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文藝論文 > 語言學論文 >

吳宓倡導的博雅外語教育的課程體系探究

發(fā)布時間:2018-02-25 04:16

  本文關鍵詞: 吳宓 博雅外語教育 課程體系 出處:《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年06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摘要】:參考《吳宓自編年譜》及《吳宓日記》,以吳宓留學選修課程勾勒出哈佛大學比較文學系20世紀20年代的課程體系概貌,又以北大英文學系1924-1925年度開設的課程為例,分析了我國當時外文專業(yè)課程體系的特點。通過與上述兩個課程體系的比較,從而對吳宓擬定的清華早期外文系博雅外語教育的課程體系作了實證研究。
[Abstract]:Referring to Wu Mi's chronology and Wu Mi's Diary, this paper outlines the course system of Harvard University's Department of Comparative Literature in 1920s, taking Wu Mi's elective course as an example, and taking the course offered by the Department of English at Peking University in 1924-1925 as an example.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urriculum system of foreign language major in China at that time and makes an empirical study on the curriculum system of liberal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in the early foreign language department of Tsinghua University by comparing it with the above two curriculum systems.
【作者單位】: 陜西師范大學外國語學院;
【基金】:陜西師范大學2011年教師教育科研項目“創(chuàng)建自主、互動、研究型的英語課程教學模式”階段性研究成果
【分類號】:H09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2條

1 呂敏宏;劉世生;;會通中西之學 培育博雅之士——吳宓先生人文主義外語教育思想研究[J];外語教學與研究;2011年02期

2 陳雪芬;;吳宓外語教育思想和實踐之探析[J];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年06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胡小君;淺論民國時期教會中學的英語教學[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2年02期

2 景秀輝;;近代中國英語教學對當今雙語教學的啟示[J];安徽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年01期

3 門紅麗;;精神危機中的堅韌——淺析《吳宓日記》[J];安徽文學(下半月);2008年08期

4 方習文;;《惠的風》和一群徽州文人[J];安徽文學(下半月);2009年10期

5 陳平原;;知識、技能與情懷(下)——新文化運動時期北大國文系的文學教育[J];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0年01期

6 張日美;;無抵觸理論與我國公共英語教學[J];北京交通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年02期

7 張德旺;韓芳;;五四時期留美歸國知識分子群體簡論[J];北方論叢;2008年04期

8 趙建永;;湯用彤先生宗教學研究手稿初探[J];北京大學研究生學志;2005年02期

9 左玉河;;中國現(xiàn)代大學研究院制度的創(chuàng)建[J];北京大學教育評論;2010年03期

10 李秀娟;;大學英語教材出版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編輯之友;2012年03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4條

1 吳小瑋;;庚款留美生的留學生活及其影響——以胡適、吳宓為中心[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2)——中國教育思想史與人物研究[C];2009年

2 金富軍;;清華學校改辦大學過程述評[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15)——中國學校史志[C];2009年

3 高曉芳;;指稱外語的詞語演變及其原因[A];第四屆全國語言文字應用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5年

4 陳越;;論白璧德新人文主義與吳宓的道德批評模式的現(xiàn)代價值——兼論文學批評的道德責任[A];“文學倫理學批評:文學研究方法新探討”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5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華維芬;我國高校英語專業(yè)綜合英語教材任務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2 劉珊珊;新民·新知·新文化:《新民叢報》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3 魏芳;語言教育規(guī)劃視角中的大學外語教育政策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4 方成智;艱難的規(guī)整[D];湖南師范大學;2010年

5 徐斯雄;民國大學學術評價制度研究[D];西南大學;2011年

6 潘水萍;古典主義在中國[D];暨南大學;2011年

7 張惠;“理論旅行”——“新批評”的中國化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1年

8 蔣玉梅;大學英語女教師的職業(yè)生涯發(fā)展研究[D];南京大學;2011年

9 劉秀俊;“中國文化的海外媒介”[D];山東大學;2010年

10 張善軍;信息技術環(huán)境下大學英語多元互動教學模式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1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劉佳佳;民國時期我國自編初中英語教科書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2 王國祥;主體參與型教學在英語報刊閱讀中的應用研究[D];西北民族大學;2010年

3 謝艷;關于中學英語教師與外籍教師合作教學的實證研究[D];西北民族大學;2010年

4 張多獻;任務型語言教學在初中英語口語課中的應用[D];西北民族大學;2010年

5 舒暢;論梁啟超與清華國學院[D];福建師范大學;2010年

6 王玨榮;論學衡派的中西文化觀[D];福建師范大學;2010年

7 劉欣;對中國大學英語教材歷史發(fā)展的思考[D];東北財經(jīng)大學;2010年

8 李萌;原型批評視野下《高老莊》與《還鄉(xiāng)》之比較研究[D];西北大學;2011年

9 孔云軍;大學英語新手教師專業(yè)發(fā)展的問題與對策[D];西南大學;2011年

10 唐聽雨;以聽說任務為基礎的交際法課堂中的詞匯習得[D];浙江大學;2010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2條

1 陳其心;回憶吳宓先生[J];楚雄師專學報;1999年02期

2 劉潤清;許國璋教授與英語教育[J];外語教學與研究;1995年01期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條

1 王泉根;[N];中華讀書報;2004年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伍立楊;窮途上的人生銷磨——讀《心香淚酒祭吳宓》[J];當代文壇;1997年05期

2 張永社;吳宓先生為人點滴[J];中學歷史教學參考;1994年05期

3 金梅;論毛彥文之不嫁吳宓[J];文學自由談;2000年01期

4 袁久紅,李冬梅;略論吳宓對中國傳統(tǒng)人文精神的闡揚[J];東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2年03期

5 劉黎紅;論吳宓留學前的文化經(jīng)歷與其文化取向的關系[J];青島大學師范學院學報;2005年01期

6 徐葆耕;吳宓:孤獨的強者——紀念吳宓誕辰一百周年[J];百科知識;1994年09期

7 胡其柱;吳宓與《學衡》[J];貴州文史叢刊;2002年02期

8 劉克敵;吳宓評茅盾和徐志摩[J];泰安師專學報;2002年01期

9 鄭家建,吳金喜;清華國學研究院時期吳宓的事功與學術[J];文藝理論研究;2004年05期

10 龍文懋;一個現(xiàn)代堂吉訶德的命運——吳宓及其文化保守主義[J];北方論叢;1998年04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陳義平;潘海波;方昕;陳建中;;大學化學專業(yè)創(chuàng)業(yè)型人才培養(yǎng)的課程體系探索[A];中國化學會第27屆學術年會第17分會場摘要集[C];2010年

2 尹光福;林江莉;;生物醫(yī)學工程專業(yè)(生物醫(yī)學材料類)課程體系的探索與實踐[A];中國生物醫(yī)學工程進展——2007中國生物醫(yī)學工程聯(lián)合學術年會論文集(下冊)[C];2007年

3 馬小軍;張麗娟;;中國人民大學商學院實驗教學體系建設的探索和實踐[A];北京高教學會實驗室工作研究會2007年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7年

4 馬小軍;張麗娟;;中國人民大學商學院實驗教學體系建設的探索和實踐[A];著力提高高等教育質(zhì)量,努力增強高校創(chuàng)新與服務能力——北京市高等教育學會2007年學術年會論文集(上冊)[C];2008年

5 王雁凌;張粒子;麻秀范;;電氣類專業(yè)課程體系增設經(jīng)濟類課程的思考[A];第6屆全國高等學校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yè)教學改革研討會論文集(上冊)[C];2009年

6 許艷華;;《會計信息化基礎》課程項目化教學內(nèi)容體系的構建[A];第九屆全國會計信息化年會論文集(下)[C];2010年

7 韓艷;秦煥美;關宏志;邵芳芳;;軌道交通課程體系研究[A];土木建筑教育改革理論與實踐(第12卷)[C];2010年

8 吳淼;李閃;張光宇;;機械基礎系列課程改革研究與實踐[A];面向21世紀的圖學教育——第十二屆全國圖學教育研討會暨第三屆制圖CAI課件演示交流會論文集[C];2000年

9 余學鋒;蔡文菊;韓冰;;高等體育院校課程體系的狀況與分析[A];第七屆全國體育科學大會論文摘要匯編(一)[C];2004年

10 劉文耀;王晉疆;;“光電信息工程”學科專業(yè)課程體系的構建[A];光電技術與系統(tǒng)文選——中國光學學會光電技術專業(yè)委員會成立二十周年暨第十一屆全國光電技術與系統(tǒng)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5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肖玉華 盧惟;構建適應新世紀發(fā)展的課程體系[N];光明日報;2000年

2 記者 朱振岳;構建少兒校外教育課程體系[N];中國教育報;2001年

3 徐少虹;國際化軟件教育課程體系全面啟用[N];中國高新技術產(chǎn)業(yè)導報;2003年

4 董康;無錫應急避難教育進中小學課堂[N];中國教育報;2008年

5 廖鎮(zhèn)卿 叢峰 熊芊 李揮;在新的歷史征程中再創(chuàng)輝煌[N];中國教育報;2008年

6 趙建永 北京大學哲學博士后流動站 天津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湯用彤、吳宓與天人學會(上)[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1年

7 中國科技大學理科人才培養(yǎng)基地;現(xiàn)代人才需要的課程體系[N];光明日報;2003年

8 劉自立;讀吳宓書一隅[N];團結報;2000年

9 盧可思;吳宓與他的“性情詩”[N];中華讀書報;2005年

10 ;既保守又浪漫的吳宓[N];中華讀書報;2000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胡弼成;高等學校課程體系現(xiàn)代化研究[D];廈門大學;2004年

2 羅堯成;我國研究生教育課程體系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5年

3 朱飛;我國展示設計專業(yè)本科課程體系研究[D];南京藝術學院;2010年

4 秦永杰;基于核心能力的臨床醫(yī)學專業(yè)學位碩士課程體系構建研究[D];第三軍醫(yī)大學;2012年

5 王東光;口腔醫(yī)學專業(yè)人才培養(yǎng)方案及系列課程綜合改革研究[D];第四軍醫(yī)大學;2005年

6 蔣書麗;論吳宓中西融合的文化理想與實踐[D];華東師范大學;2005年

7 許瑞勛;中國體育教師教育的改革審視與創(chuàng)新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07年

8 孫媛;現(xiàn)代性視域中的吳宓詩學思想研究[D];山東大學;2009年

9 孟凡莉;我國藥學技術人員繼續(xù)教育的理論與實證研究[D];沈陽藥科大學;2009年

10 劉黎紅;“調(diào)和論”與文化改造的理論和實踐[D];南開大學;2003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勞海苗;熱帶醫(yī)學專業(yè)課程體系建立與培訓方式的研究[D];第一軍醫(yī)大學;2004年

2 肖鴻雁;我國高校德育課程體系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06年

3 汪東;西安市普通高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現(xiàn)狀調(diào)查與對策分析[D];陜西師范大學;2008年

4 肖之嶺;構建我國高校龍舟運動課程體系的研究[D];武漢體育學院;2009年

5 祖桂玲;成人高等教育實施學分制問題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7年

6 張浩;構建高師體育分層結構式課程體系的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4年

7 劉建清;石化學院高職數(shù)學教學改革與實踐[D];西北師范大學;2005年

8 張亮;惠民縣第一實驗學校課程體系構建的實踐探索[D];山東師范大學;2006年

9 譚廣;我國體育教育訓練學碩士研究生課程體系探究[D];湖南師范大學;2007年

10 肖章柯;我國高校地學類專業(yè)通識教育課程設置研究[D];中國地質(zhì)大學(北京);2008年



本文編號:1532972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wenyilunwen/yuyanxuelw/1532972.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wǎng)All Rights Reserved | 網(wǎng)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68814***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