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之光:公共表演空間與城市化進程
本文關鍵詞:城市之光:公共表演空間與城市化進程
更多相關文章: 城市化進程 表演藝術中心 藝術家 空間 中國城市 發(fā)展進程 公共藝術 戲劇學 上海 策展人
【摘要】:正今天的議題與公共表演空間有關,在公共藝術/表演空間與城市化進程關系方面,上海的城市發(fā)展進程是中國城市中最有代表性的;目前在國內(nèi),很多城市都建設了很多大規(guī)模的綜合性表演藝術中心,應該怎么辦?
【關鍵詞】: 城市化進程 表演藝術中心 藝術家 空間 中國城市 發(fā)展進程 公共藝術 戲劇學 上海 策展人
【分類號】:J124
【正文快照】: 今天的議題與公共表演空間有關,在公共藝 術/表演空間與城市化進程關系方面,上海的城市發(fā)展進程是中國城市中最有代表性的;目前在國內(nèi),很多城市都建設了很多大規(guī)模的綜合性表演藝術中心,應該怎么辦?Frie Leysen(比利時布魯塞爾國際藝術節(jié)創(chuàng)始人,2010魯爾三年展藝術總監(jiān)):二戰(zhàn)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積木;;Bansky經(jīng)紀人在紐約尋找空間[J];東方藝術;2008年20期
2 ;展事[J];東方藝術;2010年15期
3 寇明瑾;;一條街,,許多的夢想凝結(jié)——“藝術據(jù)點”北京22院街開街[J];東方藝術;2008年11期
4 呂澎;;當代藝術的境遇與變遷[J];大藝術;2011年02期
5 ;展覽·活動[J];中外文化交流;2007年10期
6 陸蕾平;;挑釁與被挑釁的藝術[J];美苑;2006年05期
7 歐寧;;人人都是策展人[J];當代藝術與投資;2007年08期
8 ;金棕櫚&金酸梅 特立獨行還是嘩眾取寵?[J];東方藝術;2010年01期
9 ;城市速遞[J];藝術與投資;2011年07期
10 馬欽忠;;藝術家作為圖像生產(chǎn)者的人文職責[J];美術觀察;2006年09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殷曼i_;;從藝術體制看藝術家的創(chuàng)造性[A];2009江蘇省美學學會年會“當代審美文化與藝術傳統(tǒng)”學術研討會會議論文集[C];2009年
2 夏昭炎;;藝術和藝術家的“頭腦”[A];《毛澤東文藝思想研究》第三輯暨全國毛澤東文藝思想研究會第三次年會論文集[C];1983年
3 付曉東;;當藝術遭遇經(jīng)濟——兼記“光·音/光陰”大山子藝術節(jié)[A];2005年當代藝術與批評理論研討會論文集[C];2005年
4 田亞洲;楊維民;;我們從哪里來?我們到哪里去?——對當代流行藝術的反思[A];2005年當代藝術與批評理論研討會論文集[C];2005年
5 金維諾;;龜茲藝術的創(chuàng)造性成就[A];龜茲學研究(第二輯)[C];2007年
6 麻顯鋼;;中國現(xiàn)當代藝術中“性”的遮蔽與張揚[A];2005年當代藝術與批評理論研討會論文集[C];2005年
7 李蘭;杜敏;;論人民生活與藝術創(chuàng)作中主客觀相結(jié)合的辯證法[A];《毛澤東文藝思想研究》第三輯暨全國毛澤東文藝思想研究會第三次年會論文集[C];1983年
8 張居華;;關于建立藝術情象學的思考[A];《毛澤東文藝思想研究》第十輯暨全國毛澤東文藝思想研究會第十四屆學術年會論文集[C];1994年
9 章潤娟;;女人的錯誤?男人的錯誤?——由肖魯《對話》及署名權(quán)爭論引發(fā)的思考[A];中央美術學院青年藝術批評獎獲獎論文集[C];2008年
10 周計武;;藝術終結(jié)的美學之思[A];城市文化與藝術審美[C];2008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楊揚;城市化進程與文學寫作的改變[N];文藝報;2004年
2 馬越;宋莊藝術大躍進[N];財經(jīng)時報;2007年
3 本報記者 程綺瑾;798遭遇更年期[N];南方周末;2007年
4 鳴鳳;省眾藝術家鄉(xiāng)村揮毫潑墨[N];山西日報;2006年
5 周舒邋蘇婭;798工廠50年:藝術與商業(yè)之間[N];第一財經(jīng)日報;2007年
6 劉冬;藝術排行榜只與價格有關[N];財經(jīng)時報;2008年
7 林山;當藝術家開始畫“股票”[N];中國文化報;2008年
8 本報記者 陳輝;義拍賑災獻愛心[N];市場報;2008年
9 朱中原;邊緣與主流[N];美術報;2008年
10 劉喻濤 本報記者 李紅興;以藝術的名義聚集[N];財經(jīng)時報;2006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隋少杰;文化傳播與藝術的機制性生成[D];四川大學;2007年
2 李必桂;藝術作為存在的根本發(fā)生[D];武漢大學;2004年
3 金敬姬;藝術—無意識的象征產(chǎn)物[D];中國美術學院;2008年
4 張激;國家藝術支持[D];中國美術學院;2008年
5 郭峰;當代中國藝術市場及其互聯(lián)網(wǎng)經(jīng)營模式研究[D];南京藝術學院;2008年
6 齊鵬;女性主義如何干預藝術史[D];中央美術學院;2007年
7 翟晶;邊緣世界[D];中央美術學院;2008年
8 李笑男;作為觀念的影像[D];中央美術學院;2009年
9 郭景華;觀看之道:作為精神史的藝術史[D];華東師范大學;2009年
10 梅漢成;覺醒與繁榮[D];東南大學;2006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黃曉琴;讓細節(jié)介入空間[D];廈門大學;2009年
2 吳少s
本文編號:552547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wenyilunwen/yishull/5525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