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翻譯的認知世界和語篇翻譯的認知原則
本文關鍵詞:論翻譯的認知世界和語篇翻譯的認知原則
更多相關文章: 翻譯 認知世界 語篇 最佳相似性 認知語言學
【摘要】:對認知主體而言,存在著三個世界,即客觀世界、認知世界和語言世界,其中認知世界是客觀世界和語言世界的中介。翻譯研究與翻譯涉及的互動的多重世界,主要是兩種語言語篇的語言世界及其反映的客觀世界、認知世界,緊密相關。語篇翻譯譯者應深入分析原文文本的微觀語言世界,主要在預測目標讀者所具備的認知世界知識和解讀譯文時可能獲得的譯文識解的基礎上,根據兩種語言在語篇表達上的異同,堅持譯文與原文在語篇微觀認知世界上的最佳相似性這一語篇翻譯的認知原則,構建譯文語篇的微觀語言符號世界,借此譯文讀者便可能獲得譯者所期待的對譯文語篇的認知解讀。
【作者單位】: 南開大學外國語學院;魯東大學外國語學院;山東教育出版社;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青年項目“基于認知語言學的文本翻譯研究及應用”(13YJC740146) 山東省社會科學規(guī)劃研究項目“基于認知語言學的逆向漢英語篇翻譯模式及應用研究”(09CWXZ24)
【分類號】:H059
【正文快照】: 一、引言美國學者Tymoczko(2005)在展望未來幾十年翻譯研究發(fā)展前景時指出了七種發(fā)展趨勢,第一種就是對翻譯的定義性研究,并認為傳統(tǒng)的翻譯定義性研究在今后幾十年仍將是翻譯研究的中心領域。[1]不同語言之間的翻譯活動從根本上講是一種基于認知主體的體驗的認知活動。認知語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2條
1 沈家煊;;三個世界[J];外語教學與研究;2008年06期
2 王曉農;;論認知語言學視域下漢英語篇翻譯連貫性生成[J];中國海洋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年01期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祁芝紅;;基于概念整合理論的翻譯課程模式研究[J];安徽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年01期
2 張雪芳;;概念整合視角下隱喻表達的翻譯[J];安徽文學(下半月);2012年05期
3 馮奇;馮軍;;翻譯中的語義篩選機制[J];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年02期
4 沈兆文;;基于概念整合理論的翻譯過程分析[J];濱州學院學報;2010年01期
5 張俊;;《天凈沙·秋思》的合成空間理論解讀[J];時代教育(教育教學);2010年10期
6 生萍;;從概念整合理論角度分析網絡流行語英譯的認知過程[J];北方文學(下半月);2012年09期
7 宋瑤;;副詞“還”的行域、知域和言域[J];北方文學(下半月);2012年10期
8 于敏;;概念整合理論與中文古詩翻譯[J];湖北經濟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0年09期
9 陳傳顯;;譯者的認知能力與譯文質量[J];海南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年03期
10 王曉農;李曉平;;從認知語言學看翻譯界定及逆向漢英語篇翻譯策略[J];河北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年03期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文兵;漢英維護言語行為[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2 馮軍;論外宣翻譯中語義與風格的趨同及篩選機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3 董正存;漢語全稱量限表達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4 朱懷;概念整合與漢語非受事賓語句[D];吉林大學;2011年
5 莫啟揚;語言中的時間性及其操作[D];西南大學;2011年
6 詹碧文;現代漢語報紙新聞語言證據范疇考察[D];上海師范大學;2011年
7 張德歲;謂詞性主語與謂詞性賓語不對稱現象研究[D];安徽大學;2011年
8 曾海清;現代漢語同語式全方位研究[D];安徽大學;2011年
9 諶莉文;口譯思維過程中的意義協(xié)商概念整合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1年
10 費玉英;小寶西游[D];上海外國語大學;2007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朱瑩;旅游宣傳手冊翻譯中的隱喻、轉喻及其表達力[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2 徐靜;概念整合理論視角下《楚辭》英譯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3 董婷;從《道德經》英譯看概念整合理論對漢語典籍英譯的解釋力[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4 劉遠芳;從認知視角論詩歌隱喻的翻譯[D];河北師范大學;2011年
5 郭江靜;文學翻譯中顯化與隱化的概念整合機理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1年
6 李夢園;概念整合理論對委婉語的解讀[D];遼寧師范大學;2011年
7 凌紅;認知語言學視角下的新聞翻譯[D];溫州大學;2011年
8 陳娜;臺營方言的主觀性標記“一個”[D];廣西師范大學;2011年
9 李虹陽;從概念整合理論解讀中文平面公益廣告[D];廣西師范大學;2011年
10 張雅;《哈姆雷特》概念隱喻翻譯認知分析[D];西北師范大學;2010年
【二級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5條
1 張輝;楊波;;心理空間與概念整合:理論發(fā)展及其應用[J];解放軍外國語學院學報;2008年01期
2 王寅;;漢語“動名構造”與英語“VN構造”的對比——一項基于語料庫“吃/eat構造”的對比研究[J];外語教學;2007年02期
3 沈家煊;;李白和杜甫:出生和“出場”——論話題的引入與象似原則[J];語文研究;2008年02期
4 沈家煊;;復句三域“行、知、言”[J];中國語文;2003年03期
5 屠國元,朱獻瓏;譯者主體性:闡釋學的闡釋[J];中國翻譯;2003年06期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王紅利;;語篇翻譯的認知視角[J];外語教學;2009年02期
2 彭建武;;認知語言學對英漢翻譯的啟示[J];寧波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6年01期
3 林愛玉;;語義認知與翻譯中的擇義選詞[J];莆田學院學報;2008年06期
4 徐萬治;徐保華;;“框架(Frame)”探源及其在翻譯研究中的應用探討[J];中國石油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年05期
5 楊麗梅;;認知轉喻理論和翻譯[J];常州信息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10年02期
6 王寅;;認知語言學的翻譯觀[J];中國翻譯;2005年05期
7 楊玉娟;;完形理論與EST翻譯[J];太原大學教育學院學報;2007年03期
8 王彤彤;;新奇隱喻的認知運作機制及其翻譯[J];成才之路;2008年22期
9 吳芳;;翻譯的本質——概念整合[J];保定學院學報;2009年02期
10 肖坤學;;識解解讀:翻譯中原文理解的認知語言學視角[J];廣州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年11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田英;;淺談認知語言學翻譯觀與翻譯能力培養(yǎng)[A];貴州省翻譯工作者協(xié)會2010年年會暨學術研討會論文匯編[C];2010年
2 ;分組討論[A];第四屆全國認知語言學研討會論文摘要匯編[C];2006年
3 ;第四屆全國認知語言學研討會日程安排[A];第四屆全國認知語言學研討會論文摘要匯編[C];2006年
4 郅友昌;張曉燕;;俄羅斯認知語言學的發(fā)展[A];中國首屆“海峽兩岸俄語教學與研究學術討論會”論文集[C];2005年
5 姜志芳;;從一詞多義現象看認知語言學對意義的構建[A];第四屆全國認知語言學研討會論文摘要匯編[C];2006年
6 魏在江;;語篇轉喻[A];第四屆全國認知語言學研討會論文摘要匯編[C];2006年
7 陳維振;吳世雄;;有關范疇本質和語義模糊性的再認識[A];福建省外國語文學會2002年會論文集[C];2002年
8 王寅;;漢語“動名構造”與英語“VN構造”的對比——一項基于語料庫“吃-名/eat-N構造”的研究[A];中國英漢語比較研究會第七次全國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6年
9 刁力人;;基本范疇理論與英語詞匯教學[A];中國英漢語比較研究會第八次全國學術研討會論文摘要匯編[C];2008年
10 邱玲俊;;從認知學及哲學角度看隱喻思維[A];福建省外國語文學會2009年年會暨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9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李晶 山西財經大學;我所理解的認知語言學[N];山西經濟日報;2010年
2 張繭;語言學家來湘論道[N];湖南日報;2007年
3 吳明華;認知語言學在中國[N];中華讀書報;2005年
4 許明龍;譯事歷五載,甘苦告世人[N];中華讀書報;2009年
5 本版編輯 沈家煊 傅小蘭 蔡曙山;揭開人類心智的奧秘[N];光明日報;2006年
6 本報記者 李文生 陳海峰 實習生 趙汗青;標識缺乏規(guī)范翻譯無人監(jiān)管[N];深圳特區(qū)報;2006年
7 北京 小雪兒;東方快文[N];中國電腦教育報;2000年
8 沈建苗;企業(yè)網站應對全球化挑戰(zhàn)[N];計算機世界;2007年
9 劉穎 王東;金牌譯者(2)[N];中國圖書商報;2003年
10 本報記者 羅四,
本文編號:1245045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wenyilunwen/yuyanxuelw/12450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