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文藝論文 > 語言學論文 >

譯文讀者為中心的認知和諧原則

發(fā)布時間:2018-04-28 03:08

  本文選題:等效理論 + 認知和諧。 參考:《外語教學》2012年01期


【摘要】:通過對"等效"翻譯理論的回顧,我們認為:該理論是由翻譯理論家從譯者的立場出發(fā),來闡述譯者如何預測譯文讀者在閱讀譯文文本時產(chǎn)生的反應,但他們似乎沒有對譯者做出這種預測背后的心理動機進行深入的探討。為了揭示這個問題,筆者借鑒語用學理論和社會心理學理論,嘗試性地提出"譯文讀者為中心的認知和諧原則",來探討在翻譯過程中譯者的思維如何運作;并指出該原則的理論意義和實踐意義。
[Abstract]:Through a review of the "equivalent" translation theory, we believe that the theory is based on the translator's position to explain how the translator predicts the response of the target reader when reading the target text. However, they do not seem to delve into the psychological motives behind the translator's prediction. In order to reveal this problem, the author tries to put forward the "Translation Reader centered Cognitive Harmony principle" for reference to pragmatic theory and social psychology theory in order to explore how the translator's thinking works in the process of translation. It also points out the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significance of the principle.
【作者單位】: 華南農(nóng)業(yè)大學外國語學院;
【基金】: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翻譯課堂教學的語用學研究”[08BYY005] 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青年基金項目“語用翻譯學原理”[07JC740004] 國家公派留學訪問學者項目“語用翻譯研究”[2010844236]之階段性研究成果
【分類號】:H059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條

1 李占喜;;從關聯(lián)翻譯理論視角管窺翻譯過程的特點[J];西安外國語學院學報;2007年01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孫云;;論《紅樓夢》中的“海棠”[J];安徽文學(下半月);2008年11期

2 江君;;古代文學中女子遠嫁悲劇成因淺探[J];安康學院學報;2009年06期

3 常智勇;;《紅樓夢》對話中的間接言語行為的語境分析[J];安順學院學報;2009年01期

4 伏濤;;從《趙翼詩編年全集》看乾嘉士風與詩風[J];四川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9年01期

5 馮瑞貞;任曉霏;;從讀者反應論看跨文化翻譯中委婉意義流失的補償[J];長春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年02期

6 伏濤;;從趙翼的場屋經(jīng)歷管窺清代科舉制[J];西華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9年02期

7 邱峰;;《紅樓夢》詞語拾零[J];西華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0年05期

8 崔有為;康光明;;話中自有千層味——試用會話原則分析《紅樓夢》中的寶黛初次會話[J];重慶科技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年06期

9 朱亞輝;;《紅樓夢》中“死”義的委婉表達及英譯[J];長沙大學學報;2010年06期

10 鄧根芹,盧霞;漢語拷貝型副詞"又"的語義研究——從腦白金廣告說起[J];常熟高專學報;2003年03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條

1 張秀英;;從《紅樓夢》的英譯本看翻譯中文化差異的處理和補償[A];語言與文化研究(第九輯)[C];2011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2條

1 王前;中古醫(yī)書語詞研究[D];浙江大學;2009年

2 劉雅峰;譯者的適應與選擇:外宣翻譯過程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09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賈利波;中學語文教材中的女性價值觀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11年

2 金永錚;夢境的審美學研究[D];西北師范大學;2011年

3 亓恒娜;《現(xiàn)代漢語詞典》佛源詞語研究[D];山東大學;2011年

4 沈靂;論交叉文化視野中的鏡子意象[D];廣西師范大學;2011年

5 王悅;林云銘及《楚辭燈》研究[D];四川師范大學;2011年

6 宋楠;微表情與字幕翻譯[D];哈爾濱理工大學;2011年

7 趙璐珊;論明清小說讖應敘事的文學特征及其文化內(nèi)涵[D];浙江師范大學;2011年

8 趙永超;古代漢語“快速”語義場研究[D];浙江大學;2010年

9 仝一菲;文學翻譯中譯者的顯身[D];廣西師范大學;2010年

10 米建霞;近代漢語通用個體量詞“個”的歷時研究[D];北京語言大學;2009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2條

1 李占喜;何自然;;從關聯(lián)域視角分析文化意象翻譯中的文化虧損[J];外語與外語教學;2006年02期

2 李占喜;“關聯(lián)域”視角中的互文性翻譯[J];語言與翻譯;2005年01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劉光準;言語交際的交際意圖和緊縮現(xiàn)象[J];外語學刊;1989年03期

2 方直;交際意圖與話語之間的關聯(lián)性[J];山東外語教學;1998年03期

3 毛哲詩;;相聲語言里的關聯(lián)性體現(xiàn)[J];修辭學習;2005年06期

4 徐勇前;;關聯(lián)理論的交際觀對翻譯行為的詮釋[J];貴州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年04期

5 鄭書云;交際意圖的語用分析[J];洛陽工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1999年02期

6 林波;交際意圖的語用認知新探[J];外語教學;2002年03期

7 閻玉濤;語用翻譯策略研究[J];山東教育學院學報;2005年04期

8 林波;源認知域中的意圖傳遞及其關聯(lián)[J];外語與外語教學;2002年08期

9 孫曉曦;王同順;;論從交際行為角度看第二語言語用能力的發(fā)展[J];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學報;2007年04期

10 鐘達祥;;試論翻譯策略的使用[J];江西財經(jīng)大學學報;2007年03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李占喜;;譯文讀者為中心的認知和諧原則的語用學視角(英文)[A];Proceedings of FIT Fourth Asian Translators' Forum[C];2005年

2 陸剛;;等效理論張力下的翻譯認同[A];福建省首屆外事翻譯研討會論文集[C];2007年

3 宋瀟瀟;;交際意圖與認知語境[A];第六屆中國跨文化交際研究會年會論文摘要匯編[C];2005年

4 李占喜;;文化意象翻譯中缺損現(xiàn)象補償?shù)年P聯(lián)論視角[A];中國英漢語比較研究會第八次全國學術研討會論文摘要匯編[C];2008年

5 馬剛;;網(wǎng)絡上的新聞翻譯初探[A];國際譯聯(lián)第四屆亞洲翻譯家論壇論文集[C];2005年

6 楊若東;李莉;;語言意義、交際意義與翻譯基本問題研究——兼論直譯與意譯之爭[A];國際譯聯(lián)第四屆亞洲翻譯家論壇論文集[C];2005年

7 方碧月;;整合中的幽默及其審美機制[A];福建省外國語文學會2006年年會暨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上)[C];2006年

8 陳夢晴;;也談“言外之意”[A];2007年福建省辭書學會第18屆年會論文提要集[C];2007年

9 李琪;;關聯(lián)理論:闡釋幽默的新視角[A];江西省語言學會2006年年會論文集[C];2006年

10 王晉瑞;;關聯(lián)理論視閾下的摹狀詞指稱賦值研究[A];山西大學2008年全國博士生學術論壇(科學技術哲學)[C];2008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6條

1 李占喜;翻譯過程的關聯(lián)—順應研究—文化意象處理舉隅[D];廣東外語外貿(mào)大學;2005年

2 張穎;回應交際的動態(tài)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09年

3 徐慈華;選擇與適應[D];浙江大學;2007年

4 張峰輝;基于動態(tài)性認知的語用預設研究[D];浙江大學;2009年

5 彭建武;語言轉(zhuǎn)述現(xiàn)象的認知研究[D];復旦大學;2003年

6 申智奇;刻意曲解:言語交際中的語用策略[D];廣東外語外貿(mào)大學;2004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徐勇前;關聯(lián)理論的交際觀對翻譯行為的詮釋[D];貴州師范大學;2005年

2 劉可;[D];電子科技大學;2004年

3 向小明;交際意圖與跨文化交際能力培養(yǎng)[D];湘潭大學;2006年

4 李健宜;等效理論在廣告翻譯中的應用[D];中國海洋大學;2010年

5 肖超;從等效理論看《威尼斯商人》中的典故翻譯[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1年

6 趙潔;關聯(lián)理論框架下的模糊語言現(xiàn)象[D];河北大學;2005年

7 聶泳華;從交際學角度看同聲傳譯的質(zhì)量評估[D];廣東外語外貿(mào)大學;2005年

8 劉婷婷;廣告語篇互文性的關聯(lián)理論解釋[D];廣西師范大學;2006年

9 蔣婷婷;從關聯(lián)理論角度分析口譯的聽力理解[D];上海外國語大學;2008年

10 王愛玲;從關聯(lián)理論看《水滸傳》稱謂語的翻譯[D];首都師范大學;2006年



本文編號:1813500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wenyilunwen/yuyanxuelw/1813500.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wǎng)All Rights Reserved | 網(wǎng)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5678a***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