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及物構式賦義機制及動詞準入條件
本文關鍵詞:雙及物構式賦義機制及動詞準入條件
【摘要】:文章試圖從跨語言多維度分析入手,采用構式語法與框架語義及認知語法相結合的理論框架,集中探討雙及物構式賦義機制及動詞準入條件。文章認為,不同語言間構式賦義機制存在差異,動詞能否準入雙及物構式取決于動詞語義角色與構式論元角色是否匹配。
【作者單位】: 天津外國語大學;
【關鍵詞】: 雙及物構式 框架語義 構式語法 賦義機制
【基金】:天津市“十一五”社科規(guī)劃項目“語言符號的非任意性研究:多模態(tài)語言學方法”(項目編號:TJYW10-2-608)的部分成果
【分類號】:H04
【正文快照】: 1.0引言雙及物構式(ditransitive construction),亦稱雙賓結構(double-object construction),是指謂語動詞后攜帶一個近賓語和一個遠賓語的的句式,其句法結構為NPS V NP1 NP2(VN1N2),表現(xiàn)形式為SubV Obj1Obj2(DOC)。典型的VN1N2構式或稱DOC結構是以“給予”(give)動詞為代表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8條
1 高佑梅;;語言符號“非任意”特性的多維研究[J];山東外語教學;2012年02期
2 高佑梅;;對齊爾頓時空隱喻的認知語言學分析[J];天津外國語學院學報;2006年02期
3 徐盛桓!475001開封;試論英語雙及物構塊式[J];外語教學與研究;2001年02期
4 石毓智;漢英雙賓結構差別的概念化原因[J];外語教學與研究;2004年02期
5 張伯江;;現(xiàn)代漢語的雙及物結構式[J];中國語文;1999年03期
6 沈家煊;;句式和配價[J];中國語文;2000年04期
7 陸儉明;;再談“吃了他三個蘋果”一類結構的性質[J];中國語文;2002年04期
8 黃正德;;漢語動詞的題元結構與其句法表現(xiàn)[J];語言科學;2007年04期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陳月娥;歐陽俊林;;從動詞詞義看雙賓語構塊式和與格構塊式[J];安徽農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年06期
2 熊仲儒;;外圍格的論元地位[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9年05期
3 鄭維;;英漢雙賓語結構的對比分析[J];安徽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年01期
4 武懿斌;;再論“V+ta+ge+——”雙賓語結構[J];安徽文學(下半月);2009年03期
5 賈貽東;;雙及物結構中英漢歧義句的對比[J];安慶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年08期
6 陸儉明;;構式與意象圖式[J];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9年03期
7 周瑩;;現(xiàn)代漢語雙賓結構研究綜述[J];邊疆經濟與文化;2009年06期
8 王瑤;;現(xiàn)代漢語主賓可換位供用句的構式分析[J];北方文學(下半月);2011年03期
9 何云劍;;基于謂詞邏輯對英漢語中雙及物結構歧義句的分析[J];才智;2009年26期
10 路華;;英漢雙賓語結構的比較分析[J];長春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年04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4條
1 徐海;;雙賓構式在英漢學習型詞典中呈現(xiàn)效果的實證研究[A];中國辭書學會雙語詞典專業(yè)委員會第七屆年會論文集[C];2007年
2 席留生;;漢語兼語句與英語SVOC結構的對比研究[A];中國英漢語比較研究會第七次全國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6年
3 嚴辰松;;英漢語雙及物構式對比研究[A];中國英漢語比較研究會第七次全國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6年
4 董憲臣;;非“給予”義雙賓動詞的語義分析——兼談“吃了他三個蘋果”一類結構的性質[A];學行堂文史集刊——2011年第2期[C];2011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文兵;漢英維護言語行為[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2 陳佳;論英漢運動事件表達中“路徑”單位的“空間界態(tài)”概念語義及其句法—語義接口功能[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3 唐樹華;有些隱喻為什么不可能[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4 韓巍峰;主題與主題標記結構的語序類型學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5 李云靖;北京話音節(jié)發(fā)音的時間結構[D];南開大學;2010年
6 李青;現(xiàn)代漢語把字句主觀性研究[D];吉林大學;2011年
7 莫啟揚;語言中的時間性及其操作[D];西南大學;2011年
8 吳淑瓊;基于漢語句法結構的語法轉喻研究[D];西南大學;2011年
9 陳勇;漢語數(shù)量范疇及其非范疇化研究[D];暨南大學;2011年
10 謝白羽;面向對外漢語教學的比較句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吳云娣;雙及物結構的構式語法研究[D];江西師范大學;2010年
2 胡學群;英語致使—位移構式的認知研究[D];江西師范大學;2010年
3 曹書華;“V到”句式研究[D];安徽師范大學;2010年
4 王志軍;基于認知的現(xiàn)代漢語雙賓句式教學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10年
5 李穎;基于空間參照框架理論的英漢存在構式對比研究[D];山東農業(yè)大學;2011年
6 趙雯;中動構式“NP+V起來+AP”的認知研究[D];西華大學;2011年
7 李林澤;基于典型理論的中英及物性對比研究[D];西南大學;2011年
8 張萌;移就辭格的構式研究[D];曲阜師范大學;2011年
9 陳懷秋;虛詞“給”的句法語義接口研究[D];曲阜師范大學;2011年
10 孫廣宗;英漢物移動詞對比分析[D];曲阜師范大學;2011年
【二級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沈陽;領屬范疇及領屬性名詞短語的句法作用[J];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5年05期
2 沈家煊;轉指和轉喻[J];當代語言學;1999年01期
3 潘海華;韓景泉;;虛詞there的句法地位及相關理論問題[J];當代語言學;2006年01期
4 林紓平;英漢雙賓語結構對比[J];福州師專學報;2000年02期
5 朱德熙;與動詞“給”相關的句法問題[J];方言;1979年02期
6 徐建華;領屬性與非領屬性Rd結構的語義類形式型[J];漢語學習;1999年03期
7 張國憲,周國光;索取動詞的配價研究[J];漢語學習;1997年02期
8 高佑梅;;英語語音的修辭功能[J];山東外語教學;1991年04期
9 高佑梅;;認知語言學視角下語言符號的非任意性特征釋解[J];天津外國語大學學報;2011年02期
10 徐盛桓;語法離我們有多遠——從語義、語用看語法[J];外語與外語教學;1999年10期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張煥香;高平;;從格語法到構式語法[J];哈爾濱師范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11年01期
2 謝應光;;論元結構中的語境因素[J];重慶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1年02期
3 魯克偉;;施事隱形后,受事主語的施事性程度研究[J];現(xiàn)代語文(語言研究版);2008年07期
4 何愛晶;陸敏;;去粗存精 取精用弘——構式語法研究概述[J];重慶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年02期
5 王寅;;框盒圖:構式語法的形式化方案[J];外國語文;2011年03期
6 趙琪;;從動結式來看現(xiàn)代漢語的構式性[J];復旦外國語言文學論叢;2008年02期
7 申璐;;構式語法簡述及其對外語教學的啟示[J];考試周刊;2010年11期
8 郭杰;;構式語法理論評介[J];蘭州學刊;2011年05期
9 劉曉林;王文斌;;構式語言學述評[J];天津外國語學院學報;2008年01期
10 趙琪;;英漢動結式的共性與個性[J];外語教學與研究;2009年04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吾買爾江·庫爾班;阿里甫·庫爾班;;維吾爾語框架語義知識庫語義角色描述體系研究[A];少數(shù)民族青年自然語言處理技術研究與進展——第三屆全國少數(shù)民族青年自然語言信息處理、第二屆全國多語言知識庫建設聯(lián)合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10年
2 王鑫;穗志方;李蕓;;基于依存樹距離的語義角色識別方法[A];中國計算語言學研究前沿進展(2009-2011)[C];2011年
3 郝曉燕;劉偉;李茹;劉開瑛;;漢語框架語義知識庫及軟件描述體系[A];內容計算的研究與應用前沿——第九屆全國計算語言學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7年
4 張立飛;;框架語義學:英漢比較的新視角[A];中國英漢語比較研究會第七次全國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6年
5 殷國光;華建光;;《莊子》動詞配價研究[A];和諧社會:社會建設與改革創(chuàng)新——2007學術前沿論叢(下卷)[C];2007年
6 劉學惠;;基于框架語義學的同義詞辨析及其在詞典編纂中的應用[A];第四屆全國認知語言學研討會論文摘要匯編[C];2006年
7 余麗娜;曾東京;;框架語義學在雙語網(wǎng)絡詞典編纂中的應用——從FrameNet看語義和語法標注[A];中國辭書學會雙語詞典專業(yè)委員會第七屆年會論文集[C];2007年
8 周領順;;框架元素施事、致事、受事研究[A];中國英漢語比較研究會第七次全國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6年
9 孫道功;;基于標注語料庫的兼語句語義結構模式研究[A];第二屆全國學生計算語言學研討會論文集[C];2004年
10 李云靖;;“NP+的+VP”結構的構式語法闡釋[A];第四屆全國認知語言學研討會論文摘要匯編[C];2006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儲澤祥 華中師范大學文學院教授;儲澤祥:追求理論方法創(chuàng)新是核心[N];中國社會科學報;2009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包曉榮;基于語料庫的蒙古語簡單句施事和當事語義角色特征研究[D];內蒙古大學;2013年
2 由麗萍;構建現(xiàn)代漢語框架語義知識庫技術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06年
3 顧鳴鏑;漢語構式承繼關系及其認知功能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13年
4 張占山;語義角色視角下的謂詞同義詞辨析[D];廈門大學;2006年
5 周日安;名名組合的句法語義研究[D];暨南大學;2007年
6 朱茜;構式語法理論框架下“能”的多義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09年
7 石彥霞;《紀效新書》句法專題研究[D];吉林大學;2008年
8 潘泰;現(xiàn)代漢語移動義動詞的句法語義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09年
9 李文浩;基于突顯觀的構式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11年
10 繆俊;現(xiàn)代漢語句嵌結構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7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豐蓉;構式語法視角下“起來”中動句的研究[D];蘇州大學;2010年
2 黃巾格;“被+X”構式的構式語法研究[D];四川外語學院;2011年
3 沈沖;從漢語兒童語言習得角度淺談構式語法[D];遼寧大學;2011年
4 賀雅坤;構式語法視角下的漢法雙及物構式對比研究[D];山西大學;2013年
5 李小樂;基于構式語法的中英文網(wǎng)絡語言研究[D];四川師范大學;2012年
6 陳紅霞;從比格形式名詞的語義角色辨析研究[D];內蒙古大學;2012年
7 伊好斯白音;蒙古語名詞短語語義角色的統(tǒng)計分析研究[D];內蒙古大學;2012年
8 劉奇;基于構式語法的“A倒A”結構研究[D];黑龍江大學;2013年
9 朱偉;漢語致使義動結結構的構式研究[D];中南大學;2012年
10 劉陽;基于框架語義學的語篇連貫研究[D];哈爾濱工程大學;2010年
,本文編號:749648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wenyilunwen/yuyanxuelw/7496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