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統(tǒng)功能語言學個體化研究的動因及哲學指導思想
本文選題:個體化 + 系統(tǒng)功能語言學。 參考:《現(xiàn)代外語》2012年04期
【摘要】:近10年來,J.R.馬丁力圖突出個體化研究的重要性,把系統(tǒng)功能語言學對語言使用的關注進一步轉向語言使用者,研究社會個體如何使用話語社團所共有的表義資源,并體現(xiàn)個人的特點,從而完成個體身份的建構。這個轉向是歷來主張從社會文化角度研究語言的系統(tǒng)功能語言學堅持人本主義的一個新標志。本研究將首先解釋什么叫個體化,然后分析系統(tǒng)功能語言學重視個體化研究的動因,馬丁對個體化作了哪些研究,并探討個體化研究背后的人本主義哲學思想。
[Abstract]:In the past 10 years, J.R. Martin tries to highlight the importance of individualized research and shifts the attention of systemic functional linguistics to language users to study how social individuals use the expressive resources shared by discourse communities and reflect their own characteristics. In order to complete the construction of individual identity. This turn is a new sign of humanism in systemic functional linguistics, which has always advocated the study of language from a sociocultural point of view. This study will first explain what individualization is, and then analyze the motivation of systemic-functional linguistics to attach importance to individualized research, what research Martin has done on individualization, and explore the humanistic philosophy behind individualized research.
【作者單位】: 杭州師范大學;
【分類號】:H0-06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譚姍燕;;主位推進模式與作為聽力材料的人物介紹語篇分析[J];阿壩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5年04期
2 王惠萍;查平;;圖式知識與跨文化交際中的語篇連貫[J];安徽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年04期
3 葉云屏,梁薇薇;科技語篇中的人際功能及其表達方式[J];北京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年S1期
4 孫東菱;商業(yè)廣告英語語言的人際功能觀察和思考[J];長春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年03期
5 李京南;名詞化隱喻在語篇構建中的功能淺析[J];成都信息工程學院學報;2003年03期
6 繆道蓉;英語名詞化的認知功能研究[J];西華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5年02期
7 呂細華;抱怨信函中的主位推進[J];西華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5年04期
8 鄭小燕;;淺論語法隱喻[J];西華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5年S1期
9 劉國輝,王君;論索緒爾語言符號的任意性原則[J];重慶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年02期
10 薛靜;賀蓉;王慶光;;論語篇的銜接和諧與連貫程度[J];重慶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年03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7條
1 陳華;;從主位結構角度對比分析英語語篇[A];福建省外國語文學會2005年年會暨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5年
2 LIU Caiyun (College of Foreign Languages and Cultures, Xiamen University, Xiamen);The Comparison between Chomskyan Transformal Linguistics and Hallidayean Functional Linguistics[A];福建省外國語文學會2005年年會暨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5年
3 易靜;;從系統(tǒng)功能語法角度分析閱讀理解錯誤[A];福建省外國語文學會2005年年會暨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5年
4 彭菲;;學術論文提要的主位推進模式分析[A];福建省外國語文學會2006年年會暨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上)[C];2006年
5 侯春杰;;教師語言的人際功能[A];福建省外國語文學會2006年年會暨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上)[C];2006年
6 方言清;;英語環(huán)保類新聞的語篇功能分析[A];福建省外文學會2007年會暨華東地區(qū)第四屆外語教學研討會論文集[C];2007年
7 鄒冬心;;阿語報紙硬新聞語篇的主位推進模式[A];當代阿拉伯問題研究——“當代阿拉伯問題”國際研討會論文集[C];2005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王道英;“這”、“那”的指示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03年
2 李晟宇;呢字疑問句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04年
3 魏在江;英漢語篇連貫認知對比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4年
4 張平;“A點兒+V”與“V+A點兒”[D];湖南師范大學;2004年
5 周蕓;新時期文學跨體式語言的語體學研究[D];復旦大學;2004年
6 宋永圭;現(xiàn)代漢語情態(tài)動詞“能”的否定研究[D];復旦大學;2004年
7 徐健;銜接、語篇組織和連貫[D];復旦大學;2004年
8 侯國金;語用標記等效原則[D];上海外國語大學;2004年
9 陳海慶;語篇連貫:言語行為模式[D];東北師范大學;2005年
10 劉偉;現(xiàn)代漢語代詞隱現(xiàn)的動態(tài)研究[D];北京語言大學;2005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車彤波;大學英語教學中小組活動對學生口語交際能力培養(yǎng)的作用[D];東北師范大學;2002年
2 公丕民;英語中語言轉述的功能視角[D];曲阜師范大學;2002年
3 房紅梅;人際隱喻與言語行為理論的互補性[D];蘇州大學;2002年
4 潘月洲;[D];蘇州大學;2002年
5 張武江;從主/述位看科技英語翻譯[D];重慶大學;2002年
6 鄧曉明;話語分析與商務談判[D];哈爾濱工程大學;2002年
7 馬宇立;體裁分析:中文脫口秀的開頭與結尾[D];中國人民解放軍外國語學院;2003年
8 谷峪;非典型印刷廣告的隱喻實現(xiàn)方式[D];東北師范大學;2003年
9 宋潤娟;從文化角度看語篇翻譯中的連貫對等[D];東北師范大學;2003年
10 余清秀;語篇銜接語與閱讀理解[D];西南交通大學;2003年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王春玲;;淺談系統(tǒng)功能語言學科學性與適用性的辯證關系[J];科技信息;2011年17期
2 王楠;;系統(tǒng)功能語言學視角下的情景語境探究[J];沈陽工程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年02期
3 王勇;徐杰;;系統(tǒng)功能語言學與語言類型學[J];外國語(上海外國語大學學報);2011年03期
4 劉曉曉;;基于系統(tǒng)功能語言學的元功能理論對《我和你》的語篇分析[J];黑龍江生態(tài)工程職業(yè)學院學報;2011年04期
5 吳甜甜;;CNN關于廣電總局近日加強地方電視臺節(jié)目審查報道的批評性話語分析[J];文學界(理論版);2011年07期
6 梁宇航;;Royce符際互補理論的不足探討——概念符際互補框架存在的問題與修正[J];中山大學研究生學刊(社會科學版);2011年01期
7 吳格奇;;學術論文的及物性結構與人際功能研究[J];寧夏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1年04期
8 辛志英;黃國文;;系統(tǒng)功能普通語言學發(fā)展五十年回顧[J];外語教學;2011年04期
9 蘇珊·霍德;;語類的意義重要嗎?——不同流派背景下學術論文引言部分的研究[J];北京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年02期
10 韓效偉;;從態(tài)度系統(tǒng)看《論語》《學而》篇的評價意義[J];語文學刊;2011年12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條
1 胡壯麟;;發(fā)展中國特色的語言理論研究——紀念高名凱先生誕生100周年[A];高名凱先生學術思想研討會——紀念高名凱先生誕辰100周年論文集[C];2011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條
1 盛玉麒 山東大學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語料庫方法:語言學研究的范式轉型[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1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8條
1 房紅梅;言據性的系統(tǒng)功能研究[D];復旦大學;2005年
2 趙俊海;阿爾茨海默癥患者話語的系統(tǒng)功能語言學研究[D];西南大學;2012年
3 李曙光;巴赫金超語言學理論的重新語境化及其在書面新聞語篇分析中的應用[D];南京師范大學;2007年
4 劉輝;現(xiàn)代漢語事件量詞的語義和句法[D];上海師范大學;2009年
5 陳俊和;現(xiàn)代漢語“X+們”的語義功能研究[D];復旦大學;2009年
6 周清艷;現(xiàn)代漢語中“V個N/VP”結構與隱性量研究[D];北京語言大學;2009年
7 鄭元會;翻譯中人際意義的跨文化建構[D];山東大學;2006年
8 王品;人稱系統(tǒng)中詞匯與語法的互補[D];復旦大學;2011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馬敏霞;系統(tǒng)功能語言學和關聯(lián)理論的互補性研究[D];蘇州大學;2006年
2 陳麗;從系統(tǒng)功能語言學角度剖析語境在語篇連貫中的作用[D];中國石油大學;2008年
3 丁麗鳳;論翻譯中人際意義的建構[D];江西師范大學;2008年
4 孔亞明;歧義之系統(tǒng)功能語言學研究[D];蘇州大學;2005年
5 張U,
本文編號:1947395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wenyilunwen/yuyanxuelw/19473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