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A,所以B”與“既然A,那么B”句式比較研究
發(fā)布時間:2017-07-30 07:17
本文關鍵詞:“因為A,所以B”與“既然A,那么B”句式比較研究
更多相關文章: 因為A 所以B 既然A 那么B 語表形式 語里意義 語用價值
【摘要】:因果復句一直是漢語復句研究的重點。本文選取“因為A,所以B”和“既然A,那么B”,從小三角理論這個角度,來比較研究這兩個句式。在北京大學現(xiàn)代漢語語料庫中分別抽取了500例“因為A,所以B”和500例“既然A,那么B”句式,并對其進行了探討和分析。在語表形式方面,通過對“因為A,所以B”和“既然A,那么B”句式的統(tǒng)計分析,我們把以“因為A,所以B”為典型格式的說明性因果復句分為五種不同類型:“因為A,所以B”、“因為A,B”、“A,所以B”、“B,因為A”、“之所以B,是因為A”;把以“既然A,那么B”為典型格式的推論性因果復句分為三種不同類型:“既然A,那么B”、“既然A,就B”、“既然A,B”。繼而通過分析A、B分句的位置以及關聯(lián)詞的省略和替換,來觀察“因為A,所以B”和“既然A,那么B”在語表形式上的差異。在語里意義方面,首先,研究“因為A,所以B”和“既然A,那么B”A、B分句的邏輯關系,將“因為A,所以B”句式的邏輯關系分為——由因到果和由果溯因;將“既然A,那么B”句式A、B分句間的邏輯關系分兩部分討論——因果關系和間接對立關系。其次研究的是這兩組句式的認知層面,我們主要從主觀推測層面和客觀反映層面來分析討論。在“因為A,所以B”句式中,主觀推測層面所反映的認識是0.5P{B/A}≤1,在客觀反映層面所反映的認識是P{B/A}=1。在研究“既然A,那么B”句式時,將該句式分為四類:B分句為疑問句1、B分句為疑問句2、B分句為反問句和B分句為陳述句。在主觀推測層面,當B分句為疑問句1時,該句式所反映的認識是0P{B/A}≤0.5;當B分句為疑問句2時,該句式所反映的認識是0.5P{B/A}≤1;當B分句為反問句時,該句式所反映的認識是0.5P{B/A}≤1;當B分句為陳述句時,該句式所反映的認識是0.5P{B/A}≤1。在客觀反映層面,當B分句為疑問句1時,該句式所反映的認識是P{A}=1,P{B}=1;當B分句為疑問句2時,該句式所反映的認識是P{B/A}=0.5;當B分句為反問句時,該句式所反映的認識是P{B/A}=1;當B分句為陳述句時,該句式所反映的認識是P{B/A}=1。最后比較分析了“因為A,所以B”和“既然A,那么B”這兩個句式在語里意義上的差異。在語用價值方面,“因為A,所以B”的因果邏輯聯(lián)系性相對較強,它強調(diào)一種語義上的連接。該句式強調(diào)時間先后,常用關聯(lián)詞的重復來加強語勢,用語序顛倒起進行補充說明!凹热籄,那么B”因為語境的不同可以產(chǎn)生不同的表達效果,主要體現(xiàn)在:可以表示不滿的語氣,可以表示積極的語氣,可以表示消極的語氣。
【關鍵詞】:因為A 所以B 既然A 那么B 語表形式 語里意義 語用價值
【學位授予單位】:陜西理工學院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5
【分類號】:H146
【目錄】:
- 摘要4-6
- Abstract6-9
- 緒論9-13
- 第一章 語表形式13-20
- 第一節(jié)“因為A,所以B”的五種語言形式13-16
- 第二節(jié)“既然A,那么B”的三種語言形式16-17
- 第三節(jié)“因為A,,所以B”和“既然A,那么B”語表形式的差異17-20
- 第二章 語里意義20-39
- 第一節(jié)“因為A,所以B”和“既然A,那么B”A、B分句的邏輯關系20-22
- 第二節(jié) 兩組句式的認知層面剖析22-36
- 第三節(jié)“因為A,所以B”和“既然A,那么B”語里意義的差異36-39
- 第三章 語用價值39-43
- 第一節(jié)“因為A,所以B”句式的語用價值39-40
- 第二節(jié)“既然A,那么B”句式的語用價值40-43
- 結論43-45
- 參考文獻45-47
- 攻讀碩士學位期間取得的科研成果47-49
- 致謝49-50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3條
1 黃文龍;“既然p,就q”句質(zhì)疑[J];貴州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98年04期
2 沈家煊;語言的“主觀性”和“主觀化”[J];外語教學與研究;2001年04期
3 榮麗華;;漢語因果復句分類系統(tǒng)構擬[J];現(xiàn)代語文(語言研究版);2011年09期
本文編號:593018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wenyilunwen/yuyanxuelw/5930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