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漢語方言特殊稱謂現(xiàn)象的文化思考
本文選題:漢語方言 + 特殊稱謂 ; 參考:《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2年32期
【摘要】:漢語稱謂,是在漢民族文化的沃土上形成和發(fā)展起來的,在形成和發(fā)展的過程中,它廣泛吸取了漢民族豐富的文化營養(yǎng)。本文從文化的視角,分析了鄂東方言特殊稱謂現(xiàn)象的原因,以揭示其文化內(nèi)涵。而隨著時代的發(fā)展和社會的進步,對其變化趨勢進行了探討。
[Abstract]:Chinese appellation is formed and developed on the fertile soil of the Han nationality culture. In the process of 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it widely absorbs the rich cultural nutrition of the Han nationalit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ulture,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auses of the special appellation in Eastern Hubei Province, in order to reveal its cultural connotation.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imes and the progress of the society, it is to it. The trend of change is discussed.
【作者單位】: 黃岡師范學院;
【分類號】:H17
【參考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2條
1 湯云航,趙淑芬;漢語親屬稱謂語與傳統(tǒng)倫理文化[J];承德民族師專學報;2001年03期
2 王振興;;淺論中國漢語親屬稱謂[J];黑河學刊;2011年05期
【共引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陳麥池;;論顏色的跨文化差異及其傳播[J];安徽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年01期
2 陳麥池;張君;;論習語的跨文化差異及其傳播[J];安徽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年04期
3 曹陽;;談俄漢民族特殊的文化現(xiàn)象——數(shù)字文化[J];鞍山師范學院學報;2006年01期
4 蘇春梅;;以“食”論理的語言范式和文化傳統(tǒng)[J];邊疆經(jīng)濟與文化;2009年10期
5 程偉;劉波;;以漢字教學為例論對外漢語教材[J];才智;2009年12期
6 趙偉國;;淺談漢語商標詞的文化象征義[J];長春師范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9年01期
7 趙燕華;阮氏秋香;;當代漢越家庭稱謂語面稱對比研究[J];重慶文理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年06期
8 陸亞芳;;漢語稱謂語的文化內(nèi)涵[J];東華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年02期
9 戴連云;;從文化意象析“枕頭風”的翻譯[J];四川文理學院學報;2008年06期
10 陳鴻;;出土秦系文獻親屬稱謂語研究[J];閩江學院學報;2010年06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2條
1 楊青新;;《爾雅·釋親》的文化說解[A];《國學論衡》(第四輯)[C];2007年
2 孫芳琴;;中西修辭語用中的飲食文化探析[A];貴州省翻譯工作者協(xié)會第6屆會員代表大會暨2007年翻譯學術(shù)年會論文集[C];2007年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9條
1 王琪;上古漢語稱謂研究[D];浙江大學;2005年
2 奧其爾(Gongor Eldev-Ochir);蒙漢語顏色詞之國俗語義對比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07年
3 趙鐘淑;中韓現(xiàn)代親屬稱謂語研究[D];山東大學;2008年
4 何凌霞;《三國志》專名研究[D];復旦大學;2009年
5 徐小婷;晚清四大譴責小說稱謂詞語研究[D];山東大學;2009年
6 王美玲;對外漢語文化語用教學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10年
7 金菊花;朝鮮后期漢譯諺語集《耳談續(xù)纂》語言對比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10年
8 周曉燕;漢語動物詞研究[D];吉林大學;2012年
9 齊旺;臺語北部方言核心詞變異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12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朱麗艷;《左傳》與《世說新語》位移動詞比較研究[D];江西師范大學;2010年
2 林曉芝;中國飲食文化英譯的文化移植策略[D];天津理工大學;2009年
3 寧菁;語境視野中的禮儀文書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09年
4 劉芳;漢語新興族詞研究[D];沈陽師范大學;2011年
5 王曉男;沈陽市商業(yè)牌匾用語的社會語言學考察[D];沈陽師范大學;2011年
6 于穎;基于歐美留學生的漢語稱謂語教學研究[D];沈陽師范大學;2011年
7 隆超;歐美留學生漢語詞匯學習的跨文化意識調(diào)查研究[D];西南大學;2011年
8 曾偉英;中高級階段對外漢語國俗語義教學調(diào)查研究[D];西南大學;2011年
9 羅曼;隋代墓妼詞語專題研究[D];西南大學;2011年
10 金t珍;針對韓國留學生的漢語慣用語教學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1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張希玲;擬親屬稱謂習俗及其文化思考[J];邊疆經(jīng)濟與文化;2004年12期
2 孫菲陽;;淺談漢英親屬稱謂語的差異及翻譯[J];才智;2010年01期
3 潘攀;論親屬稱謂語的簡化[J];江漢大學學報;1999年04期
4 叢麗;李琳琳;;英漢親屬稱謂形式中語言性別歧視現(xiàn)象研究[J];遼寧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年03期
5 劉慧;;社會變遷與親屬稱謂的發(fā)展[J];牡丹江教育學院學報;2008年06期
6 梅勇桂;;淺議親屬稱謂的文化差異與翻譯[J];牡丹江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9年03期
7 王芝清;;漢語擬親屬稱謂詞語在日常交際中的應用[J];內(nèi)蒙古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7年S1期
8 胡珊;;淺談影響中西方親屬稱謂文化差異的因素[J];企業(yè)家天地下半月刊(理論版);2009年02期
9 許之所;車靜;;論農(nóng)村與城市親屬稱謂的泛化及差異[J];武漢職業(yè)技術(shù)學院學報;2006年03期
10 崔希亮;現(xiàn)代漢語稱謂系統(tǒng)與對外漢語教學[J];語言教學與研究;1996年02期
【相似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仲素純;;達斡爾語的親屬稱謂[J];語言研究;1985年01期
2 周小兵;;親屬稱謂與社會文化[J];廣東技術(shù)師范學院學報;1990年01期
3 史金波;西夏黨項人的親屬稱謂和婚姻[J];民族研究;1992年01期
4 郭常亮;英漢語言中親屬稱謂的文化比較[J];江西農(nóng)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年02期
5 殷平山;;山東方言中的親屬稱謂[J];農(nóng)業(yè)知識;2005年34期
6 胡珊;;淺談影響中西方親屬稱謂文化差異的因素[J];企業(yè)家天地下半月刊(理論版);2009年02期
7 周慶生;;西雙版納傣語親屬稱謂語義成分分析[J];民族語文;1990年02期
8 張麗華,羅毅;英、漢親屬稱謂的深層文化內(nèi)涵比較[J];四川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2年05期
9 尤慎;談女書中的親屬稱謂[J];湖南科技學院學報;2005年01期
10 黃蓓;崔麗珍;;山西五臺話中的親屬稱謂評述[J];金卡工程;2008年05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10條
1 董愛麗;;由“職業(yè)簡稱+親屬稱謂”構(gòu)成的稱謂詞[A];語言學論文選集[C];2001年
2 朱Z瀂,
本文編號:1878408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wenyilunwen/yuyanxuelw/18784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