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文藝論文 > 語言學論文 >

諧音現(xiàn)象的心理機制與語言機制

發(fā)布時間:2018-07-28 15:00
【摘要】:為了建立一個可對諧音修辭進行全面描寫和深入解釋的分析框架,本文考察了修辭現(xiàn)象的心理機制和語言機制。對前者,我們建立了主過程和隨激過程的概念,諧音現(xiàn)象就發(fā)生在這兩種過程的關系之中。然后通過引入分時處理、并行處理兩個概念,指出是并行處理導致了諧音構式的形成。對后者,則在發(fā)展同音、近音關系為音聯(lián)關系的基礎上,把諧音現(xiàn)象中的主過程、隨激過程之間的關系進一步描述為一個語音的雙向激活機制,諧音構式的兩個基本要素主項、隨激項的產(chǎn)生過程和基本性質(zhì)都在這一機制的運作中得到了闡釋。為了分析在音聯(lián)關系為雙向激活機制提供的隨激項的所有可能性中哪一些最易被激活,本文又引入了可及性的概念,同時指出可及性在語音的隨激機制中所受到的限制。本文對諧音現(xiàn)象的心理機制和語言機制的考察,目的在于為下一步全面認識諧音構式的語義性質(zhì)和形式特征尋找學理上的基礎。
[Abstract]:In order to establish an analytical framework for the comprehensive description and deep explanation of homophonic rhetoric, this paper examines the psychological and linguistic mechanisms of rhetorical phenomena. For the former, we establish the concepts of the main process and the excited process, and the homophonic phenomenon occurs i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wo processes. Then, by introducing the concepts of time-sharing processing and parallel processing, it is pointed out that parallel processing leads to the formation of homophonic constructions. For the latter, on the basis of the development of homonym and the relation between the proximal sound and the phonetic connection, the main process in the homophonic phenomenon is further described as the bidirectional activation mechanism of a speech, and the two basic elements of the homophonic construction are the main elements of the homophonic structure. The generation process and basic properties of the excitatory term are explained in the operation of this mechanism. In order to analyze which of all the possibilities provided by phonetic linkage for bidirectional activation mechanism is the easiest to be activated,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concept of accessibility, and points out the limitation of accessibility in the mechanism of phonetic stimulation. This paper investigates the psychological and linguistic mechanisms of homophonic phenomena in order to find a theoretical basis for the further understanding of the semantic nature and formal characteristics of homophonic constructions.
【作者單位】: 復旦大學中文系;
【分類號】:H15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3條

1 劉大為;;從語法構式到修辭構式(上)[J];當代修辭學;2010年03期

2 劉大為;;從語法構式到修辭構式(下)[J];當代修辭學;2010年04期

3 徐默凡;;論命名性辭格[J];當代修辭學;2011年01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閆海芳;段泗英;;區(qū)分構式依賴型移就和語境依賴型移就[J];保山學院學報;2012年01期

2 駱蓉;;言語類致使—施動句式的構式解讀[J];長春理工大學學報;2011年06期

3 楊一飛;;感觀類話語標記語初探——以“你+感觀動詞”(看、聽、說、講、想、知道、認為等)為例[J];福建論壇(社科教育版);2011年04期

4 劉承峰;;基于新媒體的當代政治流行語傳播研究[J];湖南社會科學;2012年05期

5 閆海芳;;修辭中詞語概念意義使用的三重突破[J];臨滄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11年02期

6 管志斌;;表責備的反預期構式“早不VP,晚不VP”[J];理論界;2011年07期

7 高群;;夸張研究:價值、缺失和學術轉(zhuǎn)向[J];學術界;2012年02期

8 張建理;徐銀;;構式語法對漢語“形容詞+賓語”結構的研討[J];外國語(上海外國語大學學報);2011年06期

9 邱明波;;言者信息疑問句與聽者信息陳述句[J];當代修辭學;2010年06期

10 范曉;;語法的句式和修辭的關系[J];當代修辭學;2011年01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5條

1 姚小鵬;漢語副詞連接功能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11年

2 楊一飛;語篇中的連接手段[D];復旦大學;2011年

3 皇甫素飛;現(xiàn)代漢語緊縮構式的多維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11年

4 張德歲;謂詞性主語與謂詞性賓語不對稱現(xiàn)象研究[D];安徽大學;2011年

5 王曉軍;《文心雕龍》的篇章語用學思想[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2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2條

1 張萌;移就辭格的構式研究[D];曲阜師范大學;2011年

2 武艷超;流行語“V的不是A,是B”的CMP闡釋[D];四川外語學院;2012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9條

1 陸儉明;;構式與意象圖式[J];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9年03期

2 汪少華;概念合成與隱喻的實時意義建構[J];當代語言學;2002年02期

3 蘇曉軍,張愛玲;概念整合理論的認知力[J];外國語(上海外國語大學學報);2001年03期

4 陸儉明;詞語句法、語義的多功能性:對“構式語法”理論的解釋[J];外國語(上海外國語大學學報);2004年02期

5 劉大為;;修辭性疑問:動因與類型——修辭性疑問的分析框架之二[J];修辭學習;2009年01期

6 王玨;;從構式理論、三層語法看辭格構式的生成[J];當代修辭學;2010年01期

7 徐默凡;;語形辭格的象似性研究[J];當代修辭學;2010年01期

8 辛儀燁;;流行語的擴散:從泛化到框填——評本刊2009年的流行語研究,兼論一個流行語研究框架的建構[J];當代修辭學;2010年02期

9 沈家煊;;如何處置“處置式”?——論把字句的主觀性[J];中國語文;2002年05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吳智君;;自然語言的計算機分析和理解[J];語言研究;1985年01期

2 黃奕;;《認知過程的語言》[J];當代語言學;1985年03期

3 王靖華!北京;科學研究中“見微知著”方法[J];思維與智慧;1996年01期

4 宮同喜;;R. Giora的“等級凸顯假設”觀點介紹[J];當代語言學;2009年03期

5 張吉良;;巴黎釋意學派口譯過程三角模型研究[J];外語教學理論與實踐;2011年02期

6 許明;;西方口譯認知研究概述[J];中國翻譯;2008年01期

7 許丹;;如何提高參與式教學在對外漢語教學中的應用效果[J];高等教育研究;2004年02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2條

1 傅瑛;中國民事審判語篇中的及物性系統(tǒng)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07年

2 王林;論語言處理的準模塊性[D];哈爾濱理工大學;2007年

,

本文編號:2150613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wenyilunwen/yuyanxuelw/2150613.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wǎng)All Rights Reserved | 網(wǎng)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7f1e7***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