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者與我們——讀《20世紀中國藝術與藝術家》有感
本文關鍵詞:他者與我們——讀《20世紀中國藝術與藝術家》有感
更多相關文章: 美術史研究 錢崗 國藝 林風眠 現(xiàn)代藝術 劉海粟 黃賓虹 陳師曾 表現(xiàn)主義 王原祁
【摘要】:正中西美術和美術史研究可以相互借鑒與吸取。兩者都面對藝術和藝術史,都曾在歷史上相互交流并各自得益作為關系的"他者"是相互的;有隔閡,也會有相知。"他者"與"我們"的友誼與交流是人類自身的需要。新時期以來,中國相繼翻譯了蘇立文、高居愉、方聞、李鑄晉、王方宇等等有關中國美術史的著作,彼此的互訪也頻繁起來。2013年,陳衛(wèi)和、錢崗南翻譯的蘇立文《20世紀中國藝
【作者單位】: 中國藝術研究院;
【關鍵詞】: 美術史研究;錢崗;國藝;林風眠;現(xiàn)代藝術;劉海粟;黃賓虹;陳師曾;表現(xiàn)主義;王原祁;
【分類號】:J120.9
【正文快照】: 中西美術和美術史研究可以相互借鑒與吸取。兩者都面是以開放的態(tài)度,認真接待與研究“他者”,容納、交流、選對藝術和藝術史,都曾在歷史上相互交流并各自得益。作為擇,在堅持與發(fā)揚本土傳統(tǒng)的同時,敞開胸懷,認同文化藝關系的“他者”是相互的;有隔閡,也會有相知!八摺迸c術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舒士俊;美術“擴容”的喜和憂──一個美術史研究值得關注的現(xiàn)象[J];南京藝術學院學報(美術與設計版);2001年02期
2 陳池諭;滕固 美術史研究方法論之意義[J];美術;2002年10期
3 喬志強;論梁啟超"新史學"對民國時期美術史研究的影響[J];美術觀察;2004年07期
4 林木;美術史研究中失落的北京畫壇[J];藝術市場;2004年07期
5 周功華;中國現(xiàn)代美術史研究中的范式困境與方法論的突圍[J];美術研究;2005年03期
6 茹桂;;民族美術史研究的新境界 李青《古樓蘭鄯善藝術綜論》讀后[J];美術之友;2006年01期
7 李建群;;女性主義對美術史解讀的新突破——琳達·諾克林美術史研究試析[J];美術觀察;2007年07期
8 顧平;;“美術考古”:近三十年美術史研究的新轉(zhuǎn)向[J];美術觀察;2008年03期
9 張鵬;;美術史研究中的寺觀廟堂繪塑與建筑[J];美術觀察;2008年03期
10 唐吟;王丹玲;;多元的方法和視野——甘肅地域美術史研究方法斷想[J];藝術探索;2008年01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李輝武;;作為地域美術史研究方法選擇的口述美術史——一份來自《口述湖南美術史1949-2009》寫作中的體驗報告[A];中央美術學院青年藝術批評獎獲獎論文集(2011年)[C];2012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深圳特區(qū)報記者 梁婷;美術史研究要敢做“無用功”[N];深圳特區(qū)報;2013年
2 本報記者 續(xù)鴻明;《百年巨匠》:為美術史研究留下實錄文獻[N];中國文化報;2013年
3 薛永年;中國美術史研究與教育的30年[N];中國文化報;2008年
4 巫鴻 芝加哥大學藝術史系教授;巫鴻:美術史研究要強調(diào)中國與世界交互視野[N];中國社會科學報;2009年
5 陳子裳;汪悅進:美術史研究與圖像的深層理路[N];東方早報;2011年
6 高俊峰;域外中國美術史研究的可貴探索[N];河北日報;2014年
7 彭德;中國美術史研究要有國學積累[N];中國文化報;2009年
8 王犁;是畫家的遺憾 還是美術史研究者的遺憾[N];美術報;2011年
9 廣東佛山博物館館員 郭燕冰;精進中的區(qū)域美術史研究[N];美術報;2010年
10 中央美術學院教授 易英;如何看待“藝術的終結”[N];中國文化報;2011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陳旭霞;運動的形式及技術的實驗[D];上海大學;2012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3條
1 陳長田;哈斯克爾美術史研究中的贊助人角度及其對中國美術史研究的意義[D];山東師范大學;2006年
2 劉曉杰;海外中國美術史研究視角舉隅[D];華中師范大學;2014年
3 王甍;后殖民語境下的中日當代藝術比較研究[D];重慶大學;2007年
,本文編號:691174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wenyilunwen/yishull/6911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