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英社會文化因素對中英大學生贊美回應策略的影響
本文關(guān)鍵詞: 社會文化因素 大學生 贊美回應策略 出處:《廣西社會科學》2012年04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摘要】:中英大學生使用的贊美回應策略在宏觀和微觀上都存在著差異。這種現(xiàn)象與雙方使用的語言和禮貌策略以及其背后所體現(xiàn)的價值觀和社會文化因素有關(guān),社會文化因素影響和決定人際交往行為,而人際交往行為則在很大程度上體現(xiàn)社會文化因素。
[Abstract]:The compliment response strategies used by Chinese and British college students are different in macro and micro aspects. This phenomenon is related to the language and politeness strategies used by both sides and the values and social and cultural factors behind them. Social and cultural factors influence and determine interpersonal communication behavior, while interpersonal communication behavior reflects social and cultural factors to a great extent.
【作者單位】: 廣東第二師范學院外語系;
【基金】:2010年廣東省教育科研“十一五”規(guī)劃研究項目(2010tjk078)
【分類號】:H0-05
【參考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條
1 于桂敏;白玫;蘇暢;;中西方價值觀差異透析[J];遼寧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年05期
【共引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盧志宏;禮貌與文化[J];安徽農(nóng)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1年03期
2 王勇;英漢禮貌的語用與文化價值差異[J];安徽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1年02期
3 劉翔;漢英禮貌用語的比較[J];成都教育學院學報;2005年11期
4 楊艷華;英漢禮貌用語差異及交際策略[J];東北電力學院學報;2003年03期
5 曲晶;中西禮貌概念對比[J];東北師大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5年06期
6 陳夏芳;跨文化交際中稱呼語的使用與語用失誤[J];東北師大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7年04期
7 俞碧芳;英語教學與英語國家社會文化背景的關(guān)系[J];福建師大福清分校學報;1998年01期
8 謝朝群;李冰蕓;;禮貌·語言·模因[J];福建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6年03期
9 徐學平;順應論與語用距離[J];外國語言文學;2005年02期
10 廖迅喬;對禮貌原則的再思考[J];外國語言文學;2005年03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5條
1 梁志堅;;禮貌原則與外貿(mào)英語函電的語氣[A];福建省外國語文學會2004年會交流論文文集[C];2004年
2 林敏;;普遍性與個性——禮貌原則在跨文化交際中的應用[A];福建省外國語文學會2006年年會暨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上)[C];2006年
3 林娜;;中英恭維語之對比研究[A];中國英漢語比較研究會第七次全國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06年
4 胡衛(wèi)平;曹瑋瑋;;從英漢文化對比的角度看“合作原則”的跨文化相對性[A];中國英漢語比較研究會第七次全國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06年
5 戴雪梅;;中國與英美文化交際中禮貌原則的異質(zhì)性[A];第七屆國際漢語教學討論會論文選[C];2002年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Zhang Xinhong;[D];廣東外語外貿(mào)大學;2000年
2 王文忠;修辭活動的民族文化特點[D];黑龍江大學;2003年
3 劉國輝;英漢請求策略理論與實證對比研究[D];復旦大學;2003年
4 侯國金;語用標記等效原則[D];上海外國語大學;2004年
5 劉根輝;計算語用學基礎(chǔ)理論及其應用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05年
6 吳平;文化模式與對外漢語詞語教學[D];中央民族大學;2006年
7 姚俊;漢英言語反諷的形式與功能一項基于電視辯論語料的語用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05年
8 陳科芳;修辭格翻譯的語用學探解[D];上海外國語大學;2006年
9 唐禮勇;中國人言語行為的社會學分析[D];浙江大學;2006年
10 蘭巧玲;俄漢語是非問句對比研究[D];黑龍江大學;2007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姜美玉;從若干漢語文化詞語看文化因素對韓國學生漢語學習的影響[D];北京語言文化大學;2000年
2 蘇立靜;答語否定間接表達的語用描寫和分析——兼談語言與文化關(guān)系[D];北京語言文化大學;2000年
3 杜新天;漢語間接表達的主要類型和手段研究[D];北京語言文化大學;2000年
4 龐影平;外語學習中文化差異的對比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00年
5 李芳;論商務談判中的禮貌語言策略[D];廣西師范大學;2000年
6 李懷奎;語用能力與禮貌原則[D];廣西師范大學;2000年
7 劉剛;禮貌原則的普遍性和特殊性[D];湖南大學;2001年
8 李紅蘭;英漢致謝語對比研究[D];曲阜師范大學;2001年
9 于秀成;從塞爾的適切條件看漢語非真誠性邀請[D];東北師范大學;2002年
10 溫秀杰;課堂教學中的非語言交際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02年
【相似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舒瓊;雷卿;;跨文化交際中的語用失誤[J];無錫職業(yè)技術(shù)學院學報;2008年01期
2 陳國勤;;社會文化因素在二語習得中的作用[J];黑龍江教育學院學報;2008年06期
3 趙曉麗;韓莉芬;;基于禮貌原則的語言性別差異[J];湖北經(jīng)濟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8年10期
4 黃瑩;;禮貌原則使用中的性別差異[J];安徽文學(下半月);2010年04期
5 翟舒;;社會文化因素對成人第二語言學習者的影響[J];繼續(xù)教育研究;2010年07期
6 呂炳洪;;漢英修辭中的文化因素漫筆[J];世界漢語教學;1987年03期
7 陳捷;;加強課外閱讀指導 提高學生綜合素質(zhì)——大學生課外閱讀現(xiàn)狀調(diào)查[J];重慶石油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1年01期
8 劉楚群;尹鐘宏;;大學生語言修養(yǎng)的提高與現(xiàn)代漢語教學新思路[J];湖南第一師范學報;2007年01期
9 李俊梅;;大學生的讀寫訓練不容忽視[J];內(nèi)蒙古民族大學學報;2007年02期
10 徐君;;論唐宋詩詞對大學生的人文教育功能[J];中國科教創(chuàng)新導刊;2007年12期
相關(guān)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記者 翟帆;百名外國大學生來華競賽漢語[N];中國教育報;2006年
2 繆迅;大學生中文教育必須進一步得到重視[N];語言文字周報;2007年
3 繆迅;讓漢語通行天下:還需百萬大學生踴躍參與[N];語言文字周報;2006年
4 本報評論員 馬蔚;不過度憂慮,也不消極對待[N];工人日報;2005年
5 程剛;北京奧運會助推漢語熱[N];科技日報;2008年
6 劉丹 滕育棟;透視漢語“內(nèi)冷外熱”的尷尬[N];中國文化報;2006年
7 陳澍;大學語文課:人文素質(zhì)教育的助推器[N];光明日報;2007年
8 金姝邋李林巖;漢語橋決賽在長開幕[N];吉林日報;2007年
9 雷振岳;漢語要自救 更要自醒自尊[N];中國改革報;2007年
10 張保平;“漢語橋”溝通五大洲[N];中國國門時報;2006年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金立;合作與會話——合作原則及其應用研究[D];浙江大學;2005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張國霞;漢維大學生道歉策略跨文化語用對比[D];新疆師范大學;2004年
2 向發(fā)意;大學語文教學與大學生人文素質(zhì)培養(yǎng)[D];湖南師范大學;2006年
3 程艷芳;中美大學生議論文中的話語標記語對比研究[D];蘇州大學;2005年
4 趙靜;大學生語言文字應用狀況的調(diào)查與分析[D];華中師范大學;2006年
5 張靜;大學生校園常用稱謂初探[D];武漢理工大學;2008年
6 賴勇強;大學生閱讀的性別偏好[D];華東師范大學;2009年
7 張蕾;大學生稱呼語使用情況調(diào)查及分析[D];華中師范大學;2004年
8 柏穎;譯者處理譯文語篇時的社會文化視角[D];廣西大學;2003年
9 張書坤;重思翻譯腔[D];西南大學;2009年
10 月梅;庫倫旗蒙古族口語使用現(xiàn)狀及其演變研究[D];內(nèi)蒙古民族大學;2009年
,本文編號:1507107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wenyilunwen/yuyanxuelw/15071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