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SK大綱中的動賓組合帶賓語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1-10-24 14:59
本文以動賓組合帶賓語這一特殊的語法現(xiàn)象為研究對象,在前人研究的基礎上,重點借用了配價理論和語義特征分析法來對該語法對象進行深入地分析和論證。在研究中盡可能做到形式和意義相結合,動態(tài)和靜態(tài)相結合,描寫與解釋相結合。全文主要包括4個部分:第一部分是對前人研究概況的總結和對研究對象的介紹。前人在動賓組合帶賓語研究上所取得的主要成就包括:動賓帶賓的合法度問題、產(chǎn)生根源、搭配規(guī)律、所帶賓語的語義類型以及語用和認知研究等;此外還簡單介紹了本文的研究對象和語料來源。為確保研究的可操作性和考慮到對外漢語教學的實際,我們把研究范圍縮小為HSK大綱中的動賓組合帶賓語現(xiàn)象。我們認為能夠帶賓語的動賓組合包括動賓式復合詞,動賓式離合詞和動賓式詞組;所用的語料以北大語料庫和新聞報刊中的用例為主,少數(shù)為留學生的作文用例和筆者自創(chuàng)。第二部分是對大綱中的動賓組合帶賓語情況進行的調查。首先對動賓組合進行了限定,必須滿足三個條件即:句法上必須是動詞性,在音節(jié)上是雙音節(jié),在語體上以書面語為主;其次找出了大綱中的能帶賓語的動賓組合,并且按照賓語的語義類型和功能類型對這些動賓組合進行了再分類。第三部分是對動賓組合帶賓語的制約因素...
【文章來源】:上海外國語大學上海市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屬院校
【文章頁數(shù)】:47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謝辭
摘要
Abstract
1 緒論
1.1 動賓組合帶賓語結構研究概況
1.1.1 動賓組合帶賓語的合法度問題
1.1.2 動賓組合帶賓語結構的根源
1.1.3 動賓組合與后面賓語的搭配規(guī)律
1.1.4 動賓結構所帶賓語的語義類型
1.1.5 動賓結構帶賓的語用及認知研究
1.1.6 對外漢語教學中動賓離合詞帶賓語問題研究
1.2 存在的問題
1.2.1 研究的對象
1.2.2 研究的角度
1.2.3 研究中所使用的語料
1.3 解決問題的理論和方法
1.3.1 配價理論
1.3.2 語義特征分析法
1.4 研究對象的界定和語料的來源
1.4.1 研究對象的界定
1.4.2 語料的來源
2 大綱中的動賓組合帶賓語情況調查
2.1 大綱中動賓組合的篩選
2.1.1 篩選標準
2.1.2 篩選結果
2.2 能帶賓語的動賓組合統(tǒng)計
2.2.1 動賓組合后賓語的界定
2.2.2 能帶賓語的動賓組合
3 動賓組合帶賓語的制約因素
3.1 動賓組合的配價能力與能帶賓語的可能性
3.2 動賓組合的擴展能力與動賓組合帶賓語的限制性
3.3 動賓組合的語義特征與帶賓語的現(xiàn)實性
3.3.1 帶對象賓語的動賓組合所具備的語義特征
3.3.2 帶處所賓語的動賓組合所具備的語義特征
3.3.3 帶數(shù)量賓語的動賓組合所具備的語義特征
3.3.4 帶受事賓語的動賓組合所具備的語義特征
3.3.5 帶施事賓語的動賓組合所具備的語義特征
3.3.6 帶原因賓語的動賓組合所具備的語義特征
3.3.7 帶結果賓語的動賓組合所具備的語義特征
3.3.8 帶內容賓語的動賓組合所具備的語義特征
3.4 語用因素對動賓組合帶賓語的推動性
3.4.1 語言的經(jīng)濟性要求和動賓組合帶賓語
3.4.2 對主要信息的突出和動賓組合帶賓語
3.4.3 語言使用的規(guī)整對稱和動賓組合帶賓語
4 對外漢語教學中對動賓組合帶賓語的處理
4.1 留學生的動賓組合帶賓語偏誤分析
4.1.1 偏誤類型
4.1.2 偏誤成因
4.2 教學中對動賓組合帶賓語的處理
4.2.1 甲級詞匯中能帶賓語的動賓組合:7 個
4.2.2 乙級詞匯中能帶賓語的動賓組合:23 個
4.2.3 丙級詞匯中能帶賓語的動賓組合:13 個
4.2.4 丁級詞匯中能帶賓語的動賓組合:56 個
5 小結
5.1 主要論點歸納
5.2 選題的意義和不足
注釋
參考文獻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生成整體論視角下“動賓動詞+名賓”構式的生成——構式創(chuàng)新的一個動因[J]. 劉辰誕. 外語學刊. 2008(03)
[2]再論“VO式動詞+N”——該結構的合法性及其對漢語的影響[J]. 董于雯. 伊犁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7(04)
[3]《漢語水平詞匯與漢字等級大綱》中“動賓式動詞+賓語”結構研究[J]. 欒曉瑜. 科技信息(科學教研). 2007(25)
[4]對外漢語教學中的動賓式離合詞帶賓語問題[J]. 范妍南. 語言教學與研究. 2007(05)
[5]動賓式結構帶賓語現(xiàn)象與語言的內在規(guī)律[J]. 任澤湘. 廣西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07(S1)
[6]帶受事成分的不及物動詞的考察[J]. 陳昌來,胡建鋒. 語言教學與研究. 2003(03)
[7]動賓式動詞配價分析[J]. 周紅. 齊齊哈爾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03(02)
[8]雙音化、語法化和韻律詞的再分析[J]. 吳為善. 漢語學習. 2003(02)
[9]“VN+O”結構的語義認知考察[J]. 朱懷,郭家翔,陳仕平. 語言研究. 2002(S1)
[10]“動賓式動詞+賓語”的由來及語用價值[J]. 黎昌友. 沙洋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 2002(05)
碩士論文
[1]現(xiàn)代漢語“VO1+O2結構”論述[D]. 吳德慧.上海外國語大學 2008
[2]“(V+O1)+O2”結構的多角度考察[D]. 陳艷陽.湖南師范大學 2004
[3]動賓式詞語帶賓語結構(V·O+O1)探析[D]. 黃倩.暨南大學 2003
本文編號:3455483
【文章來源】:上海外國語大學上海市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屬院校
【文章頁數(shù)】:47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謝辭
摘要
Abstract
1 緒論
1.1 動賓組合帶賓語結構研究概況
1.1.1 動賓組合帶賓語的合法度問題
1.1.2 動賓組合帶賓語結構的根源
1.1.3 動賓組合與后面賓語的搭配規(guī)律
1.1.4 動賓結構所帶賓語的語義類型
1.1.5 動賓結構帶賓的語用及認知研究
1.1.6 對外漢語教學中動賓離合詞帶賓語問題研究
1.2 存在的問題
1.2.1 研究的對象
1.2.2 研究的角度
1.2.3 研究中所使用的語料
1.3 解決問題的理論和方法
1.3.1 配價理論
1.3.2 語義特征分析法
1.4 研究對象的界定和語料的來源
1.4.1 研究對象的界定
1.4.2 語料的來源
2 大綱中的動賓組合帶賓語情況調查
2.1 大綱中動賓組合的篩選
2.1.1 篩選標準
2.1.2 篩選結果
2.2 能帶賓語的動賓組合統(tǒng)計
2.2.1 動賓組合后賓語的界定
2.2.2 能帶賓語的動賓組合
3 動賓組合帶賓語的制約因素
3.1 動賓組合的配價能力與能帶賓語的可能性
3.2 動賓組合的擴展能力與動賓組合帶賓語的限制性
3.3 動賓組合的語義特征與帶賓語的現(xiàn)實性
3.3.1 帶對象賓語的動賓組合所具備的語義特征
3.3.2 帶處所賓語的動賓組合所具備的語義特征
3.3.3 帶數(shù)量賓語的動賓組合所具備的語義特征
3.3.4 帶受事賓語的動賓組合所具備的語義特征
3.3.5 帶施事賓語的動賓組合所具備的語義特征
3.3.6 帶原因賓語的動賓組合所具備的語義特征
3.3.7 帶結果賓語的動賓組合所具備的語義特征
3.3.8 帶內容賓語的動賓組合所具備的語義特征
3.4 語用因素對動賓組合帶賓語的推動性
3.4.1 語言的經(jīng)濟性要求和動賓組合帶賓語
3.4.2 對主要信息的突出和動賓組合帶賓語
3.4.3 語言使用的規(guī)整對稱和動賓組合帶賓語
4 對外漢語教學中對動賓組合帶賓語的處理
4.1 留學生的動賓組合帶賓語偏誤分析
4.1.1 偏誤類型
4.1.2 偏誤成因
4.2 教學中對動賓組合帶賓語的處理
4.2.1 甲級詞匯中能帶賓語的動賓組合:7 個
4.2.2 乙級詞匯中能帶賓語的動賓組合:23 個
4.2.3 丙級詞匯中能帶賓語的動賓組合:13 個
4.2.4 丁級詞匯中能帶賓語的動賓組合:56 個
5 小結
5.1 主要論點歸納
5.2 選題的意義和不足
注釋
參考文獻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生成整體論視角下“動賓動詞+名賓”構式的生成——構式創(chuàng)新的一個動因[J]. 劉辰誕. 外語學刊. 2008(03)
[2]再論“VO式動詞+N”——該結構的合法性及其對漢語的影響[J]. 董于雯. 伊犁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7(04)
[3]《漢語水平詞匯與漢字等級大綱》中“動賓式動詞+賓語”結構研究[J]. 欒曉瑜. 科技信息(科學教研). 2007(25)
[4]對外漢語教學中的動賓式離合詞帶賓語問題[J]. 范妍南. 語言教學與研究. 2007(05)
[5]動賓式結構帶賓語現(xiàn)象與語言的內在規(guī)律[J]. 任澤湘. 廣西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07(S1)
[6]帶受事成分的不及物動詞的考察[J]. 陳昌來,胡建鋒. 語言教學與研究. 2003(03)
[7]動賓式動詞配價分析[J]. 周紅. 齊齊哈爾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03(02)
[8]雙音化、語法化和韻律詞的再分析[J]. 吳為善. 漢語學習. 2003(02)
[9]“VN+O”結構的語義認知考察[J]. 朱懷,郭家翔,陳仕平. 語言研究. 2002(S1)
[10]“動賓式動詞+賓語”的由來及語用價值[J]. 黎昌友. 沙洋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 2002(05)
碩士論文
[1]現(xiàn)代漢語“VO1+O2結構”論述[D]. 吳德慧.上海外國語大學 2008
[2]“(V+O1)+O2”結構的多角度考察[D]. 陳艷陽.湖南師范大學 2004
[3]動賓式詞語帶賓語結構(V·O+O1)探析[D]. 黃倩.暨南大學 2003
本文編號:3455483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wenyilunwen/yuyanxuelw/34554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