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屆海峽兩岸現(xiàn)代漢語問題學術研討會在澳門理工學院舉行
本文選題:現(xiàn)代漢語 + 學術研討會。 參考:《語文研究》2012年01期
【摘要】:正第六屆海峽兩岸現(xiàn)代漢語問題學術研討會于2011年11月29日至30日在澳門理工學院舉行。本屆研討會由澳門理工學院、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南開大學聯(lián)合主辦,澳門語言學會、嶺南大學、臺灣師范大學、廣州大學、商務印書館協(xié)辦,澳門語言文化研究中心承辦。研討會主題為"國語運動百年"。出席會議開幕式的有中央人民政府駐澳門聯(lián)絡辦公室文化教育部部長劉曉航,澳門高等教育輔助辦公室主任
[Abstract]:The sixth Symposium on Modern Chinese on both sides of the Taiwan Strait was held in Macao Polytechnic from 29 to 30 November 2011. The seminar was jointly sponsored by the Macao Polytechnic, the Institute of languages of the Chinese 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s, Nankai University, the Macao Linguistics Society, Lingnan University, Taiwan normal University, Guangzhou University, and the Commercial Press, The Macao language and Culture Research Centre undertakes. The theme of the seminar was "one hundred years of Mandarin Movement". The opening ceremony of the meeting was attended by Liu Xiaohang, Minister of Culture and Education, Liaison Office of the Central people's Government in Macao, and Director of the Macao Auxiliary Office for higher Education
【分類號】:H109.4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王理嘉;現(xiàn)代漢語教學改革隨想[J];教學與教材研究;1996年02期
2 王震;;現(xiàn)代漢語語氣詞研究評析[J];新鄉(xiāng)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年03期
3 趙妍;;現(xiàn)代漢語形容詞特征探究[J];遼寧教育行政學院學報;2011年05期
4 旺堆;;第十三次全國民族語文翻譯學術研討會剪影[J];民族翻譯;2009年04期
5 加曉昕;;現(xiàn)代漢語單音色彩詞的類別探討[J];天府新論;2011年05期
6 王宇衡;;論網絡語言對現(xiàn)代漢語的影響[J];現(xiàn)代語文(語言研究版);2011年08期
7 耿國鋒;;新聞專業(yè)“現(xiàn)代漢語”教改的探索[J];教育探索;2011年06期
8 孫福婷;;“找”字的語法化考察[J];現(xiàn)代語文(語言研究版);2011年07期
9 金甌;;從語言的發(fā)展分析校園流行語現(xiàn)象[J];哈爾濱市經濟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4年04期
10 申芳;;現(xiàn)代漢語體貌的相關問題述評[J];現(xiàn)代語文(語言研究版);2011年08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黃建華;;第三屆全國雙語詞典學術研討會開幕詞(代序)[A];中國辭書學會雙語詞典專業(yè)委員會第三屆年會暨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1998年
2 陳章太;;第二屆全國語言文字應用學術研討會閉幕詞[A];世紀之交的中國應用語言學研究——第二屆全國語言文字應用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1998年
3 佟樂泉;;后記[A];世紀之交的中國應用語言學研究——第二屆全國語言文字應用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1998年
4 孫現(xiàn)瑤;付莉;;《人民日報》50年來文章標題的語言變化[A];語言與文化研究(第二輯)[C];2008年
5 李志江;;談現(xiàn)代漢語通用字部首的定位[A];中國辭書論集2000[C];2000年
6 徐德寬;;現(xiàn)代漢語雙賓構造中兩個賓語的題元角色[A];第六屆漢語詞匯語義學研討會論文集[C];2005年
7 黃建華;;第二屆雙語詞典學術研討會上的開幕詞——代序[A];第二屆全國雙語詞典學術研討會暨福建省辭書學會第九屆年會論文集[C];1996年
8 應學鳳;;現(xiàn)代漢語單音節(jié)反義詞音義象似性考察[A];江西省語言學會2006年年會論文集[C];2006年
9 陳振宇;陳振寧;;怎樣計算現(xiàn)代漢語句子的時間信息[A];第二屆全國學生計算語言學研討會論文集[C];2004年
10 陳章太;;序[A];第三屆全國語言文字應用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4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記者 才華 完德;青海省第五次民族語文翻譯學術研討會在貴德召開[N];青海日報;2010年
2 本報記者 楊耕耘 見習記者 韓曉玲;現(xiàn)代漢語發(fā)展的第二次高峰[N];湖北日報;2000年
3 章紅雨;《現(xiàn)代漢語小語典》配多媒體光盤擴容[N];中國新聞出版報;2008年
4 北京師范大學,遼寧師范大學 刁晏斌;引入現(xiàn)代漢語史的觀念[N];社會科學報;2007年
5 李國華;也說“樓××”類ABB式新詞[N];語言文字周報;2010年
6 許嘉璐;為什么要把二十四史譯成現(xiàn)代漢語[N];光明日報;2004年
7 張稷;瘦身版“現(xiàn)漢”新裝上陣[N];中國新聞出版報;2008年
8 牡丹江師范學院中文系 張穎;現(xiàn)代漢語課程:著力提高學生語言素質和能力[N];中國教育報;2007年
9 林波;第九屆全國近代漢語學術研討會在溫州召開[N];人民日報海外版;2000年
10 記者 廖翊;李銳:“用方塊字深刻地表達自己”[N];新華每日電訊;2006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尹海良;現(xiàn)代漢語類詞綴研究[D];山東大學;2007年
2 顏紅菊;現(xiàn)代漢語復合詞語義結構研究[D];首都師范大學;2007年
3 劉文欣;現(xiàn)代漢語責訓句研究[D];黑龍江大學;2010年
4 馬春華;現(xiàn)代漢語歐化結構研究[D];安徽大學;2010年
5 安美娜;現(xiàn)代漢語高頻語素復合詞研究[D];西南大學;2010年
6 孫凡;現(xiàn)代漢語結果體研究[D];吉林大學;2012年
7 劉街生;現(xiàn)代漢語同位組構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00年
8 吳春紅;現(xiàn)代漢語位事范疇研究[D];吉林大學;2011年
9 祁峰;現(xiàn)代漢語焦點研究[D];復旦大學;2012年
10 陳鴻瑤;現(xiàn)代漢語副詞“也”的功能與認知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0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烏蘭;漢語第二語言教學中雙音節(jié)形容詞三分法分類教學理論初探[D];內蒙古師范大學;2005年
2 高俊霞;現(xiàn)代漢語方式賓語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06年
3 伍靖;現(xiàn)代漢語中的英語借詞研究[D];廣西大學;2008年
4 齊麗娟;現(xiàn)代漢語泛義動詞探析[D];南京師范大學;2008年
5 夏軍;現(xiàn)代漢語省略系統(tǒng)研究[D];山西大學;2004年
6 張凌;現(xiàn)代漢語語序與修辭關系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07年
7 白金蓮;以蒙古語為母語的學生漢語學習中的離合詞問題研究[D];內蒙古師范大學;2007年
8 曾凡云;副詞在通知類行政公文中的運用考察[D];華中師范大學;2007年
9 趙明琴;現(xiàn)代漢語性質詞的語義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08年
10 熊可嘉;新時期現(xiàn)代漢語中的舊詞新義研究[D];四川師范大學;2008年
,本文編號:2011028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wenyilunwen/yuyanxuelw/20110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