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文藝論文 > 語言學論文 >

基于語言運用的體動詞邏輯轉(zhuǎn)喻分析

發(fā)布時間:2018-06-25 16:38

  本文選題:體動詞 + 邏輯轉(zhuǎn)喻。 參考:《外國語(上海外國語大學學報)》2012年05期


【摘要】:本文探討了英漢語體動詞邏輯轉(zhuǎn)喻的組合和釋義機制。研究認為,體動詞邏輯轉(zhuǎn)喻的適用范圍有限,體動詞在論元類型和事件類型的選擇上呈現(xiàn)明顯的傾向性和規(guī)約化特征,類型強制是釋義機制但不是生成機制。研究發(fā)現(xiàn),屬性結(jié)構(gòu)只編碼缺省的詞匯概念意義,但不是意義的唯一來源,邏輯轉(zhuǎn)喻的釋義依賴經(jīng)驗知識,需輔以規(guī)約化解釋。研究表明,漢語的詞匯也能編碼事件語義信息,"體動詞—名詞"結(jié)構(gòu)的類型強制能力較低,但漢語中其他帶有體意義的邏輯轉(zhuǎn)喻形式能承擔這一功能。
[Abstract]: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combination and interpretation mechanism of the logical metonymy of the English and Chinese stylistic verbs. The study holds that the scope of application of the logical metonymy of the somatic verb is limited, and the body verbs have obvious tendencies and statute characteristics in the choice of the type of argument and the type of events, and the type coercion is an interpretation mechanism but not a generative mechanism. It is not the only source of the conceptual meaning of the word, but it is not the only source of meaning. The interpretation of logic metonymy depends on the experiential knowledge, and it needs to be supplemented by the formal interpretation. The study shows that the Chinese vocabulary can also encode the semantic information of the event, and the type of "somatic verb noun" structure has a lower type of coercive ability, but the other forms of logical metonymy in Chinese with body meaning are in the form of logical metonymy. Can take on this function.
【作者單位】: 曲阜師范大學外國語學院;北京外國語大學中國外語教育研究中心;
【基金】:國家社科基金項目“歷時語料類比中的翻譯與現(xiàn)代漢語互動研究”(10BYY008);“大規(guī)模英漢平行語料庫的建立與加工”(10&ZD127)的研究成果
【分類號】:H146;H314

【參考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3條

1 吳淑瓊;文旭;;邏輯轉(zhuǎn)喻的動態(tài)意義建構(gòu)模式[J];外語與外語教學;2010年03期

2 束定芳;隱喻和換喻的差別與聯(lián)系[J];外國語(上海外國語大學學報);2004年03期

3 張韌;;轉(zhuǎn)喻的構(gòu)式化表征[J];外國語(上海外國語大學學報);2007年02期

【共引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袁周敏;方宗祥;;“都是……惹的禍”構(gòu)式研究[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1年02期

2 張宗潔;;論轉(zhuǎn)喻性思維在京劇藝術(shù)語言中的表現(xiàn)[J];安徽農(nóng)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年03期

3 蘇麗麗;;從突顯觀分析隱喻的認知過程[J];安徽文學(下半月);2009年09期

4 鄒春玲;任偉萌;;“著”字構(gòu)式的轉(zhuǎn)喻分析[J];邊疆經(jīng)濟與文化;2011年10期

5 馬克冬;;認知語言學視野下的轉(zhuǎn)喻研究[J];畢節(jié)學院學報;2009年09期

6 孫亞;;轉(zhuǎn)喻的原型觀[J];北京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年03期

7 郭現(xiàn)瑩;王欣;;漢語“手”的認知思維探究——從轉(zhuǎn)喻到隱喻的過渡[J];長春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年03期

8 張蕊;崔中良;;從關(guān)聯(lián)翻譯理論視角看《紅樓夢》的轉(zhuǎn)喻翻譯[J];承德民族師專學報;2010年01期

9 何愛晶;陸敏;;去粗存精 取精用弘——構(gòu)式語法研究概述[J];重慶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年02期

10 葉龍娣;;漢語“頭”與英語“head”的對比研究[J];長春大學學報;2009年09期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吳莉;轉(zhuǎn)喻與話語的符號—認知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2 唐樹華;有些隱喻為什么不可能[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3 吳淑瓊;基于漢語句法結(jié)構(gòu)的語法轉(zhuǎn)喻研究[D];西南大學;2011年

4 李文浩;基于突顯觀的構(gòu)式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11年

5 皇甫素飛;現(xiàn)代漢語緊縮構(gòu)式的多維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11年

6 曾令香;元代農(nóng)書農(nóng)業(yè)詞匯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2年

7 劉辰誕;結(jié)構(gòu)和邊界:語言表達式的認知基礎(chǔ)[D];河南大學;2006年

8 周大軍;軍語的認知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06年

9 劉艷平;《漢語大詞典》單義項借代詞語研究[D];山東大學;2007年

10 周啟強;英漢構(gòu)詞法的認知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07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譚瑾;現(xiàn)代漢語認知稱謂詞的隱喻及轉(zhuǎn)喻研究[D];山東科技大學;2010年

2 閆彩妮;中日人體隱喻的對比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1年

3 劉嘉;論俄語中的概念隱喻[D];吉林大學;2011年

4 王超逸;認知視角下的英語人體名詞實證研究[D];吉林大學;2011年

5 周莎;身體復合詞的語義分析[D];北京大學;2011年

6 楊啟帆;感知概念與英語感知句的生成及擴展[D];湖南師范大學;2011年

7 李琪;隱喻、轉(zhuǎn)喻互動視角下詩歌意義建構(gòu)研究[D];湖南農(nóng)業(yè)大學;2011年

8 王迪;俄漢人體詞匯隱喻的對比研究[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1年

9 王宇晨;“燭”與CANDLE國俗語義的認知對比[D];南京師范大學;2011年

10 宗小飛;《詩經(jīng)》的隱喻語言模式[D];福建師范大學;2011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2條

1 束定芳;論隱喻與明喻的結(jié)構(gòu)及認知特點[J];外語教學與研究;2003年02期

2 張韌;功能解釋與認知句法的根本目標[J];現(xiàn)代外語;2005年01期

【相似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姜占好;陶源;;邏輯轉(zhuǎn)喻說略[J];外語研究;2010年05期

2 瞿靄堂;;阿里藏語動詞體的構(gòu)成[J];民族語文;1980年04期

3 代禮勝;;邏輯轉(zhuǎn)喻與一般會話含義[J];外語教學;2009年06期

4 宋作艷;;輕動詞、事件與漢語中的賓語強迫[J];中國語文;2011年03期

5 宋作艷;;邏輯轉(zhuǎn)喻的半能產(chǎn)性與多種解釋[J];語言教學與研究;2011年03期

6 張蓮;王玉英;;NP_1+Vi+NP2結(jié)構(gòu)中動詞的配價問題[J];外語學刊;2007年03期

7 高繼平;;談一種新辭格——強連[J];遼寧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86年02期

8 普日科;;“蕃”——呼喊的民族——藏族族名新探[J];西藏研究;1988年03期

9 古麗巴哈爾·玉蘇甫;;怎樣講漢語語法結(jié)構(gòu)[J];科教文匯(中旬刊);2011年08期

10 左思民;試論“體”的本質(zhì)屬性[J];漢語學習;1998年04期

,

本文編號:2066779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wenyilunwen/yuyanxuelw/2066779.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wǎng)All Rights Reserved | 網(wǎng)站地圖 |

版權(quán)申明:資料由用戶553a1***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