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文藝論文 > 藝術理論論文 >

跨文化視域下的林語堂“幽默”論

發(fā)布時間:2017-09-13 01:51

  本文關鍵詞:跨文化視域下的林語堂“幽默”論


  更多相關文章: 林語堂 幽默 跨文化 文化融通 文化創(chuàng)新


【摘要】:"幽默"是林語堂所倡導的一種獨特的文藝美學思想,曾在中國遭遇主流意識形態(tài)的強烈批判,這主要是由于當時國內的政治因素造成的。在跨文化視域下加以重新審視可知,"幽默"是中西文化交流和融通的產物,是一個中西合璧的審美范疇,對我國在全球化歷史語境中進行文化創(chuàng)新具有一定的啟示意義。
【作者單位】: 南華大學文法學院;
【關鍵詞】林語堂 幽默 跨文化 文化融通 文化創(chuàng)新
【基金】:湖南省哲學社會科學規(guī)劃項目:“林語堂文藝美學思想的現(xiàn)代人文精神”(課題編號:11YBB325) 湖南省教育廳社會科學項目:“林語堂文藝美學思想研究”(課題編號:11C1123)
【分類號】:I01
【正文快照】: 二十世紀二、三十年代,林語堂將西文“Humour”翻譯為“幽默”,在文藝界影響頗大,被認為是“幽默”在中國的首倡者,并由此而獲得了“幽默大師”的雅稱。然而,林語堂對“幽默”的大力倡導和在文藝創(chuàng)作上的身體力行也導致其與魯迅由相知而走向決裂,并招致左翼作家群對他的猛烈抨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4條

1 李英姿;;幽默的力量:《論語》半月刊折射的知識分子群體[J];首都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年01期

2 施建偉;論林語堂的幽默觀[J];社會科學;1989年11期

3 施萍;論林語堂幽默思想的批判功能[J];文藝理論研究;2004年06期

4 袁濟喜;論林語堂對幽默的解讀[J];中國文化研究;2004年01期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6條

1 范昕悅;;林語堂的編輯思想和辦刊風格[J];出版發(fā)行研究;2008年07期

2 冉苒,冉博;孔子的幽默與阿Q的精神勝利之異同思考[J];吉首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95年01期

3 劉蓉;;論張愛玲散文中幽默的真性守望[J];天水師范學院學報;2011年06期

4 李剛;;歷史變遷親歷者的精神氣質——1990年代老生代知識分子散文研究[J];江漢大學學報(人文科學版);2012年03期

5 范學新;淺析幽默廣告及其辭格運用[J];伊犁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1994年04期

6 解孝娟;;林語堂研究綜述[J];嘉興學院學報;2007年05期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3條

1 叢坤赤;林語堂生活美學觀念研究[D];山東大學;2011年

2 李良;現(xiàn)代中國“語絲體”散文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08年

3 李剛;20世紀90年代中國散文與知識分子自我認同研究[D];蘇州大學;2012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董毛毛;《論語》雜志(前期)現(xiàn)代性探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2 張弦;梁錫華散文的藝術品格[D];福建師范大學;2009年

3 薛菲;從林語堂翻譯理論對比Moment in Peking的兩個漢譯本[D];外交學院;2011年

4 馬向東;林語堂幽默理論淵源探析[D];延安大學;2011年

5 劉保慶;幽默的興起[D];華東師范大學;2006年

6 陳園園;從20世紀30年代林語堂小品文英譯中析林語堂的文化觀[D];蘇州大學;2006年

7 劉月蘭;書生意氣下的思想啟蒙[D];蘭州大學;2007年

8 于晴晴;“五四”至三十年代隨筆創(chuàng)作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07年

9 周星林;論林語堂對性靈文學傳統(tǒng)的弘揚[D];復旦大學;2008年

10 王鑒鶯;林語堂的文化態(tài)度及其在譯作《浮生六記》中的反映[D];華東師范大學;2009年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李娜;;林語堂作品復譯的原型論視角[J];山花;2011年16期

2 顏麗娟;;幽默背后的中西文化觀之一二[J];長春理工大學學報(高教版);2009年10期

3 周仕寶;林語堂的翻譯觀[J];外語學刊;2004年02期

4 王少娣;;互文性視閾下的林語堂翻譯探析[J];外語教學理論與實踐;2008年01期

5 李萍;;《浮生六記》中的文化意象與其在林語堂譯本中的再現(xiàn)[J];大家;2011年05期

6 宋雪瑩;;魯迅與林語堂翻譯理論淺較[J];濰坊教育學院學報;2006年02期

7 馬驍;;魯迅林語堂翻譯比較[J];語文學刊(外語教育與教學);2009年04期

8 董暉;;林語堂與中詩英譯[J];湖北教育學院學報;2006年12期

9 李昕燕;;林語堂英譯作品賞析[J];牡丹江大學學報;2009年04期

10 李清平;陳可培;;林語堂翻譯“美”的探究[J];宜賓學院學報;2009年05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潘耀昌;;“滑鐵盧”意味著什么——跨文化、跨門類作品解讀中的主體[A];北京論壇(2008)文明的和諧與共同繁榮——文明的普遍價值和發(fā)展趨向:“藝術的超越與文明的發(fā)展”藝術分論壇論文或摘要集[C];2008年

2 吳慧堅;;主題與主題傾向關聯(lián)性理論實踐意義辨析——以林語堂譯《記承天寺夜游》為例[A];中國英漢語比較研究會第八次全國學術研討會論文摘要匯編[C];2008年

3 賈文浩;;文學翻譯中的一個特殊現(xiàn)象——林語堂散文自譯和古文小品英譯對文學翻譯的啟示[A];國際交流學院科研論文集(第三期)[C];1996年

4 湯■;;性別話語反思:《浮生六記》與林語堂譯本例析[A];中國英漢語比較研究會第七次全國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6年

5 武媛媛;;解讀林語堂的翻譯觀點[A];福建省外國語文學會2006年年會暨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上)[C];2006年

6 李曉寧;;林語堂的美學思想方式[A];美學、文藝學基本理論建設全國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6年

7 湯君;;《浮生六記》與林語堂譯本例析:性別話語反思[A];中國英漢語比較研究會第七次全國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6年

8 楊民生;;淺談詩歌翻譯[A];貴州省翻譯工作者協(xié)會2005年會暨學術交流會論文集[C];2005年

9 魯明軍;;知識共同體:當代藝術學譜系的取向[A];2005年當代藝術與批評理論研討會論文集[C];2005年

10 李玉良;;《詩經》翻譯中的兩大難題[A];中國英漢語比較研究會第七次全國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6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鄧艮;跨文化閱讀:拋開概念的積木[N];中華讀書報;2006年

2 本報記者 王宏宇;跨文化文學理論研究的積極探索[N];中國社會科學院院報;2006年

3 外文所 文雅;跨文化的文學理論[N];中國社會科學院院報;2006年

4 胡文彬;小說母題的跨文化溯源[N];人民政協(xié)報;2002年

5 周啟超;略論現(xiàn)代斯拉夫文論研究的基本旨趣[N];中國社會科學院院報;2007年

6 美國 理查德·布勞德海德 譯 生安鋒;讓我們之間有一種交流[N];文藝報;2001年

7 高青;新視野中的比較文學研究[N];光明日報;2006年

8 柳曉;學科的“再生”[N];中國文化報;2006年

9 楊乃喬;比較文學中的文化研究[N];人民日報;2007年

10 鐘志清;跨文化之間的對話[N];文學報;2007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8條

1 胡志紅;西方生態(tài)批評研究[D];四川大學;2005年

2 王少娣;跨文化視角下的林語堂翻譯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07年

3 陶麗霞;文化觀與翻譯觀[D];上海外國語大學;2007年

4 何子章;差異及對立的終結[D];上海外國語大學;2009年

5 楊世海;撒種在荊棘[D];湖南師范大學;2013年

6 呂黎;中國現(xiàn)代小說早期英譯個案研究(1926-1952)[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1年

7 金敬紅;解構視角下翻譯中的二元對立分析[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2年

8 李穎;芬蘭的中國文化翻譯研究[D];北京外國語大學;2013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李燦;林語堂美學思想探微[D];湖南師范大學;2004年

2 李曼;林語堂翻譯思想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3 郭麗平;林語堂翻譯《浮生六記》中譯者主體性的體現(xiàn)[D];陜西師范大學;2006年

4 陳蕙荃;文學自譯研究——以林語堂《啼笑皆非》為個案[D];浙江財經學院;2010年

5 吳玲玲;翻譯家林語堂研究[D];四川大學;2005年

6 周娟;林語堂編譯《論語》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06年

7 劉福蓮;目的語文化與譯者主體性[D];湖南師范大學;2008年

8 何燕;譯家與作家的統(tǒng)一[D];上海外國語大學;2008年

9 孫振亮;林語堂翻譯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06年

10 馬秋利;譯者主體的互文性視角[D];首都師范大學;2008年

,

本文編號:840832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wenyilunwen/yishull/840832.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All Rights Reserved | 網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a115f***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