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文藝論文 > 語言學論文 >

語言傳播視野下的少數(shù)民族母語磨蝕——以鎮(zhèn)雄縣丁目術苗族社區(qū)為例

發(fā)布時間:2018-06-18 23:24

  本文選題:語言傳播 + 語言磨蝕。 參考:《湖北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2年03期


【摘要】:隨著民族共同語的推廣及現(xiàn)代大眾傳媒的發(fā)展,苗漢語言接觸頻繁。受強勢語言影響,丁目術苗族語言社區(qū)不同年齡層次群體母語技能出現(xiàn)退化、磨蝕,本文主要從語言傳播視角探討漢語傳播對丁目術苗族母語磨蝕的影響。要解決丁目術苗族強勢語言傳播帶來的母語能力退化問題,從根本上要求解決信息時代語言傳播的不對稱問題,充分考慮與了解當?shù)厣贁?shù)民族語言權利和語言訴求,提高母語自身傳播能力,借助現(xiàn)代大眾傳播傳承民族語言文化,增強母語活力。
[Abstract]:With the promotion of common language and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mass media, Miao Chinese language contact frequently. Under the influence of strong language, native language skills of different age groups of Dingmuzhu Miao language community are degraded and eroded. This paper mainly discusses the influence of Chinese communication on native language attrition of Ding Mu Miao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language communication. In order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the deterioration of native language ability caused by the strong language communication of Ding Mu Shu and Miao nationality, it is essential to solve the asymmetry of language communication in the information age, and to fully consider and understand the language rights and language demands of the local minorities. Improve mother tongue's own communication ability, pass on national language and culture with the help of modern mass communication, strengthen mother tongue vigor.
【作者單位】: 云南大學西南邊疆少數(shù)民族研究中心;云南民族大學人文學院;
【基金】:云南省教育廳青年基金項目“滇東北民族雜居區(qū)苗族語言和諧研究:以鎮(zhèn)雄縣丁目術村為例”的階段性成果(項目編號:K3050968)
【分類號】:H216;H102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2條

1 陳衛(wèi)強;方孝坤;;語言傳播的沖突與協(xié)調(diào)——中德兩國語言傳播政策觀照[J];湖北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0年02期

2 王仲黎;王國旭;;弱勢語言生態(tài)環(huán)境的自我建構——云南省鎮(zhèn)雄縣丁目術村苗族語言和諧研究[J];遵義師范學院學報;2011年06期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6條

1 彭澤潤;“英漢雙語教學”跟“國家漢語戰(zhàn)略”矛盾——語言學家、南開大學博士生導師馬慶株教授訪談錄[J];北華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年02期

2 蒲向明;交錯的彼岸:游移于英漢雙語之間——兼論“英漢雙語教學”與“國家漢語戰(zhàn)略”的不對稱性[J];北華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年04期

3 張西平;;漢語國際推廣中的兩個重要問題[J];長江學術;2008年01期

4 李芳;英語熱潮下對漢語的冷思考[J];武漢大學學報(人文科學版);2004年04期

5 李宇明;;探索語言傳播規(guī)律——序“世界漢語教育叢書”[J];云南師范大學學報(對外漢語教學與研究版);2007年04期

6 蔣穎;;構建統(tǒng)一多民族國家語言和諧的幾個問題[J];語言與翻譯;2010年03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陸丙甫;語言教學門內(nèi)談[J];北華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年03期

2 ;《語言教學與研究》1989年論文作者索引[J];語言教學與研究;1990年01期

3 ;《語言教學與研究》1992年總目錄[J];語言教學與研究;1993年01期

4 邵英;;情感滲透:互動性的語言教學[J];教學與管理(理論版);2006年15期

5 陳亞川;《語言教學與研究》10年——在紀念創(chuàng)刊10周年座談會上的匯報[J];語言教學與研究;1989年03期

6 ;《語言教學與研究》1991年總目錄[J];語言教學與研究;1992年01期

7 張頌;關于愉悅共鳴的思考──語言傳播雜記之十一[J];現(xiàn)代傳播;1999年02期

8 呂必松;關于語言教學的若干問題[J];語言教學與研究;1995年04期

9 ;“語言教學與研究國際學術研討會暨《語言教學與研究》創(chuàng)刊30周年慶典”在北京舉行[J];語言文字應用;2009年03期

10 ;語言教學與研究國際學術研討會暨《語言教學與研究》創(chuàng)刊30周年慶典在北京舉行[J];中國語文;2009年05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楊世章;;苗族諺語試論[A];苗學研究會成立大會暨第一屆學術討論會論文集[C];1989年

2 韋玉平;;創(chuàng)造語言教學中的愉悅變“苦學”為“樂學”[A];廣西高等教育改革與發(fā)展——《廣西高教研究》創(chuàng)刊十周年(1985-1995)論文選集[C];1996年

3 吳英成;;語言本體與語言教學接口:“語言本體知識及其教學”理論與實踐[A];“國際漢語教學理念與模式創(chuàng)新”國際學術研討會(第七屆對外漢語教學國際研討會)論文摘要集[C];2010年

4 霍陳婉媛;施仲謀;;幾個提高語言教學的要素[A];第二屆國際漢語教學討論會論文選[C];1987年

5 沈燕;韋荷雅;;談非中國文化環(huán)境中培養(yǎng)跨文化交際能力的途徑[A];第六屆國際漢語教學討論會論文選[C];1999年

6 范開泰;;論漢語交際能力的測試[A];第六屆國際漢語教學討論會論文選[C];1999年

7 武繼紅;;論學習詞典中隱喻對搭配形成的影響——基于認知語義學的搭配研究[A];中國辭書學會雙語詞典專業(yè)委員會第七屆年會論文集[C];2007年

8 徐家禎;;語言教學中的“禁忌現(xiàn)象”[A];第四屆國際漢語教學討論會論文選[C];1993年

9 米蒂;;幼兒哈尼語教學體會[A];國家教師科研基金十一五階段性成果集(云南卷)[C];2010年

10 王希杰;鐘玖英;;語言教學和對外漢語教學對話[A];語言學新思維[C];2004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陶發(fā)貴;做好苗族語文推行工作之我見[N];貴州民族報;2008年

2 羅興貴;苗族文字在社會中的應用[N];貴州民族報;2010年

3 陳芳 福建閩侯;漢語“內(nèi)冷”源于工具化語言教學[N];中華新聞報;2005年

4 曹建文;領悟母語之美[N];光明日報;2005年

5 原正軍 馬小尚;珍視母語[N];人民日報;2005年

6 華東師范大學中文系社會語言學副教授、上海市語文學會理事 李明潔;彌足珍貴的“母語自覺”[N];文匯報;2009年

7 侯紅武;母語母語誰愛你[N];山西日報;2010年

8 陳家琪 同濟大學哲學系;自我認同危機與母語的不可替代性[N];中國社會科學報;2009年

9 中國翻譯協(xié)會常務副會長、外交部外語專家 施燕華;保衛(wèi)母語,法國經(jīng)驗值得借鑒[N];人民日報海外版;2010年

10 曉郁;善待母語[N];江西日報;2004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劉寶權;跨文化交際能力與語言測試的接口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04年

2 王淑艷;外來人口與廣州市語言狀況關系研究[D];廣東外語外貿(mào)大學;2006年

3 李芳蘭;現(xiàn)代漢語語義韻的理論探索與習得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11年

4 陳亞鳳;中港新三地的語言規(guī)劃與新加坡本位小學語文課程研究[D];復旦大學;2007年

5 譚志滿;文化變遷與語言傳承[D];中央民族大學;2005年

6 薛常明;英語母語者對漢語非賓格動詞的第二語言習得研究:檢驗“非賓格陷阱假設”[D];廣東外語外貿(mào)大學;2005年

7 王駿;字本位與認知法的對外漢語教學[D];華東師范大學;2006年

8 張曉路;沉浸式項目中的漢語學習者個體差異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6年

9 錢兢;面向對韓漢語教學的“還”類副詞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08年

10 魏永紅;外語任務型教學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3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葛長義;譯員在語言學習階段職業(yè)能力培養(yǎng)過程中“釋意理論”之應用[D];四川外語學院;2008年

2 劉沛富;預制語言與語言教學[D];吉林大學;2004年

3 商晶;語言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研究[D];吉林大學;2004年

4 史湘君;母語在跨語言教學中的角色分析[D];浙江大學;2004年

5 李雪梅;論任務型語言教學的發(fā)展[D];西南師范大學;2004年

6 劉列斌;通過文化教語言之探討[D];華中師范大學;2001年

7 陳小芬;留學生漢語學習策略研究[D];廈門大學;2008年

8 王里平;廣西雙語社會分析[D];廣西大學;2004年

9 王洪月;輸入假設的認知闡釋與語言教學[D];曲阜師范大學;2003年

10 張夢雅;不同敏感度的詞匯測試對語言教學的意義[D];天津師范大學;2002年



本文編號:2037240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wenyilunwen/yuyanxuelw/2037240.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wǎng)All Rights Reserved | 網(wǎng)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b0a8a***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