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言與社會的界面研究
本文關鍵詞:語言與社會的界面研究
更多相關文章: 界面研究 語言發(fā)展 社會文化語境 語言使用 社會語境 語言研究 主要方面 社會方言 批評話語分析 社會結構
【摘要】:正傳統(tǒng)的語言研究注重描寫語言的結構和規(guī)則,忽視語言學習和使用的社會語境。但是我們知道,語言是一個十分復雜的社會文化現(xiàn)象,與社會文化語境有著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Hudson(1996:3)說過,既然語言是一種社會行為,語言研究不考慮社會因素就無法了解方言之間的差別,也就無法從社會的角度解釋語言結構的使用。因此,語言與社會的界面研究是大家要面對的一個問題。這方面的研究涉及語言和社會兩個方面,有多個角度。從語言研究的發(fā)展情況看,語言與社會的界面研究把語言使用作為一種社會現(xiàn)象來考量,廣泛吸納各種語言學、人類學、社會學等學科的理論,解釋影響語言使用以及人們使用語言時做出語言
【作者單位】: 廈門大學外文學院;
【關鍵詞】: 界面研究 語言發(fā)展 社會文化語境 語言使用 社會語境 語言研究 主要方面 社會方言 批評話語分析 社會結構
【分類號】:H0-05
【正文快照】: 傳統(tǒng)的語言研究注重描寫語言的結構和規(guī)則,忽視語言學習和使用的社會語境。但是我們知道,語言是一個十分復雜的社會文化現(xiàn)象,與社會文化語境有著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Hudson(1996:3)說過,既然語言是一種社會行為,語言研究不考慮社會因素就無法了解方言之間的差別,也就無法從社會的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庫 前10條
1 徐梅;“韻”染人生——聲調對漢民族文化生活影響管窺[J];曲靖師范學院學報;2005年05期
2 曾利沙;;主題關聯(lián)性社會文化語境與擇義的理據性——TEM8英譯漢應試教學談[J];中國翻譯;2005年04期
3 RainerDietrich;CarlF.Graumann;廖秋忠;;在社會語境中的語言處理——一個跨學科的描述[J];當代語言學;1991年03期
4 胡裕樹;《黃景欣語言研究論文集》序[J];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5年03期
5 苗興偉;董素蓉;;從句法—語篇界面看語言學的整合研究[J];中國外語;2009年03期
6 趙杰;劉永兵;;語言·話語·社會——論伯恩斯坦的社會文化語言觀[J];東北師大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1年04期
7 金啟軍;論語言的變化和發(fā)展[J];東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0年02期
8 趙一農;;言語學的興起與繁榮[J];山東外語教學;2005年06期
9 袁瑛;;試論宗教文化對英語語言的影響[J];理論界;2007年06期
10 李壬癸;;豐富而奇異的南島語言[J];科學與文化;2010年04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庫 前10條
1 郭龍生;;把握言語規(guī)律,搞好媒體語言研究[A];語言文字應用研究論文集(Ⅱ)[C];2004年
2 李明;麥振洪;;X射線低角衍射與薄膜界面研究[A];第八屆全國X射線衍射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3年
3 鮮曉斌;呂學超;李科學;郎定木;;鈹上鋁鍍層均勻性及界面研究[A];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科技年報(1998)[C];1998年
4 謝朝群;;什么是互動語言學?[A];福建省辭書學會2003年會論文集[C];2003年
5 邵貝羚;王鋒;王殿斌;;K_2TiF_6-SiC增強Al基復合材料的界面研究[A];第八次全國電子顯微學會議論文摘要集(Ⅱ)[C];1994年
6 張保奇;李曉杰;王德和;;T2-Q235B爆炸焊接復合板結合界面研究[A];中國爆破新技術Ⅱ[C];2008年
7 都安彥;鄒進;馮國光;侯宏啟;黃琦;周均銘;;In Ga As/Ga As超晶格的界面研究[A];第五次全國電子顯微學會議論文摘要集[C];1988年
8 許學工;段曉峰;;現(xiàn)代自然地理學研究論題的拓展——以海岸帶研究為例[A];中國地理學會百年慶典學術論文摘要集[C];2009年
9 夏中華;;應用語言學的基本理論:潛顯理論[A];王希杰修辭思想研究續(xù)輯——暨王希杰修辭思想研討會論文集[C];2004年
10 陳力俊;王閔弘;劉重希;陳樹仁;陳文照;;磊晶金屬/矽晶界面研究[A];海峽兩岸電子顯微學研討會論文專集[C];1992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庫 前10條
1 張思瑋;A 語言發(fā)展不能對網絡說“不”[N];保定日報;2006年
2 周慶生;構建和諧的社會語言環(huán)境[N];中國民族報;2006年
3 彭澤潤;裝腔作勢的畸形(gobbledigook)語言[N];語言文字周報;2007年
4 記者 晏飛;關注語言研究 服務社會需要[N];徐州日報;2009年
5 記者 宋暉;語言研究創(chuàng)新源于問題意識[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1年
6 曹志耘 北京語言大學語言研究所所長、教授、博士生導師;語言研究之惑[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0年
7 王黎黎;兩漢語言研究又出新成果[N];中國文化報;2011年
8 宗守云 上海師范大學語言研究所;語言研究創(chuàng)新重事實、現(xiàn)象、理論與應用[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0年
9 ;江藍生出席北方語言研究院成立揭牌儀式[N];中國社會科學院院報;2006年
10 臨澤縣第二幼兒園 黃海琴;從點滴做起 培養(yǎng)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N];張掖日報;2005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庫 前10條
1 郭北苑;高速列車駕駛界面人因適配性設計理論與方法研究[D];北京交通大學;2010年
2 鄭荔;學齡前兒童“修辭特征”語言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08年
3 宋群梁;有機小分子太陽能電池的界面研究[D];復旦大學;2006年
4 丁煒;全語言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0年
5 范連義;維特根斯坦后期哲學視角下的語言學習[D];華東師范大學;2009年
6 潘志云;Ge/Si和TiN/Si_3N_4低維體系的表面和界面研究[D];中國科學技術大學;2006年
7 鄭振宇;2267名2~6歲兒童漢語單音節(jié)詞語音發(fā)展狀況調查[D];華中科技大學;2007年
8 李曉;自適應人機交互界面研究[D];西南師范大學;2004年
9 陳發(fā)俊;社會語境與公眾科學素養(yǎng)測評研究[D];中國科學技術大學;2009年
10 李寧;認知發(fā)展:漢字輸入中信息代碼加工的理論與實踐[D];華東師范大學;2009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庫 前10條
1 徐萍;征婚啟事二十年語言嬗變過程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06年
2 勵志峰;銅/鋼爆炸復合板浸鋁制取鋁/鋼復合鑄件及其界面研究[D];中南大學;2003年
3 劉斯南;當代流行歌曲歌詞的語言文化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08年
4 徐揚;少數(shù)民族大學生語言使用情況調查[D];中央民族大學;2007年
5 張鸝;我國中小型企業(yè)英語語言使用調查研究[D];湖南大學;2008年
6 左玉婷;學步兒語言發(fā)展:母親言語輸入特征的作用[D];首都師范大學;2013年
7 王閑;澳門土生葡人的語言態(tài)度及語言使用狀況調查[D];暨南大學;2007年
8 袁善來;廣西社會、歷史、文化因素對語言文字使用狀況影響初探[D];廣西大學;2004年
9 郭慶;四川來京務工經商人員語言態(tài)度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08年
10 劉艷;新疆內高班學生語言使用及語言態(tài)度調查[D];中央民族大學;2009年
,本文編號:694078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wenyilunwen/yuyanxuelw/6940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