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方言的語調(diào)問句
本文關鍵詞:山西方言的語調(diào)問句
更多相關文章: 語調(diào)問句 求證 反問 寒暄 連續(xù)統(tǒng)
【摘要】:山西方言語調(diào)問句使用廣泛,表意豐富,從中性語調(diào)問句到表反問的語調(diào)問句,可構成以下連續(xù)統(tǒng):表詢問的高升語調(diào)問句表求證的低平語調(diào)問句表寒暄的低平語調(diào)問句否定性預期的高升語調(diào)問句高升語調(diào)反問句。
【作者單位】: 南開大學漢語言文化學院;
【關鍵詞】: 語調(diào)問句 求證 反問 寒暄 連續(xù)統(tǒng)
【基金】:教育部中央高;究蒲薪(jīng)費項目“山西山陰方言句法研究”(NKZXB1105)
【分類號】:H17
【正文快照】: 一引言語調(diào)問句指單純用語調(diào)表達疑問的句子,形式和陳述句完全一樣,句中不用疑問代詞、疑問語氣詞或疑問結構。不過有時可用非疑問語氣詞①或副詞,一般只要求對方做出肯定或否定回答。我們把不用語氣詞或語氣副詞的語調(diào)問句稱作狹義的語調(diào)問句,把用非疑問語氣詞或語氣副詞的語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8條
1 彭小川;;廣州話是非問句研究[J];暨南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6年04期
2 史素芬;山西武鄉(xiāng)方言的疑問句[J];語文研究;2000年03期
3 郭校珍;山西晉語的疑問系統(tǒng)及其反復問句[J];語文研究;2005年02期
4 宋秀令;汾陽方言的語氣詞[J];語文研究;1994年01期
5 李宇明;;疑問標記的復用及標記功能的衰變[J];中國語文;1997年02期
6 劉月華;語調(diào)是非問句[J];語言教學與研究;1988年02期
7 彭小川;;關于是非問句的幾點思考[J];語言教學與研究;2006年06期
8 儲誠志;語氣詞語氣意義的分析問題──以“啊”為例[J];語言教學與研究;1994年04期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司羅紅;;疑問特征及一般疑問句的生成機制[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2年01期
2 王咪咪;;陜西高陵方言的疑問句[J];安康學院學報;2008年05期
3 張文蘭;;汾陽方言語氣詞“咧”[J];安康學院學報;2010年05期
4 張曉濤;;是非問與否定的相通性及其機制[J];北方論叢;2012年03期
5 董憲臣;;漢語是非問句相關研究述評[J];重慶工商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年03期
6 杜建鑫;張衛(wèi)國;;語氣詞“嘛”的用法及語用功能研究[J];湖北社會科學;2011年05期
7 唐斌;;話語末尾標記語與語言的主觀性[J];瘋狂英語(教師版);2008年01期
8 張安生;寧夏同心話的選擇性問句——兼論西北方言“X嗎Y”句式的來歷[J];方言;2003年01期
9 余凱;;梧州話與廣州話的是非問句比較[J];桂林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8年04期
10 黃克木;;《西廂記》中的是非問句[J];廣西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7年S2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2條
1 張建強;;基于語料庫的現(xiàn)代漢語疑問句使用情況調(diào)查[A];第五屆全國語言文字應用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7年
2 劉鵬元;;詢問式搜索請求的模式分析[A];內(nèi)容計算的研究與應用前沿——第九屆全國計算語言學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7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郭紅;基于第二語言教學的漢語語氣范疇若干問題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2 王俊;現(xiàn)代漢語離合詞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1年
3 王娟;疑問語氣范疇與漢語疑問句的生成機制[D];華中師范大學;2011年
4 司羅紅;句子功能的線性實例化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1年
5 張龍;現(xiàn)代漢語習用語法構式句法分析及演變研究[D];浙江大學;2011年
6 金智妍;現(xiàn)代漢語句末語氣詞意義研究[D];復旦大學;2011年
7 牛保義;相信和懷疑:附加疑問句認知研究[D];河南大學;2002年
8 方小燕;廣州話句末語氣助詞對句子表述性的作用[D];暨南大學;2002年
9 廖美珍;問答:法庭話語互動研究[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02年
10 張小峰;現(xiàn)代漢語語氣詞“吧”、“呢”、“啊”的話語功能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03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李巖璞;東北小品演員語言中語氣詞的研究[D];江西師范大學;2010年
2 劉婭敏;“反而”和“倒”的對比研究[D];安徽師范大學;2010年
3 張良斌;恩施方言疑問句研究[D];安徽大學;2010年
4 孟祥堯;語氣副詞“其實”的多角度研究[D];吉林大學;2011年
5 楊曉武;“漢語水平考試”常用語氣副詞研究[D];重慶師范大學;2011年
6 陳啟萍;新生語氣詞“哦”的多維研究[D];暨南大學;2011年
7 羅琛岑;法漢疑問句比較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8 張薇;韓國留學生語氣詞使用偏誤分析及學習策略[D];華中師范大學;2011年
9 楊紅;現(xiàn)代漢語疑問語氣副詞與疑問句類型匹配能力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1年
10 龍娟;正反問句和“嗎”字是非問句的對比分析及習得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1年
【二級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鄧少君;廣州方言常見的語氣詞[J];方言;1991年02期
2 方小燕;;廣州話里的疑問語氣詞[J];方言;1996年01期
3 馮愛珍;從閩南方言看現(xiàn)代漢語的“敢”字[J];方言;1998年04期
4 彭小川;;廣州話是非問句研究[J];暨南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6年04期
5 郭銳;;“嗎”問句的確信度和回答方式[J];世界漢語教學;2000年02期
6 王海h,
本文編號:945496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wenyilunwen/yuyanxuelw/9454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