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象圖式和手勢語言
本文關鍵詞:意象圖式和手勢語言
【摘要】:意象圖式與手勢語言同為語言科學領域的研究內容,本文通過引進Alan Cienki關于意象圖式和手勢語言的整合性研究成果,把對人類日常經(jīng)驗形成機制及其認知依據(jù)的考察作為突破口,來探討意象圖式和手勢語言之間的內在關聯(lián)性,因為語言研究可以實現(xiàn)對人及其世界的深入揭示。
【作者單位】: 長治學院;
【關鍵詞】: 語言 意象圖式 手勢語言 認知科學
【基金】:教育部重點基地重大項目“語言哲學與語言學的整合性研究”(10JJD740004)的階段性成果
【分類號】:H026.3
【正文快照】: 1引言“意象圖式”(image schema)這一概念由美國認知語言學家Mark Johnson(1987)最早提出,在“圖式”前添加“意象”是為區(qū)別心理學中的圖式理論;后者旨在揭示心理發(fā)展如何與環(huán)境相適應,而前者的目的在于“日常經(jīng)驗結構”(謝萌2012:11)在解釋人與外界相互感知的過程中的一致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2條
1 李洪儒;;中國語言哲學的發(fā)展之路——語言哲學理論建構之一[J];外語學刊;2011年06期
2 謝萌;;“圖像論”意義觀的本體論解讀——維特根斯坦意義理論拓展性研究之一[J];外語學刊;2012年06期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藍振華;梁甜甜;;Body Language in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J];海外英語;2013年05期
2 李穎杰;;意象圖式的“圖型說”來源和哲學意義[J];海外英語;2014年13期
3 郭佳;;論維特根斯坦意義理論中的“邏輯證實”[J];外語學刊;2012年04期
4 陳雨賢;;鈴木朗語法價值的歷時考察[J];外語學刊;2012年04期
5 葉洪;;批判教學法視野中的英語寫作教學改革——以中南大學2010級英語專業(yè)寫作教改為例[J];外語學刊;2012年04期
6 馮文敬;;從索緒爾的言語到哈貝馬斯的語言交往:語言的在與是[J];外語學刊;2012年05期
7 呂娜;;心理空間視域中語言對比研究基礎探析[J];外語學刊;2012年05期
8 王松鶴;周華;;隱喻性語言中的生態(tài)觀及隱喻性思維語用能力的培養(yǎng)(1)[J];外語學刊;2012年05期
9 謝萌;;“圖像論”意義觀的本體論解讀——維特根斯坦意義理論拓展性研究之一[J];外語學刊;2012年06期
10 黃碧蓉;;先秦名論視域中的釣魚島“正名”考[J];外語學刊;2012年06期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2條
1 單欣;語言與世界—《華嚴經(jīng)》語言哲學研究[D];吉林大學;2014年
2 晏蓉;文學和報刊語篇的主觀情態(tài)性[D];北京外國語大學;2015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8條
1 王春亮;春宮畫厭勝的社會心態(tài)探析[D];山東大學;2011年
2 劉杰;對外漢語精讀課堂中話輪轉換的調查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12年
3 董勝;語境策略淺論[D];杭州師范大學;2005年
4 王三武;交往行為理論視野下英語學術語篇中元話語的交往行為意義研究[D];蘭州理工大學;2014年
5 盧濤;語境新探[D];黑龍江大學;2014年
6 張慧;人際意義理論的本土化探索[D];黑龍江大學;2014年
7 曲銘欣;時態(tài)在科技語篇閱讀理解中的人際功能探索[D];黑龍江大學;2014年
8 郭園園;身體語言在聲樂表演中的運用與訓練[D];天津音樂學院;2013年
【二級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5條
1 李洪儒;;系詞——人在語句中的存在家園——語言哲學系列探索之二[J];外語學刊;2006年02期
2 李洪儒;;意見命題意向謂詞與命題的搭配——語言哲學系列探索之六[J];外語學刊;2007年04期
3 梁瑞清;;語言地圖說——西方語言哲學新問題研究系列之五[J];外語學刊;2008年03期
4 李洪儒;;索緒爾語言學的語言本體論預設——語言主觀意義論題的提出[J];外語學刊;2010年06期
5 李洪儒;;中國語言哲學的發(fā)展之路——語言哲學理論建構之一[J];外語學刊;2011年06期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袁野;;意象圖示研究中的問題及最新成就綜述[J];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學報;2007年08期
2 史麗;;漢語間接回指之意象圖式分析[J];學理論;2009年27期
3 朱琳;;“兩雙”、“口嘴”的意象圖式[J];邵陽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年06期
4 徐蓮;;基于聯(lián)想實驗的「上」和“上”的意象圖式研究[J];日語教育與日本學;2014年00期
5 李彩霞;周雪梅;;《登高》及其英譯本中意象圖式理論的運用[J];重慶科技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年12期
6 胡余成;;淺談意象圖式理論[J];青春歲月;2013年16期
7 李文莉;隱喻的無意識性:語義泛化與意象圖式[J];修辭學習;2003年03期
8 陳瑩,石蘭;“上”的意象圖式及其隱喻表達[J];南京審計學院學報;2005年03期
9 李福印;;意象圖式理論[J];四川外語學院學報;2007年01期
10 劉麗華;李明君;;意象圖式理論研究的進展與前沿[J];哈爾濱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年04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2條
1 楊洋;;感官意象圖式:通感的一個新的認知模式[A];第四屆全國認知語言學研討會論文摘要匯編[C];2006年
2 葉佳坡;;意象圖式理論與翻譯教學的實驗研究[A];福建省外國語文學會2008年年會論文集[C];2008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王小海;‘義項’的解讀[D];廣東外語外貿大學;2006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張s,
本文編號:590269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wenyilunwen/yuyanxuelw/5902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