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級階段漢語口語流利度調查與分析
發(fā)布時間:2021-09-15 19:47
在對外漢語口語教學領域,對口語發(fā)展情況進行描述的研究并不多見,對漢語口語流利度發(fā)展進行定量分析的研究更少。本文在總結以往國內外學者對二語口語研究的基礎上,采用定量的方法對復旦大學國際文化交流學院C階段某班級的漢語學習者一學期的口語流利度發(fā)展情況進行了檢測。測試結果證明,經過一個學期的漢語學習,學習者在語速、發(fā)音速度、平均語流長度和平均停頓長度等方面較之前有了顯著變化,說明學習者總體的口語流利度有所發(fā)展;但不同學習者各項指標的變化并不一致。此外,文章還對造成學生口語流利度變化的原因進行了分析,認為流利度、準確度和復雜度之間的辯證關系、課堂教學中的各種因素、學習者的個體差異以及學生課外接觸漢語的情況都對學習者的口語流利度有影響;并據此提出一系列教學建議,以期為對外漢語教師掌握留學生漢語發(fā)展特點提供了些許經驗。
【文章來源】:復旦大學上海市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屬院校
【文章頁數】:42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0、引言
第一章 國內外有關第二語言口語流利度研究的綜述
1.1 回顧國外對第二語言口語流利度的研究
1.1.1 對第二語言流利度的不同定義
1.1.2 衡量口語流利度參數的研究
1.1.3 對影響二語口語流利度因素的回顧
1.2 有關漢語口語流利度相關研究的綜述
1.3 從國內外研究中得出的結論
第二章 調查設計和調查過程
2.1 確立漢語口語流利度的測量參數
2.2 調查對象和調查過程
第三章 調查結果分析
3.1 調查結果總體概況
3.2 影響課堂口語流利度發(fā)展的因素
3.2.1 漢語流利度、準確度和復雜度之間辯證關系的影響
3.2.2 課堂教學中影響學習者口語流利度的因素
3.2.3 學習者個體差異對自身口語流利度發(fā)展的影響
3.2.4 課堂外接觸漢語情況
第四章 教學建議
第五章 結語
5.1 研究的優(yōu)缺點
5.2 對未來研究的建議
附錄1
參考文獻
附錄2
感言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第二語言口語流利性研究述評[J]. 高瑩,王宇. 河北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0(06)
[2]語言產出任務對提高學習者書面中介語流利度、準確度和復雜度效果的研究[J]. 劉春燕. 中國海洋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9(06)
[3]準備因素對留學生漢語口語表達的影響[J]. 孫曉明. 民族教育研究. 2008(04)
[4]漢語作為第二語言的口語產出韻律邊界特征的個案研究[J]. 陳默,王建勤. 漢語學習. 2008(04)
[5]非英語專業(yè)大學生口語交際能力與交際策略研究[J]. 袁曉紅,皇甫偉. 中國電力教育. 2008(15)
[6]教學法和教學模式的解析與重組——兼及日本漢語教學中的相關課題[J]. 史有為. 世界漢語教學. 2008(03)
[7]新加坡華文課堂的教師提問與師生互動[J]. 張東波,趙守輝,劉永兵. 語言教學與研究. 2008(03)
[8]針對初中級歐美漢語學習者的短期口語課堂教學思考[J]. 王靜. 語言教學與研究. 2007(05)
[9]漢語作為第二語言的口語流利性量化測評[J]. 郭修敏. 湘潭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7(04)
[10]教學輸入與學習者的語言輸出[J]. 溫曉虹. 世界漢語教學. 2007(03)
碩士論文
[1]初級漢語口語課堂操練研究[D]. 吳悅.山東大學 2008
[2]對外漢語口語課堂小組活動研究[D]. 孔凡蓮.山東大學 2008
[3]漢語作為第二語言的口語流利性的量化測評[D]. 郭修敏.北京語言大學 2005
本文編號:3396691
【文章來源】:復旦大學上海市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屬院校
【文章頁數】:42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0、引言
第一章 國內外有關第二語言口語流利度研究的綜述
1.1 回顧國外對第二語言口語流利度的研究
1.1.1 對第二語言流利度的不同定義
1.1.2 衡量口語流利度參數的研究
1.1.3 對影響二語口語流利度因素的回顧
1.2 有關漢語口語流利度相關研究的綜述
1.3 從國內外研究中得出的結論
第二章 調查設計和調查過程
2.1 確立漢語口語流利度的測量參數
2.2 調查對象和調查過程
第三章 調查結果分析
3.1 調查結果總體概況
3.2 影響課堂口語流利度發(fā)展的因素
3.2.1 漢語流利度、準確度和復雜度之間辯證關系的影響
3.2.2 課堂教學中影響學習者口語流利度的因素
3.2.3 學習者個體差異對自身口語流利度發(fā)展的影響
3.2.4 課堂外接觸漢語情況
第四章 教學建議
第五章 結語
5.1 研究的優(yōu)缺點
5.2 對未來研究的建議
附錄1
參考文獻
附錄2
感言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第二語言口語流利性研究述評[J]. 高瑩,王宇. 河北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0(06)
[2]語言產出任務對提高學習者書面中介語流利度、準確度和復雜度效果的研究[J]. 劉春燕. 中國海洋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9(06)
[3]準備因素對留學生漢語口語表達的影響[J]. 孫曉明. 民族教育研究. 2008(04)
[4]漢語作為第二語言的口語產出韻律邊界特征的個案研究[J]. 陳默,王建勤. 漢語學習. 2008(04)
[5]非英語專業(yè)大學生口語交際能力與交際策略研究[J]. 袁曉紅,皇甫偉. 中國電力教育. 2008(15)
[6]教學法和教學模式的解析與重組——兼及日本漢語教學中的相關課題[J]. 史有為. 世界漢語教學. 2008(03)
[7]新加坡華文課堂的教師提問與師生互動[J]. 張東波,趙守輝,劉永兵. 語言教學與研究. 2008(03)
[8]針對初中級歐美漢語學習者的短期口語課堂教學思考[J]. 王靜. 語言教學與研究. 2007(05)
[9]漢語作為第二語言的口語流利性量化測評[J]. 郭修敏. 湘潭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7(04)
[10]教學輸入與學習者的語言輸出[J]. 溫曉虹. 世界漢語教學. 2007(03)
碩士論文
[1]初級漢語口語課堂操練研究[D]. 吳悅.山東大學 2008
[2]對外漢語口語課堂小組活動研究[D]. 孔凡蓮.山東大學 2008
[3]漢語作為第二語言的口語流利性的量化測評[D]. 郭修敏.北京語言大學 2005
本文編號:3396691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wenyilunwen/yuyanyishu/33966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