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文藝論文 > 語言學論文 >

《太平經(jīng)》“從、自”的介詞用法及其框架結構比較

發(fā)布時間:2017-10-29 14:01

  本文關鍵詞:《太平經(jīng)》“從、自”的介詞用法及其框架結構比較


  更多相關文章: 《太平經(jīng)》 介詞 框架結構


【摘要】:通過對《太平經(jīng)》"從"和"自"的介詞用法及其框架結構的考察,發(fā)現(xiàn)介詞"從"和"自"分工較為明確,介詞"從"的使用頻率遠遠高于介詞"自"。"從"和"自"的介詞框架結構使用情況存在較大差異,"從"的句法功能和使用情況與"從"字框架結構的產(chǎn)生和發(fā)展密切相關。除介詞自身的發(fā)展演變外,"介詞框架結構"也是影響介詞發(fā)展演變和興替的重要因素之一。同時指出,道書語言具有重要的語料價值,道書的語言研究亟待加強。
【作者單位】: 天津大學文法學院;
【關鍵詞】《太平經(jīng)》 介詞 框架結構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青年基金資助項目(13YJC740104)
【分類號】:H14
【正文快照】: 漢語學界對介詞“從”和“自”的研究成果已很多,“從”、“自”的介詞用法可追溯到甲骨文。從甲骨文、金文時期一直到漢代之前,“從”字的介詞用法發(fā)生了較大變化,但“從”的介詞用例相對較少,使用頻率一直非常低。漢代可能是“從”、“自”歷時演變和更替的重要階段,本文在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2條

1 劉瑞紅;;介詞“自”和“從”歷時比較簡析[J];北京教育學院學報;2008年02期

2 馬貝加,徐曉萍;時處介詞“從”的產(chǎn)生及其發(fā)展[J];溫州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2年05期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張國華;;徐杰《生成語法的“語類”與傳統(tǒng)語法的“詞類”比較研究》述評[J];阿壩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9年02期

2 王巖;;先秦時期表結果“所以”的虛化[J];阿壩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9年03期

3 孔令梅;;道教承負說淺析[J];安徽電氣工程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6年04期

4 周剛;連詞產(chǎn)生和發(fā)展的歷史要略[J];安徽大學學報;2003年01期

5 曾維加;;道教生命哲學的內在構造及現(xiàn)代意義[J];安徽大學學報;2006年04期

6 何繼軍;;《祖堂集》“有”起首的“有NP+VP”句研究[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0年02期

7 馬春華;;假設復句和條件復句的歐化:將+主句動詞[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0年06期

8 陶振偉;;“拿”的語法化[J];安徽教育學院學報;2006年04期

9 鮑新山,張其凡;北宋名臣謝泌生平及思想述評[J];安徽史學;2005年03期

10 陶智;劉勝;;論古漢語中反身代詞的轉指用法[J];安徽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7年03期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郭敬宇;中國道教社會思想研究[D];廣西師范學院;2010年

2 張友學;句首介詞“在”的隱現(xiàn)及其對外漢教學的啟示[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3 陶勝妃;現(xiàn)代漢語謂詞修飾詞前后位置比較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4 王晶晶;《孟子》的介詞“以”[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5 付潔;道教與中國古代白話小說中的三怪系列[D];中國海洋大學;2010年

6 鄔述法;《九章算術》虛詞研究[D];江西師范大學;2010年

7 朱麗艷;《左傳》與《世說新語》位移動詞比較研究[D];江西師范大學;2010年

8 汪茉莉;“青衣”及其文化語義淺析[D];江西師范大學;2010年

9 黃嘉敏;七月十五節(jié)俗與民間傳承[D];江西師范大學;2010年

10 羅主賓;現(xiàn)代漢語“以A為B”句探究[D];廣西民族大學;2010年

【二級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4條

1 徐時儀;“打”字的語義分析續(xù)補[J];辭書研究;2001年03期

2 陳秀蘭;敦煌變文與漢語常用詞演變研究[J];古漢語研究;2001年03期

3 馬貝加,徐曉萍;時處介詞“從”的產(chǎn)生及其發(fā)展[J];溫州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2年05期

4 石毓智;;時間的一維性對介詞衍生的影響[J];中國語文;1995年01期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毛麗婭;;《太平經(jīng)》的和諧觀[J];中國道教;2006年04期

2 張鴻;;論《太平經(jīng)》的民本思想[J];中國社會歷史評論;2006年00期

3 陳衛(wèi)星;;《太平經(jīng)》作者考[J];中國文化研究;2007年01期

4 劉祖國;;《太平經(jīng)》詞語拾詁[J];中文自學指導;2008年03期

5 文格;;試論《太平經(jīng)》“三一為宗”思維模式及其意義[J];武漢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年03期

6 姜守誠;;試論《太平經(jīng)》的“解除”術[J];魯東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8年04期

7 毛麗婭;;《太平經(jīng)》蘊含的和平思想[J];宗教學研究;2009年03期

8 劉祖國;;《太平經(jīng)》校注箋疑[J];漢字文化;2010年03期

9 李建光;;論《太平經(jīng)》神仙修煉論的特征[J];前沿;2010年14期

10 劉祖國;;《太平經(jīng)》校注辨正[J];中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年04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4條

1 陳德安;;《太平經(jīng)》教化觀初探[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2)——中國教育思想史與人物研究[C];2009年

2 王倫信;;《太平經(jīng)》的教育思想[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2)——中國教育思想史與人物研究[C];2009年

3 李根蟠;;《太平經(jīng)》中的“三統(tǒng)”論和生態(tài)思想[A];中國經(jīng)濟史上的天人關系學術討論會論文集[C];1999年

4 崣中PI;;煉精化氣,結精成神——《太平經(jīng)》及《老子想爾注》之精氣觀研究[A];傳統(tǒng)中國研究集刊(第六輯)[C];2009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5條

1 四川大學道教與宗教文化研究所2012級博士生 孫瑞雪;《太平經(jīng)》的“師道”思想[N];光明日報;2014年

2 陳靜;教門內外共攜手 重修《道藏》贊中華[N];中國社會科學院院報;2004年

3 樊光春 陜西省社會科學院宗教研究所;道教組織形成年代新考[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1年

4 孫亦平 南京大學哲學系;實用與玄想兼?zhèn)涞牡澜躺眢w觀[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2年

5 鄭從彥;還原一個更加真實的道教[N];深圳特區(qū)報;2013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4條

1 史婷婷;《太平經(jīng)》哲學思想探微[D];山東大學;2009年

2 張鴻;《太平經(jīng)》政治思想研究[D];南開大學;2009年

3 李廣義;《太平經(jīng)》倫理思想研究[D];中南大學;2010年

4 劉祖國;《太平經(jīng)》詞匯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9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樂婷;《太平經(jīng)》美學思想發(fā)微[D];四川師范大學;2008年

2 孫秀娟;《太平經(jīng)》美學思想研究[D];首都師范大學;2008年

3 張遠航;論《太平經(jīng)》的倫理思想[D];黑龍江大學;2008年

4 曹靜;《太平經(jīng)》中的同義連文[D];四川大學;2006年

5 袁蘇霞;論《太平經(jīng)》中的社會和諧思想[D];華東師范大學;2007年

6 盧宏亮;論東漢儒道互補對《太平經(jīng)》的影響[D];山東師范大學;2013年

7 馬皎;《太平經(jīng)》文學研究[D];西北大學;2014年

8 李雪冰;試論《太平經(jīng)》中的“人”[D];西北大學;2013年

9 徐國焱;《太平經(jīng)》的道教神學思想研究[D];西南大學;2010年

10 孫啟鴻;《太平經(jīng)》家族倫理初探—承負、婦女與婚姻生活[D];華僑大學;2012年

,

本文編號:1113248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wenyilunwen/yuyanxuelw/1113248.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wǎng)All Rights Reserved | 網(wǎng)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06ffb***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