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譯美學的文化考量
發(fā)布時間:2021-08-11 20:49
翻譯,從廣義的角度來說是一種哲學活動,哲學從某種意義上說是全部科學之母;哲學活動的本質(zhì)就是精神還鄉(xiāng),凡是懷著鄉(xiāng)愁的沖動,到處尋找精神家園的行為,皆可稱之為哲學活動。翻譯,尤其是文學翻譯,是一種創(chuàng)造活動,因而也可以看作是一種哲學活動。和其他文學創(chuàng)作活動一樣,翻譯是對真、善、美的追求。哲學活動滲透于整個翻譯的過程。美學是研究人的感性的科學,是研究美的科學。文學與美學有著不解之緣,而中國的美學對中國翻譯理論的影響尤甚。一部中國的翻譯史堪比一部翻譯美學史。翻譯美學是美學與翻譯的結合,是用美學的基本原理,剖析、闡釋和探究語際轉換中的美學問題,包涵審美客體(原作品,譯文作品)的審美構成、主體(譯者和讀者)的能動作用、審美主體和客體與接受者之間的關系、翻譯中審美再現(xiàn)的手段和類型、翻譯美學的標準等。語言歷史與文化的歷史相輔而行,語言翻譯的過程也是文化翻譯的過程,文化翻譯的辯證法就是從文化客體的翻譯到文化自我的構建。中國傳統(tǒng)的譯論映射出哲學、美學與翻譯學有著密切的關系。論文綜觀中國翻譯美學與語用學翻譯美學的哲學—美學思想,探索語用學翻譯美學的審美主體和客體、審美的認知圖式與審美再現(xiàn)原則、文化美學與文化傳...
【文章來源】:上海外國語大學上海市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屬院校
【文章頁數(shù)】:149 頁
【學位級別】:博士
【文章目錄】:
致謝
摘要
英文摘要
引言
一、本文研究的理論背景
二、本文的主要內(nèi)容
(一) 從語用學的角度探索翻譯美學再現(xiàn)過程研究
(二) 從語言哲學觀層面對翻譯美學進行更為廣泛的研究
(三) 從文學翻譯審美意識形態(tài)生產(chǎn)、轉換與超越層面進行研究
三、研究目標和意義
四、研究手段與方法
五、研究步驟
第一章 翻譯美學的美學淵源
一、翻譯美學的淵源與發(fā)展
二、中國傳統(tǒng)翻譯美學的淵源與發(fā)展
(一) 中國美學的淵源與發(fā)展
(二) 中國美學和美學思想的基本特征
三、西方美學的淵源與發(fā)展
(一) 西方美學的淵源與發(fā)展
(二) 西方三大傳統(tǒng)翻譯批評
四、中國現(xiàn)當代翻譯文學與翻譯美學的建設與發(fā)展
第二章 翻譯美學的美學考量
一、翻譯美學的轉換過程
二、翻譯傳遞的思辯美、修辭美和文化韻味美
三、詩歌翻譯的語用美學
四、詩歌翻譯美學的"三美"
(一) “意美”
(二) “音美”
(三) “形美”
五、文化創(chuàng)造美
六、文化審美與轉譯
七、文化信息的熵化
八、“以創(chuàng)補熵”------文化補償思想
第三章 翻譯美學的文化考量
一、翻譯研究與翻譯美學的文化轉向
二、翻譯目的性與譯者風格
三、風格的可譯性與信達雅的再認識
四、譯文接受者與譯者風格
五 譯學意識形態(tài)與譯者風格
六、文學翻譯與接受
七、文化轉向與文化語境下的審美再認識
第四章 翻譯美學的批評
一、翻譯審美批評
二、翻譯審美批評標準
三、翻譯審美批評的共識真理觀
四、翻譯審美標準之我見
五、當前翻譯批評思潮的三個轉向
六、中西語境下的中國翻譯批評發(fā)展策略
第五章 建構可持續(xù)發(fā)展的翻譯學
一、中國翻譯美學的發(fā)展趨勢
二、中西譯論的兼容并蓄和和諧發(fā)展實證一--翻譯美學的最高境界------翻譯無痕
三、中西譯論的兼容并蓄和和諧發(fā)展實證二-----中西審美觀照論下的中國古典詩歌中“理”的審美化存在
結語 中西譯論的兼容并蓄和和諧發(fā)展
注釋
參考文獻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關于文學本體論若干問題的思考[J]. 謝華,胡妮. 江西社會科學. 2009(07)
[2]回望臺灣話劇[J]. 沐澤. 臺聲. 2007(07)
[3]嚴復譯本《天演論》的變異現(xiàn)象——以功能翻譯理論為視角的研究[J]. 梁真惠,陳衛(wèi)國. 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學報. 2007(06)
[4]功能語言學與后解構主義時代的翻譯研究[J]. 王東風. 中國翻譯. 2007(03)
[5]翻譯標準的多元性與評價的客觀性——價值學視域下翻譯批評標準問題探討[J]. 呂俊. 外國語(上海外國語大學學報). 2007(02)
[6]中國戲劇在現(xiàn)代化進程中的變化與發(fā)展[J]. 劉平. 學術研究. 2007(03)
[7]談翻譯批評標準的體系[J]. 呂俊. 外語與外語教學. 2007(03)
[8]對翻譯批評標準的價值學思考[J]. 呂俊. 上海翻譯. 2007(01)
[9]美的真理觀:“共識觀”與“解釋學”的統(tǒng)一[J]. 劉悅笛. 哲學動態(tài). 2006(08)
[10]價值哲學與翻譯批評學[J]. 呂俊. 外國語(上海外國語大學學報). 2006(01)
博士論文
[1]認同與國際關系[D]. 楊筱.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 2000
本文編號:3336869
【文章來源】:上海外國語大學上海市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屬院校
【文章頁數(shù)】:149 頁
【學位級別】:博士
【文章目錄】:
致謝
摘要
英文摘要
引言
一、本文研究的理論背景
二、本文的主要內(nèi)容
(一) 從語用學的角度探索翻譯美學再現(xiàn)過程研究
(二) 從語言哲學觀層面對翻譯美學進行更為廣泛的研究
(三) 從文學翻譯審美意識形態(tài)生產(chǎn)、轉換與超越層面進行研究
三、研究目標和意義
四、研究手段與方法
五、研究步驟
第一章 翻譯美學的美學淵源
一、翻譯美學的淵源與發(fā)展
二、中國傳統(tǒng)翻譯美學的淵源與發(fā)展
(一) 中國美學的淵源與發(fā)展
(二) 中國美學和美學思想的基本特征
三、西方美學的淵源與發(fā)展
(一) 西方美學的淵源與發(fā)展
(二) 西方三大傳統(tǒng)翻譯批評
四、中國現(xiàn)當代翻譯文學與翻譯美學的建設與發(fā)展
第二章 翻譯美學的美學考量
一、翻譯美學的轉換過程
二、翻譯傳遞的思辯美、修辭美和文化韻味美
三、詩歌翻譯的語用美學
四、詩歌翻譯美學的"三美"
(一) “意美”
(二) “音美”
(三) “形美”
五、文化創(chuàng)造美
六、文化審美與轉譯
七、文化信息的熵化
八、“以創(chuàng)補熵”------文化補償思想
第三章 翻譯美學的文化考量
一、翻譯研究與翻譯美學的文化轉向
二、翻譯目的性與譯者風格
三、風格的可譯性與信達雅的再認識
四、譯文接受者與譯者風格
五 譯學意識形態(tài)與譯者風格
六、文學翻譯與接受
七、文化轉向與文化語境下的審美再認識
第四章 翻譯美學的批評
一、翻譯審美批評
二、翻譯審美批評標準
三、翻譯審美批評的共識真理觀
四、翻譯審美標準之我見
五、當前翻譯批評思潮的三個轉向
六、中西語境下的中國翻譯批評發(fā)展策略
第五章 建構可持續(xù)發(fā)展的翻譯學
一、中國翻譯美學的發(fā)展趨勢
二、中西譯論的兼容并蓄和和諧發(fā)展實證一--翻譯美學的最高境界------翻譯無痕
三、中西譯論的兼容并蓄和和諧發(fā)展實證二-----中西審美觀照論下的中國古典詩歌中“理”的審美化存在
結語 中西譯論的兼容并蓄和和諧發(fā)展
注釋
參考文獻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關于文學本體論若干問題的思考[J]. 謝華,胡妮. 江西社會科學. 2009(07)
[2]回望臺灣話劇[J]. 沐澤. 臺聲. 2007(07)
[3]嚴復譯本《天演論》的變異現(xiàn)象——以功能翻譯理論為視角的研究[J]. 梁真惠,陳衛(wèi)國. 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學報. 2007(06)
[4]功能語言學與后解構主義時代的翻譯研究[J]. 王東風. 中國翻譯. 2007(03)
[5]翻譯標準的多元性與評價的客觀性——價值學視域下翻譯批評標準問題探討[J]. 呂俊. 外國語(上海外國語大學學報). 2007(02)
[6]中國戲劇在現(xiàn)代化進程中的變化與發(fā)展[J]. 劉平. 學術研究. 2007(03)
[7]談翻譯批評標準的體系[J]. 呂俊. 外語與外語教學. 2007(03)
[8]對翻譯批評標準的價值學思考[J]. 呂俊. 上海翻譯. 2007(01)
[9]美的真理觀:“共識觀”與“解釋學”的統(tǒng)一[J]. 劉悅笛. 哲學動態(tài). 2006(08)
[10]價值哲學與翻譯批評學[J]. 呂俊. 外國語(上海外國語大學學報). 2006(01)
博士論文
[1]認同與國際關系[D]. 楊筱.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 2000
本文編號:3336869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wenyilunwen/yuyanyishu/33368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