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國維:“新學語”與述學文體
本文關(guān)鍵詞:王國維:“新學語”與述學文體
更多相關(guān)文章: 王國維 新學語 “疊床架屋”的漢語造型 述學文體
【摘要】:王國維雖然沒有對遭遇其他語言沖擊的漢字與漢語發(fā)表過多的看法,但他鮮明主張積極采用日譯漢詞中的"新學語"以輸入新思想。更為重要的是,他的大量翻譯采用雙音節(jié)或三音節(jié)結(jié)構(gòu)的日譯漢詞,由此構(gòu)成漢語的"疊床架屋"的漢語造型,從語言構(gòu)造內(nèi)部突破了中國原有的語句結(jié)構(gòu),從而為述學文體的解放準備了語言造型。
【作者單位】: 華東師范大學中文系;
【基金】:國家社科基金項目(08ZBW051)
【分類號】:H136
【正文快照】: 近年來,北京大學陳平原先生對“述學文體”的近現(xiàn)代變更做過很多開拓性研究,晚清以來興起的學術(shù)“演講”,對外要顧及聽眾用耳朵接受而不是用眼睛接受的現(xiàn)場瞬間性,因而演講人不能嚴守以滿足讀者視覺性的文言著述的邊界!耙(jīng)據(jù)典”的現(xiàn)代方式也打破著文體內(nèi)部的結(jié)構(gòu)!把葜v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6條
1 陳平原;現(xiàn)代中國的述學文體──以“引經(jīng)據(jù)典”為中心[J];文學評論;2001年04期
2 陳平原;分裂的趣味與抵抗的立場——魯迅的述學文體及其接受[J];文學評論;2005年05期
3 劉泉;;論王國維的“新學語”與新學術(shù)[J];文學評論;2007年01期
4 陳平原;;有聲的中國——“演說”與近現(xiàn)代中國文章變革[J];文學評論;2007年03期
5 陳平原;胡適的述學文體(上)[J];學術(shù)月刊;2002年07期
6 陳平原;胡適的述學文體(下)[J];學術(shù)月刊;2002年08期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陳平原;;知識、技能與情懷(下)——新文化運動時期北大國文系的文學教育[J];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0年01期
2 寇國慶;何言宏;;論20世紀文學趣味的歷史嬗變[J];西華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0年02期
3 陳粲;;多重視角與整體意識——關(guān)于魯迅小說文類觀念研究中的問題與方法[J];當代小說(下);2010年10期
4 崔云偉;劉增人;;2005年魯迅研究綜述[J];長江師范學院學報;2007年04期
5 周慧梅;呂霄霄;;近代中國社會教育師資的資格與檢定制度分析——以民眾學校為中心[J];教師教育研究;2012年06期
6 陳文新;;胡適的“科學情結(jié)”與新紅學的“科學方法”——論新紅學的價值取向及其得失[J];廣州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年02期
7 石群山;;演講的敘事學分析[J];江西社會科學;2011年03期
8 陳平原;;長安的失落與重建——以魯迅的旅行及寫作為中心[J];魯迅研究月刊;2008年10期
9 秦燕春;;文學教育之路徑——陳平原《從文人之文到學者之文》意義考辨[J];勵耘學刊(文學卷);2005年01期
10 亓麗;;試論梁啟超的《新中國未來記》對晚清小說的影響[J];名作欣賞;2011年35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方錫球;;全球化語境中新理性文學的應有品質(zhì)[A];東方叢刊(2002年第3輯 總第四十一輯)[C];2002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李雪梅;中國現(xiàn)代小說的音樂性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2 遲蕊;魯迅雜文詩性品格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1年
3 崔云偉;魯迅與西方表現(xiàn)主義美術(shù)[D];山東師范大學;2006年
4 王平;清末民初的語言變革與現(xiàn)代文學雅俗觀的生成[D];四川大學;2007年
5 高建青;作為政治的文學語言[D];華中科技大學;2006年
6 唐欣玉;被建構(gòu)的西方女杰[D];復旦大學;2008年
7 王光和;西方文化影響下的胡適文學思想[D];首都師范大學;2009年
8 丁穎;都市語境與魯迅上海創(chuàng)作的關(guān)聯(lián)研究[D];吉林大學;2010年
9 陳爾杰;民國北京“平民教育”的淵源與興起(1912-1920)[D];北京大學;2012年
10 韓知延(Han Jiyeon);錢鍾書:“文”與“學”之間(1929-1949)[D];北京大學;2013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狄霞晨;從英文報刊看新教傳教士對中國近代語言文學的認識[D];復旦大學;2011年
2 陳粲;魯迅小說文類觀念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11年
3 殷昊翔;魯迅的翻譯與20世紀中國現(xiàn)代文學語言的產(chǎn)生[D];蘇州大學;2011年
4 潘國華;林語堂演講及演講辭創(chuàng)作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2年
5 孔超瓊;胡適學術(shù)演講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4年
6 張耀宗;青年章太炎的文化政治思想(1897-1910)[D];廣西師范大學;2006年
7 鄭民;胡適的演講及演講辭創(chuàng)作[D];山東師范大學;2007年
8 賈海寧;廣場上的吶喊[D];山東師范大學;2008年
9 謝菲;魯迅雜文的文體特點與中學語文教學的應對策略[D];華中師范大學;2008年
10 黃健;胡適的修辭思想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08年
【二級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5條
1 葛繼圣;中文速記應用的歷史、現(xiàn)狀、問題及建議──紀念中文速記創(chuàng)始100周年[J];廣西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6年04期
2 宣炳善;大學演講與自我啟蒙[J];書屋;2005年08期
3 李佩珊,,薛攀皋;是英文問題,還是科學道德問題?[J];自然辯證法通訊;1996年04期
4 陳平原;當代中國的文言與白話[J];中山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2年03期
5 童慶炳;略論王國維的文藝思想體系及其現(xiàn)代意義[J];中國文化研究;1995年03期
本文編號:1243924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wenyilunwen/yuyanxuelw/12439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