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峽兩岸語言差異研究的歷時觀
發(fā)布時間:2021-11-27 16:18
文章由海峽兩岸語言的"歷史差異"與"現(xiàn)實差異"入手,提出了海峽兩岸語言差異研究的歷時觀問題。"歷史差異"是指過去的差異,而"現(xiàn)實差異"則是指當下的差異,在兩岸語言由差異走向融合的條件和背景下,二者的內(nèi)涵、范圍等并不相同,而這正是兩岸語言及其關(guān)系的歷時發(fā)展所致。兩岸語言差異研究歷時觀是對"差異—融合"研究模式的進一步細化與深化,它既重視共時平面的"開始做",更強調(diào)歷時層面的"接著做"。
【文章來源】:漢語學報. 2020,(04)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頁數(shù)】:10 頁
【文章目錄】:
一 引言
二 海峽兩岸語言的“歷史差異”與“現(xiàn)實差異”
2.1 兩岸語言的歷史差異
2.2 兩岸語言的現(xiàn)實差異
三 歷時觀下的兩岸語言對比研究
3.1 兩岸語言差異研究歷時觀的內(nèi)涵
3.2 從歷時觀看兩岸語言對比研究中存在的問題
3.3 兩岸語言對比研究的“開始做”與“接著做”
四 結(jié)語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海峽兩岸同義異形詞分析——以《兩岸生活常用詞匯對照手冊》為例[J]. 張強,吳堅. 三峽論壇(三峽文學·理論版). 2020(01)
[2]試論當代漢語“以定代中”現(xiàn)象[J]. 刁晏斌. 武漢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20(01)
[3]試析兩岸漢語“男生/女生”指稱對象差異的成因[J]. 徐復嶺. 漢字文化. 2019(01)
[4]海峽兩岸“同詞不同義”現(xiàn)象研究——以北京話和臺灣國語為例[J]. 趙春玉. 漢字文化. 2018(13)
[5]臺灣國語吸收大陸普通話詞語趨勢研究[J]. 黨靜鵬,王璐,蘇金智. 語言文字應用. 2017(04)
[6]海峽兩岸語言融合的歷時考察[J]. 刁晏斌. 云南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17(01)
[7]海峽兩岸離合詞使用情況對比考察[J]. 刁晏斌. 海外華文教育. 2016(04)
[8]關(guān)于進一步深化兩岸四地語言對比研究的思考[J]. 刁晏斌. 北京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6(02)
[9]臺灣“國語”詞匯與大陸普通話趨同現(xiàn)象調(diào)查[J]. 刁晏斌. 中國語文. 2015(03)
[10]兩岸四地詞匯相互吸收趨勢探析[J]. 蘇金智. 云南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14(04)
本文編號:3522641
【文章來源】:漢語學報. 2020,(04)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頁數(shù)】:10 頁
【文章目錄】:
一 引言
二 海峽兩岸語言的“歷史差異”與“現(xiàn)實差異”
2.1 兩岸語言的歷史差異
2.2 兩岸語言的現(xiàn)實差異
三 歷時觀下的兩岸語言對比研究
3.1 兩岸語言差異研究歷時觀的內(nèi)涵
3.2 從歷時觀看兩岸語言對比研究中存在的問題
3.3 兩岸語言對比研究的“開始做”與“接著做”
四 結(jié)語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海峽兩岸同義異形詞分析——以《兩岸生活常用詞匯對照手冊》為例[J]. 張強,吳堅. 三峽論壇(三峽文學·理論版). 2020(01)
[2]試論當代漢語“以定代中”現(xiàn)象[J]. 刁晏斌. 武漢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20(01)
[3]試析兩岸漢語“男生/女生”指稱對象差異的成因[J]. 徐復嶺. 漢字文化. 2019(01)
[4]海峽兩岸“同詞不同義”現(xiàn)象研究——以北京話和臺灣國語為例[J]. 趙春玉. 漢字文化. 2018(13)
[5]臺灣國語吸收大陸普通話詞語趨勢研究[J]. 黨靜鵬,王璐,蘇金智. 語言文字應用. 2017(04)
[6]海峽兩岸語言融合的歷時考察[J]. 刁晏斌. 云南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17(01)
[7]海峽兩岸離合詞使用情況對比考察[J]. 刁晏斌. 海外華文教育. 2016(04)
[8]關(guān)于進一步深化兩岸四地語言對比研究的思考[J]. 刁晏斌. 北京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6(02)
[9]臺灣“國語”詞匯與大陸普通話趨同現(xiàn)象調(diào)查[J]. 刁晏斌. 中國語文. 2015(03)
[10]兩岸四地詞匯相互吸收趨勢探析[J]. 蘇金智. 云南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14(04)
本文編號:3522641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wenyilunwen/yuyanxuelw/35226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