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鏡花緣》是研究清朝漢語詞匯和語法非常重要的語料之一,其量詞的用法與現代漢語相似,且數量比較豐富,具有較大的研究價值。本文一共可以分為五個部分:第一章是緒論,介紹的是《鏡花緣》的基本情況、《鏡花緣》的版本以及研究現狀、研究方法。第二章是《鏡花緣》的名量詞研究,把名量詞分為了五個大類,個體單位量詞、集體量詞、計量單位詞、借用量詞以及不定量詞。第三章是《鏡花緣》的動量詞研究,分為了專用動量詞和借用動量詞。第四章是《鏡花緣》量詞的語法特征分析,分別研究了量詞的組合功能、句法功能以及詞法功能。第五章是《鏡花緣》量詞的語義分析,分別研究了量詞語義的四大特點;名量詞與名詞、數詞的語義組配關系;動量詞與動詞、數詞的語義組配關系。
【學位授予單位】:西南科技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5
【分類號】:H146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緒論
1.1《鏡花緣》簡介
1.2《鏡花緣》版本
1.3 研究意義與現狀
1.4 研究范圍和方法
第二章《鏡花緣》中的名量詞研究
2.1 計量單位詞
2.1.1 度量衡單位(16個)
2.1.2 表示貨幣的單位(5 個)
2.2 借用量詞(30個)
2.2.1 借用容器名或者運載工具作量詞,即容載量詞(17個)
2.2.2 借用人的器官做量詞(10個)
2.2.3 借用人工景物作為量詞(3 個)
2.3 個體單位量詞(56個)
2.3.1 用于稱量人物的個體單位量詞
2.3.2 用于稱量植物的個體單位量詞
2.3.3 用于稱量動物的個體單位量詞
2.3.4 用于稱量各類事物個數或件數的個體單位量詞
2.3.5 稱量文書、詩歌、語言等事物的個體單位量詞
2.3.6 稱量方位、處所和建筑的個體單位量詞
2.3.7 稱量交通工具的個體單位量詞
2.3.8 稱量藥物 劑 味 服 粒
2.3.9 稱量點狀的物體
2.3.10 稱量線狀的物體
2.3.11 稱量面狀或者是團狀
2.3.12 稱量事物種類、事情件數
2.3.13 個體量詞“個”
2.3.14 其他
2.4 集體量詞
2.4.1 定數集合法量詞(6 個)
2.4.2 不定數集合法量詞(14個)
2.5 不定量詞
第三章《鏡花緣》的動量詞研究
3.1 專用動量詞
3.2 借用動量詞
3.2.1 借用名詞而來的動量詞
3.2.2 借用動詞而來的動量詞
第四章《鏡花緣》量詞的語法特征分析
4.1 《鏡花緣》名量詞的語法特征
4.1.1. 組合功能
4.1.2 名量詞的句法功能
4.1.3 名量詞的詞法特征分析
4.2 《鏡花緣》動量詞的語法特征分析
4.2.1 動量詞的結構形式
4.2.2 動量詞的句法功能
第五章《鏡花緣》量詞的語義分析
5.1 量詞語義的四大特點
5.1.1 量詞語義具有具體性和抽象性的特點
5.1.2 量詞語義具有模糊性和精確性的特點
5.1.3 量詞的語義具有多義性與交叉性的特點
5.1.4 量詞的語義具有近義性和差異性的特點
5.2 量詞與名詞、數詞的語義組配關系
5.2.1 量詞與名詞的語義組配關系
5.2.2 名量詞與數詞的語義組配關系
5.3 動量詞的語義特征
5.3.1 動量詞與動詞的語義組配關系
5.3.2 動量詞與數詞語義組配關系
結語
注釋
參考文獻
致謝
攻讀學位期間發(fā)表的學術論文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宗守云;;論量詞“叢”和“簇”對名詞性成分的選擇[J];合肥師范學院學報;2008年05期
2 金桂桃;;動量詞“和”的產生、發(fā)展與演變[J];北方論叢;2005年06期
3 梁世紅;陳一;;含雙項表量定語偏正結構的語義理解因素[J];北方論叢;2010年01期
4 郭曉沛;蔡文豐;于為;;淺談對外漢語量詞教學的現狀[J];長春教育學院學報;2007年03期
5 郭曉沛;;淺析留學生學習漢語量詞產生偏誤的原因[J];長春師范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8年01期
6 馮青;;海南黎語與漢語量詞的異同[J];常熟理工學院學報;2012年01期
7 周娟;;漢語量詞詞典詞源理據的闡釋[J];辭書研究;2009年03期
8 袁仁智;;《元曲選》量詞系統(tǒng)的歷時比較[J];湘南學院學報;2005年06期
9 刁晏斌;;當代漢語量詞使用中的復舊與趨新現象[J];遼東學院學報;2006年01期
10 杜艷;;現代漢語平面類量詞語義差異探析[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0年05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曹芳宇;唐五代量詞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2 陳勇;漢語數量范疇及其非范疇化研究[D];暨南大學;2011年
3 呂紅梅;現代漢語量詞“個”的研究[D];黑龍江大學;2011年
4 葉桂郴;《六十種曲》和明代文獻的量詞[D];湖南師范大學;2005年
5 蔣穎;漢藏語系名量詞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06年
6 周娟;現代漢語動詞與動量詞組合研究[D];暨南大學;2007年
7 汪yN;中古佛典量詞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08年
8 蘭佳睿;現代漢語心理動詞的量性特征[D];復旦大學;2008年
9 宗守云;集合量詞的認知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08年
10 關曉薇;基于語義語言的機器翻譯系統(tǒng)中若干關鍵問題研究[D];大連理工大學;2009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李艷艷;“V一把”結構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2 王曉蕾;量詞“顆”、“粒”、“枚”的比較研究[D];中國海洋大學;2010年
3 王爽;對外漢語名量詞教學研究[D];沈陽師范大學;2011年
本文編號:
2123296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wenyilunwen/yuyanxuelw/21232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