.山西大學 2010
[10]普通話雙音節(jié)輕聲兒化詞的韻律特征[D]. 劉世民.北京語言大學 2008
本文編號:3498771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wenyilunwen/yuyanyishu/34987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