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詩歌誦讀教學中的幾點問題談起
本文選題:詩歌創(chuàng)作 切入點:誦讀教學 出處:《語文建設(shè)》2012年07期
【摘要】:正近年來,我們開設(shè)了詩歌誦讀課,在課上遇到了諸多問題,引起了我們對于詩歌及其誦讀問題的重視與思考。問題一:學生誦讀的語調(diào)極為平淡乏味,最基礎(chǔ)的停頓、重音、語速也把握不準,更不要說依據(jù)情感的變化與韻律美的需要對其作細微的處理了。這是一個普遍的問題,包括專業(yè)為漢語言文學的學生。
[Abstract]:In recent years, we have set up a poetry recitation course, in which we have encountered many problems, which have aroused our attention and thinking about poetry and its recitation. Problem 1: the tone of the students' recitation is extremely dull, the most basic pause, stress. The speed of speech is also uncertain, let alone the need for subtle treatment of emotional changes and rhythmic beauty. This is a common problem, including students majoring in Chines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作者單位】: 黑龍江省牡丹江師范學院文學院;
【基金】:黑龍江省新世紀高等教育教學改革工程項目(2011)“基于‘以學生為中心’理念的現(xiàn)代漢語課程教學改革的研究與實踐”和“中華經(jīng)典誦寫講理論與實踐” 牡丹江師范學院教改項目“10-XY11090”和“11-XJ12008”的研究成果之一
【分類號】:H193
【相似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梅丹理;楊宗澤;;《吉狄馬加詩選》譯序[J];中國詩歌研究動態(tài);2011年01期
2 李紅綠;;論朱湘譯詩選本的詩學傾向[J];常州工學院學報(社科版);2011年03期
3 陳芳;;辨“古音韻至諧說”——兼談古音學研究的立論基礎(chǔ)[J];福建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1年04期
4 廖紅;;梁實秋與徐志摩翻譯思想之比較[J];攀枝花學院學報;2011年04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3條
1 ;“思想之狐”的認知語言學分析——兼論詩歌創(chuàng)作的認知規(guī)律[A];第四屆全國認知語言學研討會論文摘要匯編[C];2006年
2 黃華;;從認知語言學視角分析詩歌創(chuàng)作的認知規(guī)律——以“思想之狐”為例[A];第四屆全國認知語言學研討會論文摘要匯編[C];2006年
3 陳芳;;辨“古音韻至諧說”——兼談古音學研究的立論基礎(chǔ)[A];福建省辭書學會第五屆會員代表大會暨第十九屆年會論文集[C];2009年
相關(guān)重要報紙文章 前3條
1 傅浩;詩歌翻譯對詩歌創(chuàng)作的影響[N];中華讀書報;2004年
2 諾爾烏薩;蔚藍的天空[N];涼山日報(漢);2010年
3 沈景春;滿文,一個民族的身影[N];中國文化報;2011年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2條
1 周瑞敏;詩歌含義生成的語言學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08年
2 吳,
本文編號:1669488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wenyilunwen/yuyanxuelw/16694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