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文藝論文 > 語言學論文 >

談藏漢歷史文獻中的譯名對當代人名翻譯之影響

發(fā)布時間:2018-06-23 13:31

  本文選題:史料 + 人名 ; 參考:《西藏大學》2013年碩士論文


【摘要】:本文通過對歷代藏漢史料中已記載的姓名進行搜集整理為基礎(chǔ),尋覓每一時代的姓名譯法之特點?v觀歷史,,從吐蕃時期藏漢開始在文化等領(lǐng)域進行交流,彼此之史料中都出現(xiàn)過記載。由于藏漢史料數(shù)量龐大,且時代變遷,在史料中出現(xiàn)的人名一一對應(yīng)是難上加難,所以本文針對每一時代具有代表性的史料中出現(xiàn)的藏漢譯名作為藍本,進行比較研究,從而歸納出每一時代之特點。 全文分為二個章節(jié),第一章節(jié)首先簡述了藏漢史料翻譯的歷史,其次論述了吐蕃時期具有代表性的《甥舅會盟碑》,在《甥舅會盟碑》中出現(xiàn)了藏漢譯名17個,漢藏譯名18個,通過對這幾個譯名進行分析,我們可以看出當時藏漢人名翻譯時所總循的規(guī)范及其特點。其次論述了薩迦時期翻譯的《唐書》及清朝乾隆時工布查布所著《漢區(qū)佛教源流》中出現(xiàn)的唐朝人名之譯名,進行加以對比,以及綜合自元朝至清朝時,頒給和冊封西藏各喇嘛的詔書中的藏譯漢人名,進行整理分析。最后歸納出當時藏譯漢名及漢譯藏名的特點。 第二章主要論述了人名之作用及其當代藏漢人名翻譯之問題,以及闡述了解決這些問題的辦法。最后本人認為當代人名翻譯方法不僅要創(chuàng)新,而且可以在歷代人名翻譯方法中取精。
[Abstract]:Based on the collection and arrangement of the names recorded in the historical materials of Tibetan and Han dynasties, this paper seek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ranslation of names in each era. Throughout history, Tibetan and Han began to communicate in culture and other fields from the Tubo period. Because of the huge quantity of Tibetan and Chinese historical materials and the changes of the times, it is even more difficult to match the names of people in the historical materials, so this paper makes a comparative study on the translation of Tibetan names in the representative historical materials of each era as a blueprint. Thu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each era are summed up. This paper is divided into two chapters. In the first chapter, the history of the translation of Tibetan and Chinese historical materials is briefly introduced, and then the representative "nephew's uncle will be the Monument" in the Tibetan period is discussed. There are 17 Tibetan and Chinese translation names and 18 Chinese and Tibetan translation names.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se translated names, we can see the norm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Tibetan and Chinese names translation at that time. Secondly, it discusses the translation of Tang Dynasty names in Sakya period and the translation of Tang Dynasty's names from Yuan Dynasty to Qing Dynasty by Gong Buzabu in Qianlong period of Qing Dynasty, written by Gong Buzabu, "the Origin and flow of Buddhism in Han District", and synthesizes them from Yuan Dynasty to Qing Dynasty. The names of Tibetan and Han people in the imperial edict issued to and canonized Tibetan lamas were sorted out and analyzed. Finally,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hinese and Chinese translation of Tibetan names were summarized. The second chapter mainly discusses the role of personal names and the translation of contemporary Tibetan and Chinese names, as well as the solutions to these problems. In the end, I believe that the translation methods of contemporary names should not only be innovated, but also be refined in the past generations.
【學位授予單位】:西藏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3
【分類號】:H214

【相似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黃曉琴;維吾爾族人名翻譯中的美學策略[J];喀什師范學院學報;2005年02期

2 李嘉熙;人名翻譯要統(tǒng)一——翻譯教學札記[J];湘潭大學社會科學學報;1987年04期

3 王金波;談國內(nèi)翻譯研究中的譯名問題[J];中國翻譯;2003年03期

4 譚秀梅;;淺談中國人名英譯的規(guī)范問題[J];科技信息(學術(shù)研究);2007年08期

5 譚秀梅;;淺談外國人名翻譯的規(guī)范問題——從德國功能學派代表人物的譯名談起[J];科教文匯(上旬刊);2007年04期

6 張逵;英漢文學作品人名的意蘊及翻譯[J];山西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2000年01期

7 周誼;關(guān)于日本地名人名翻譯小議[J];日語學習與研究;1996年03期

8 李長江;;英語人名翻譯的策略——以美國現(xiàn)任總統(tǒng)名翻譯為例[J];青年文學家;2010年09期

9 鄒光椿;《紅樓夢》人名英譯問題[J];福建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1年04期

10 蘇煥;;淺談《紅樓夢》英譯本中的人名翻譯[J];中等職業(yè)教育(理論);2011年05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10條

1 李緒蘭;岳巍;;阿列克謝耶夫的聊齋小說人名俄譯初探[A];語言與文化研究(第七輯)[C];2010年

2 申文明;劉連芳;黃家裕;溫家凱;;基于概率模型的漢越人名音譯[A];廣西計算機學會2010年學術(shù)年會論文集[C];2010年

3 王英姿;;譯名研究述評[A];中國英漢語比較研究會第八次全國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摘要匯編[C];2008年

4 李賢華;于淼;呂雅娟;;題錄信息的機器翻譯方法[A];第五屆全國青年計算語言學研討會論文集[C];2010年

5 譙紹萍;;論《大俄漢詞典》法學術(shù)語譯名失誤之故[A];中國辭書學會雙語詞典專業(yè)委員會第三屆年會暨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1998年

6 趙學德;;論語法化術(shù)語譯名的標準化[A];中國英漢語比較研究會第八次全國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摘要匯編[C];2008年

7 鄭冰寒;陳瑤;;“Blog”譯名問題探究[A];中國英漢語比較研究會第七次全國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06年

8 鄭家恒;楊曉巖;;英文譯名自動識別方法研究[A];輝煌二十年——中國中文信息學會二十周年學術(shù)會議論文集[C];2001年

9 韋建華;;重視高校譯名問題[A];貴州省翻譯工作者協(xié)會2006年會暨學術(shù)交流會論文集[C];2006年

10 譙紹萍;;比較詞典學淺議——從《大俄漢詞典》法學術(shù)語譯名失誤談起[A];第二屆全國雙語詞典學術(shù)研討會暨福建省辭書學會第九屆年會論文集[C];1996年

相關(guān)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周皓;別忽視“譯名”的文化價值[N];音樂周報;2011年

2 周皓;何必糾結(jié)于譯名[N];音樂周報;2011年

3 屠岸;譯事七則[N];文藝報;2011年

4 本報記者 高玉潔;藏漢聯(lián)手 共筑精品[N];西藏日報;2003年

5 本報記者 麥正偉;藏漢深情代代傳[N];西藏日報;2010年

6 中山大學外國語學院教授 程曾厚;“小拿破侖”:一個廣為流傳的錯誤譯名[N];中華讀書報;2011年

7 江蘇 袁曉蕾;電影的譯名漫談[N];電子報;2000年

8 記者 石涌 劉建偉;西藏:逾七成民警會用藏漢語言與群眾交流[N];人民公安報;2010年

9 中國社會科學院副院長 江藍生;學術(shù)譯名之憂[N];北京日報;2000年

10 楊民;藏漢友誼的佳作[N];西藏日報;2001年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9條

1 王英姿;譯名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9年

2 馬寧;藏漢結(jié)合部多元宗教共存與對話研究[D];中山大學;2010年

3 彭發(fā)勝;翻譯與中國現(xiàn)代學術(shù)話語體系的形成[D];北京大學;2008年

4 徐來;《莊子》英譯研究[D];復(fù)旦大學;2005年

5 文炳;康德哲學中的Transcendental的中譯論爭史考察[D];華東師范大學;2010年

6 任小波;吐蕃盟誓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10年

7 李中強;新媒體背景下的漢語新聞英譯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2年

8 金錫永;現(xiàn)代漢語外來詞的社會語言學研究[D];復(fù)旦大學;2011年

9 梁艷;當代安多藏區(qū)宗教與社會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12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關(guān)卻才郎;談藏漢歷史文獻中的譯名對當代人名翻譯之影響[D];西藏大學;2013年

2 張欣欣;《紅樓夢》兩全譯本中人名翻譯對比研究[D];中國海洋大學;2012年

3 宗蔚婷;順應(yīng)理論視角下的霍譯《紅樓夢》人名翻譯研究[D];西南交通大學;2012年

4 楊英;《紅樓夢》霍譯本人名翻譯的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01年

5 袁平;論辜鴻銘《論語》英譯中人名翻譯的思想傾向[D];贛南師范學院;2010年

6 劉珊;中英人名跨文化比較研究[D];合肥工業(yè)大學;2007年

7 周穎;論中英人名翻譯[D];四川大學;2003年

8 呂玉紅;品牌譯名的理據(jù)方式和動機方式[D];中國海洋大學;2004年

9 陳靜;論譯名及其統(tǒng)一[D];南華大學;2012年

10 竇春娟;《失蹤的女人》翻譯報告[D];吉林大學;2012年



本文編號:2057278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wenyilunwen/yuyanxuelw/2057278.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wǎng)All Rights Reserved | 網(wǎng)站地圖 |

版權(quán)申明:資料由用戶bc948***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