渾沌語言學綱要——現(xiàn)代語言學危機及其解決方案
[Abstract]:......
【作者單位】: 四川大學文學與新聞學院;
【基金】:中央高;究蒲许椖俊皾h語‘復輔音’聲母問題的渾沌語言觀解釋”(項目批準號:Skqy201336)的階段性成果
【分類號】:H0-0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5條
1 肖婭曼;黃玉順;;語言何以是一個“純粹的價值系統(tǒng)”?——21世紀語言學必須回答的一個重大問題[J];華南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年05期
2 肖婭曼;;純粹任意性原則與純粹的價值系統(tǒng)——紀念《普通語言學教程》發(fā)表90周年[J];四川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6年06期
3 肖婭曼;;完成索緒爾未完成的革命——21世紀語言學的歷史使命[J];四川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9年03期
4 肖婭曼;黃玉順;;語源觀的詞預設——西方語言學中的“阿喀琉斯之踵”[J];社會科學研究;2009年01期
5 肖婭曼;;一種理性主義對另一種理性主義的批判——索緒爾關于語言的“價值系統(tǒng)”觀的哲學基礎[J];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學報;2007年01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方剛;名稱來源問題的哲學意蘊——論柏拉圖《克拉底魯篇》對名稱來源問題的探討及其哲學意義[J];安徽大學學報;2005年05期
2 陳海燕;英語新詞的文化現(xiàn)象[J];安徽農(nóng)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年05期
3 歐陽妃;;轉(zhuǎn)換生成語法對漢語歧義現(xiàn)象的分析[J];安徽文學(下半月);2009年03期
4 辜正坤;比較文學的學科定位及元—泛比較文學論[J];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2年06期
5 李晗蕾;《國語學草創(chuàng)》與現(xiàn)代語言學[J];北方論叢;2003年02期
6 劉思文;;西方語言學流派特征與發(fā)展淺析[J];邊疆經(jīng)濟與文化;2011年09期
7 朱志平;作為應用語言學分支的對外漢語教學[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0年06期
8 岑運強;把握語言學發(fā)展史的總脈絡——試論“五段兩線三解放”[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年03期
9 韓淑紅;吳遠慶;;轉(zhuǎn)換生成語法之哲學基礎[J];滄桑;2008年04期
10 叢巖;;古代和近代中西方語言學研究比較[J];重慶科技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年12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2條
1 郭中;;論語言符號任意性和理據(jù)性的對立統(tǒng)一[A];江西省語言學會2005年年會論文集[C];2005年
2 彭春凌;;分道揚鑣的方言調(diào)查——周作人與《歌謠》上的一場論爭[A];《中國現(xiàn)代文學研究叢刊》30年精編:作家作品研究卷(上)[C];2009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胡欣詣;維特根斯坦哲學中的“語法”概念[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2 趙宏;英漢詞匯理據(jù)對比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3 彭春凌;儒教轉(zhuǎn)型與文化新命[D];北京大學;2011年
4 宮寶龍;記號的迷思[D];浙江大學;2011年
5 宋桔;《語言自邇集》的文獻和語法研究[D];復旦大學;2011年
6 楊建國;審美現(xiàn)代性視野中的雅各布森詩學[D];南京大學;2011年
7 駱傳偉;專名的涵義與指稱[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1年
8 王道英;“這”、“那”的指示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03年
9 董海櫻;西人漢語研究述論——16-19世紀初期[D];浙江大學;2005年
10 劉艷茹;語言的結構之思[D];吉林大學;2005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蘇章海;進化與融合:中西語言學元語言關鍵詞系統(tǒng)對比研究[D];山東農(nóng)業(yè)大學;2010年
2 席志武;雅克·德里達解構符號學與美學研究[D];江西師范大學;2010年
3 李京育;布拉格學派句子功能前景理論研究[D];吉林大學;2011年
4 王遠霞;國別化教材與通用型教材的對比研究[D];云南大學;2011年
5 王世昌;現(xiàn)代漢語動賓式雙音復合詞研究[D];山東大學;2011年
6 郭春燕;漢語復句分類研究新探索[D];安徽大學;2011年
7 劉文曉;硬件描述語言的哲學分析[D];山西大學;2011年
8 馮駿;從認知視角看對外漢語趨向補語教學[D];浙江大學;2012年
9 王小春;現(xiàn)代漢語名詞語義研究[D];西北師范大學;2007年
10 宋余亮;俄語現(xiàn)代標注語料庫的理論與實踐[D];中國人民解放軍外國語學院;2007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9條
1 王士元;;演化語言學中的電腦建模[J];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6年02期
2 徐林;;Halliday《功能語法導論》介紹(下)[J];國外語言學;1987年02期
3 肖婭曼;;純粹任意性原則與純粹的價值系統(tǒng)——紀念《普通語言學教程》發(fā)表90周年[J];四川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6年06期
4 肖婭曼;;完成索緒爾未完成的革命——21世紀語言學的歷史使命[J];四川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9年03期
5 肖婭曼;索緒爾“價值”理論初探[J];社會科學研究;1993年04期
6 龔放;喬姆斯基最簡方案中的一些基本假設[J];外語教學;1999年02期
7 崔希亮;認知語言學:研究范圍和研究方法[J];語言教學與研究;2002年05期
8 李葆嘉;論索緒爾符號任意性原則的失誤與復歸[J];語言文字應用;1994年03期
9 肖婭曼;;一種理性主義對另一種理性主義的批判——索緒爾關于語言的“價值系統(tǒng)”觀的哲學基礎[J];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學報;2007年01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郭尚興,王躍洪;試論語言學理論對翻譯實踐的作用[J];河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97年02期
2 褚孝泉;談談語言學理論的解釋力[J];懷化學院學報;2004年06期
3 王孟;用語言學理論指導大學英語課堂教學[J];安陽工學院學報;2005年02期
4 陳建生,鄭延國;語言學理論的引進與學派的形成——兼談錢冠連先生的學術思想[J];長沙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年03期
5 夏中華;;語言學及語言教學的發(fā)生認知特性與教學策略分析[J];遼寧教育研究;2006年12期
6 向曉;;商務英語詞匯教學策略探討[J];商場現(xiàn)代化;2007年12期
7 鄭春雷;;英語教師與語言學[J];長春理工大學學報(高教版);2007年03期
8 劉建平;;語用學理論探討(英文)[J];語文學刊;2007年19期
9 談小蘭;;大學英語寫作教學的問題與思考[J];山西財經(jīng)大學學報(高等教育版);2009年S1期
10 欒孌;;語言學理論對外語教學實踐的指導意義[J];教書育人;2010年30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唐雪凝;孔令超;;試論與三一語言學相關聯(lián)的兩個問題[A];走向科學大道的修辭學[C];2010年
2 謝邦秀;;語言學理論對大學英語教學的影響[A];高教改革研究與實踐(上冊)——黑龍江省高等教育學會2003年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3年
3 王希杰;何偉棠;鄭榮馨;胡開蘭;鐘玖英;;三一修辭學與三一語言學[A];走向科學大道的修辭學[C];2010年
4 聶焱;;三一理論、三一學派縱橫談——三一語言學座談會紀要[A];走向科學大道的修辭學[C];2010年
5 孟華;;建設具有中國特色的語言學理論[A];王希杰修辭思想研究[C];2004年
6 陳玉珍;;英語學習詞典的結構主義解讀[A];福建省辭書學會第五屆會員代表大會暨第十九屆年會論文集[C];2009年
7 李梅蘭;;論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培養(yǎng)[A];第六屆中國跨文化交際研究會年會論文摘要匯編[C];2005年
8 陽小華;;司法語言學概述[A];福建省外國語文學會2002年會論文集[C];2002年
9 楊莉;;索緒爾的語言觀及任意性原則對外語學習的啟示[A];語言與文化研究(第二輯)[C];2008年
10 苞園;建華;;一本全面系統(tǒng)富有新意的修辭學專著——評介王希杰《漢語修辭學》[A];王希杰修辭思想研究[C];2004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記者 紅娟;北京大學出版社推出“當代俄羅斯語言學理論譯庫”[N];中華讀書報;2011年
2 石鋒 南開大學語言研究所;語言學:從卡片之學到數(shù)據(jù)之學[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0年
3 記者 周舒 實習記者 王菲宇;橫跨語言學與國際政治的少數(shù)派[N];第一財經(jīng)日報;2010年
4 胡壯麟;力爭與世界同步的中國語言學[N];中華讀書報;2003年
5 北京教育學院教授 龐月光;質(zhì)疑0—3歲孩子學認字[N];中國教育報;2003年
6 本報記者 付葉宏;嚴謹為學 參政為民[N];中國民族報;2004年
7 張柏然;雙語啟蒙 百問不厭[N];中國新聞出版報;2003年
8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所長 沈家煊;中文標準 英文地道[N];中國教育報;2003年
9 芮東莉;國內(nèi)語法調(diào)查研究引入新框架 ——《語法調(diào)查研究手冊》 近日出版[N];語言文字周報;2009年
10 匡鵬飛;十年辛苦不尋常[N];光明日報;2001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7條
1 魏永紅;外語任務型教學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3年
2 朱琳;譯者為中心的多學科性翻譯理論建構[D];南開大學;2010年
3 王色音巴雅爾;《穆卡迪瑪特·阿勒—阿達布》詞典蒙古語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12年
4 丘學強;粵、瓊軍話研究[D];暨南大學;2002年
5 格根哈斯;蒙古語科爾沁土語特殊詞匯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11年
6 劉曉玲;人際關系管理理論視角下《紅樓夢》委婉語語用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1年
7 阿拉騰蘇布達;東部裕固語生態(tài)語言學研究[D];內(nèi)蒙古大學;2012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宿瑞芳;基于引用認同的學科作者研究[D];南京農(nóng)業(yè)大學;2011年
2 曾雪梅;大連理工大學四級后口語課程設計[D];大連理工大學;2006年
3 賈悅秋;基于生態(tài)語言學視域下的高中英語教學實踐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3年
4 吳穎;從朱昒基講話看領導講話的語言學策略[D];魯東大學;2012年
5 于小溪;針對初中級水平學生的聽說一體化教學模式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2年
6 曾舟;地域文化鏡像的語言學闡釋[D];江西師范大學;2012年
7 郭甜;視點在認知詩學中的作用[D];四川外語學院;2011年
8 張芳芳;蒙古國中小學階段中級班漢語綜合課教學設計研究[D];吉林大學;2013年
9 王麗麗;漢語“足”類人體詞的歷史演變研究[D];內(nèi)蒙古大學;2011年
10 趙岷植;辭本位與形象語言[D];大連外國語大學;2013年
,本文編號:2482499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wenyilunwen/yuyanxuelw/24824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