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心雕龍》因果類復句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1-10-15 23:31
本課題以邢福義《漢語復句研究》提出的復句類別的三分系統(tǒng)理論為指導,并主要參考楊伯峻、何樂士《古漢語語法及其發(fā)展》關于復句研究的相關成果,以《文心雕龍》為主要語料,以《文心雕龍》因果類復句為主要研究對象,窮盡描寫《文心雕龍》中的因果類復句,并在此基礎上探討《文心雕龍》因果類復句的結構形式、語義關系、表達功能等。本文共分五個部分:第一部分為緒論。介紹選題背景、意義,綜述現(xiàn)有的研究概況,界定因果類復句,明確本文所選用《文心雕龍》的版本句讀及材料取舍,說明研究內(nèi)容和方法。第二部分,描寫《文心雕龍》因果類復句的結構形式!段男牡颀垺分幸蚬悘途涞姆志湓诮Y構形式上較為規(guī)整,主要有主謂句、非主謂句、復句形式三種情形!段男牡颀垺芬蚬悘途渲蟹志渑c分句的組合形式,依據(jù)不同的標準可以有不同的分類:依據(jù)是否需要關聯(lián)詞語作為形式標記,可以分為形合和意合;依據(jù)是否以單句形式表達復句的語義內(nèi)容,可以分為緊縮與常規(guī);依據(jù)復句整體結構層次是否為單重,可以分為單重組合和多重組合。第三部分,首先描寫《文心雕龍》因果類復句中關聯(lián)詞語的使用情況。關聯(lián)詞語在復句中主要起標記的作用,標記分句之間的語義邏輯關系!段男牡颀垺芬蚬...
【文章來源】:湖北師范大學湖北省
【文章頁數(shù)】:53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緒論
1.1 所選課題的背景和意義
1.2 文獻綜述及國內(nèi)外該課題研究領域的研究現(xiàn)狀分析
1.3 因果類復句的界定與分類
1.4 版本句讀和材料取舍
1.5 研究內(nèi)容和方法
第二章 《文心雕龍》因果類復句的結構形式
2.1 分句的結構形式
2.2 分句與分句的組合方式
第三章 《文心雕龍》因果類復句的語義關系
3.1 關聯(lián)詞語(含零關聯(lián)詞語)
3.2 典型因果關系
3.3 條件假設關系
3.4 其他非典型因果關系
第四章 《文心雕龍》因果類復句的表達功能
4.1 構成辭格
4.2 表達語氣
4.3 加強邏輯力量
第五章 結語
致謝
參考文獻
附錄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文心雕龍》:作為中古漢語的研究對象[J]. 張春泉. 長沙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9(02)
[2]五音比而成聲文:《文心雕龍》語音修辭探析[J]. 王毓紅. 福建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08(06)
[3]劉勰協(xié)調(diào)聲律的基本方式[J]. 王毓紅. 長江學術. 2008(04)
[4]“祈使+陳述”型因果復句[J]. 朱斌,伍依蘭. 漢語學報. 2008(03)
[5]《文心雕龍》中比喻的作用、類型及價值[J]. 叢瑞華. 長春師范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 2008(03)
[6]《玉嬌梨》因果復句研究[J]. 李鳳啟,耿言海,闞潔. 宿州教育學院學報. 2007(06)
[7]《兒女英雄傳》說明性因果復句研究[J]. 王玉蓉. 文教資料. 2007(26)
[8]《孟子》假設復句的分句形式[J]. 陳順成. 和田師范?茖W校學報. 2006(04)
[9]復句三分系統(tǒng)分類的心理依據(jù)[J]. 丁力. 漢語學報. 2006(03)
[10]《孟子》假設復句初探[J]. 路飛飛. 中北大學學報(社科版). 2005(01)
博士論文
[1]有標假設復句研究[D]. 羅進軍.華中師范大學 2007
[2]時間詞語前后分句共現(xiàn)狀態(tài)之研究[D]. 匡鵬飛.華中師范大學 2006
碩士論文
[1]《國語》因果類復句研究[D]. 蘇振華.廣西師范大學 2007
[2]《醒世姻緣傳》復句研究[D]. 丁俊苗.西北師范大學 2003
[3]《孟子》因果類復句研究[D]. 黎氏秋姮.廣西師范大學 2002
本文編號:3438806
【文章來源】:湖北師范大學湖北省
【文章頁數(shù)】:53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緒論
1.1 所選課題的背景和意義
1.2 文獻綜述及國內(nèi)外該課題研究領域的研究現(xiàn)狀分析
1.3 因果類復句的界定與分類
1.4 版本句讀和材料取舍
1.5 研究內(nèi)容和方法
第二章 《文心雕龍》因果類復句的結構形式
2.1 分句的結構形式
2.2 分句與分句的組合方式
第三章 《文心雕龍》因果類復句的語義關系
3.1 關聯(lián)詞語(含零關聯(lián)詞語)
3.2 典型因果關系
3.3 條件假設關系
3.4 其他非典型因果關系
第四章 《文心雕龍》因果類復句的表達功能
4.1 構成辭格
4.2 表達語氣
4.3 加強邏輯力量
第五章 結語
致謝
參考文獻
附錄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文心雕龍》:作為中古漢語的研究對象[J]. 張春泉. 長沙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9(02)
[2]五音比而成聲文:《文心雕龍》語音修辭探析[J]. 王毓紅. 福建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08(06)
[3]劉勰協(xié)調(diào)聲律的基本方式[J]. 王毓紅. 長江學術. 2008(04)
[4]“祈使+陳述”型因果復句[J]. 朱斌,伍依蘭. 漢語學報. 2008(03)
[5]《文心雕龍》中比喻的作用、類型及價值[J]. 叢瑞華. 長春師范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 2008(03)
[6]《玉嬌梨》因果復句研究[J]. 李鳳啟,耿言海,闞潔. 宿州教育學院學報. 2007(06)
[7]《兒女英雄傳》說明性因果復句研究[J]. 王玉蓉. 文教資料. 2007(26)
[8]《孟子》假設復句的分句形式[J]. 陳順成. 和田師范?茖W校學報. 2006(04)
[9]復句三分系統(tǒng)分類的心理依據(jù)[J]. 丁力. 漢語學報. 2006(03)
[10]《孟子》假設復句初探[J]. 路飛飛. 中北大學學報(社科版). 2005(01)
博士論文
[1]有標假設復句研究[D]. 羅進軍.華中師范大學 2007
[2]時間詞語前后分句共現(xiàn)狀態(tài)之研究[D]. 匡鵬飛.華中師范大學 2006
碩士論文
[1]《國語》因果類復句研究[D]. 蘇振華.廣西師范大學 2007
[2]《醒世姻緣傳》復句研究[D]. 丁俊苗.西北師范大學 2003
[3]《孟子》因果類復句研究[D]. 黎氏秋姮.廣西師范大學 2002
本文編號:3438806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wenyilunwen/yuyanxuelw/34388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