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語標記語“yeah/yes”與“對”的多模態(tài)話語對比分析——以電視訪談節(jié)目《奧普拉秀》和《魯豫有約》為例
發(fā)布時間:2021-08-10 07:49
隨著多媒體技術的發(fā)展,人們發(fā)現單純從語言角度已經不能對話語展開深入全面的分析和研究。話語標記語作為一種語言模態(tài)已不僅僅以文本模式出現,而是和圖像、聲音、動作、顏色等多種模態(tài)同時出現,共同完成語篇銜接的構建。本研究以《奧普拉秀》和《魯豫有約》為研究對象,自建兩個節(jié)目的文本和圖片語料庫,從多模態(tài)話語分析視角對比研究英、漢兩種語言使用話語標記語的情況。研究發(fā)現英、漢話語標記語在話輪、接觸及手勢的運用上差異不大,在社會距離及視點的選取上存在顯著性差異。
【文章來源】:重慶郵電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5,27(01)北大核心
【文章頁數】:7 頁
【部分圖文】:
圖3個人距離
圖4公共距離
圖5正面水平視點圖6側面水平視點好地完成交際目的。中英文在話語標記語的用法上存在差異,但兩者也有共同點,其中某些共同點是由脫口秀的節(jié)目特點決定的。英語中的yeah、yes在漢語中的對應意義不僅包括“對”,還可能包括“嗯”、“是”、“是的”等。本文根據出現的頻率特點選勸對”作為研究對象而沒有考慮yeah和yes的其他對應意義,這是本文的局限所在。參考文獻:[1]FRASERB.Whatarediscoursemakers?[J].JournalofPragmatics,1999(31):931-952.[2]廖秋忠.現代漢語篇章中的連接成分[J].中國語文,1986(6):401-413.[3]HALLIDAYMA.AnIntroductiontoFunctionalGrammar[M].London:Arnold,1994:272-276.[4]KRESSG,LEEUWENVT.ReadingImages:TheGrammarofVisualDesign[M].London:Rout-ledge,1996.[5]MCNEILLD.HandandMind:WhatGesturesRevealaboutThought[M].Chicago:TheUniversityofChi-cagoPress,1992:201-208.[6]SACKSH,SCHEGLOFFEA.HomePosition[J].Gesture,2002(2):133-146.[7]KENDONA.Ge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現代漢語篇章中的連接成分[J]. 廖秋忠. 中國語文. 1986 (06)
本文編號:3333785
【文章來源】:重慶郵電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5,27(01)北大核心
【文章頁數】:7 頁
【部分圖文】:
圖3個人距離
圖4公共距離
圖5正面水平視點圖6側面水平視點好地完成交際目的。中英文在話語標記語的用法上存在差異,但兩者也有共同點,其中某些共同點是由脫口秀的節(jié)目特點決定的。英語中的yeah、yes在漢語中的對應意義不僅包括“對”,還可能包括“嗯”、“是”、“是的”等。本文根據出現的頻率特點選勸對”作為研究對象而沒有考慮yeah和yes的其他對應意義,這是本文的局限所在。參考文獻:[1]FRASERB.Whatarediscoursemakers?[J].JournalofPragmatics,1999(31):931-952.[2]廖秋忠.現代漢語篇章中的連接成分[J].中國語文,1986(6):401-413.[3]HALLIDAYMA.AnIntroductiontoFunctionalGrammar[M].London:Arnold,1994:272-276.[4]KRESSG,LEEUWENVT.ReadingImages:TheGrammarofVisualDesign[M].London:Rout-ledge,1996.[5]MCNEILLD.HandandMind:WhatGesturesRevealaboutThought[M].Chicago:TheUniversityofChi-cagoPress,1992:201-208.[6]SACKSH,SCHEGLOFFEA.HomePosition[J].Gesture,2002(2):133-146.[7]KENDONA.Ge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現代漢語篇章中的連接成分[J]. 廖秋忠. 中國語文. 1986 (06)
本文編號:3333785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wenyilunwen/yuyanyishu/33337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