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言科學》2012年總目錄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慶祝詹伯慧教授80華誕從教58周年暨漢語方言國際學術研討會[J];方言;2011年03期
2 陸儉明;;再論構式語塊分析法[J];語言研究;2011年02期
3 賀怡冰;;從中西方翻譯理論發(fā)展的異同中探尋翻譯實踐的螺旋式發(fā)展[J];青春歲月;2011年12期
4 李文新;;科學主義與索緒爾語言學的研究對象[J];東莞理工學院學報;2011年04期
5 張小會;;網(wǎng)絡新語“X+的說”探析[J];劍南文學(經(jīng)典教苑);2011年08期
6 李文平;徐志波;;瀕危語言價值探究[J];宜賓學院學報;2011年08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蘇雪冰;余辭新;;關于第三屆漢語和漢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A];走向科學大道的修辭學[C];2010年
2 王希杰;;第三屆漢語修辭和漢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開幕詞[A];走向科學大道的修辭學[C];2010年
3 ;繁榮語言科學 促進語言教學 提高語文水平──江西省語言學會及其學術年會簡介[A];江西省語言學會2004年年會論文集[C];2004年
4 ;繁榮語言科學 促進語言教學 提高語文水平──江西省語言學會及其學術年會簡介[A];江西省語言學會2005年年會論文集[C];2005年
5 康少峰;;書手句讀符號使用與竹簡文字釋讀——以上博簡《子羔》三篇為例[A];中國古代社會與思想文化研究論集(第三輯)[C];2008年
6 方環(huán)海;鄭元林;;語言機制與腦區(qū)功能的動態(tài)結構分布關系述論[A];第四屆全國語言文字應用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5年
7 于全有;紀飛;;王希杰先生的語言本質觀述評[A];王希杰和三一語言學——暨王希杰和三一語言學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6年
8 陸儉明;;增強學科意識,發(fā)展對外漢語教學[A];第三屆全國語言文字應用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4年
9 ;編后記[A];對外漢語教學的全方位探索——對外漢語研究學術討論會論文集[C];2004年
10 劉煥輝;;江西省語言學會第五屆會員大會開幕詞(代序)[A];江西省語言學會第五屆會員大會暨2002年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2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王婧姝;中國少數(shù)民族語言文字工作成就展在京開幕[N];中國民族報;2007年
2 江濤;北京召開語言學國際學術研討會[N];文學報;2000年
3 本報記者 劉思波;呼吁保護滿語 統(tǒng)一史界分歧[N];撫順日報;2007年
4 教育部語信司 國家民委文宣司;中國少數(shù)民族語言文字工作成就展暨民族語文國際學術研討會在京召開[N];語言文字周報;2008年
5 詠梅;中國第二屆蒙古學國際學術研討會在首府舉行[N];內(nèi)蒙古日報(漢);2008年
6 李陽;民俗語言學:在發(fā)展與探索中前進[N];中國社會科學院院報;2007年
7 沈明宇;我省民族語文工作成果獲殊榮[N];貴州民族報;2007年
8 記者 李靜;“第四屆官話方言國際學術研討會”在我市舉行[N];安康日報;2007年
9 遼民研 整理;中國民俗語言學研究日趨成熟[N];中國社會科學院院報;2005年
10 韓曉玲 楚靜;歷史文化語義學走向成熟[N];中國社會科學院院報;2007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倪蓉;現(xiàn)代漢語作格交替現(xiàn)象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08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旦正甲;以語言學的理論和方法研究兩部藏語雙語詞典[D];西北民族大學;2006年
2 于靜麗;“X說”的語法化與主觀性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09年
3 謝恩臨;都安瑤族自治縣下坳鄉(xiāng)下坳村漢語西南官話與壯語的相互影響[D];廣西民族大學;2007年
4 張榮麗;從模因角度看隱喻[D];黑龍江大學;2008年
5 韓建奇;現(xiàn)代漢語商業(yè)營銷用語研究[D];西北師范大學;2010年
6 王念;現(xiàn)代漢語言新生語言成份的規(guī)范化[D];武漢理工大學;2004年
7 安然;英語,,漢語和日語的語音對比及其啟示[D];東北財經(jīng)大學;2005年
8 閆楊;日漢新聞語體中模糊限制語的對比研究[D];湖南大學;2010年
9 姜曼;漢語廣告語言修辭幻象研究[D];南京林業(yè)大學;2011年
10 王鋒;當代漢語流行語語義語境問題探析[D];廣州大學;2011年
本文編號:2565574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wenyilunwen/yuyanxuelw/25655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