邁向藝術建構經(jīng)驗的藝術人類學
本文關鍵詞:邁向藝術建構經(jīng)驗的藝術人類學,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摘要】:人類學對藝術研究的重視程度逐漸提高、參與者增多;同時,"多文化之文化"視角和"多點民族志"方法,與藝術理論和美學特別是從中派生出的"文化研究"形成了更明顯的整體性把握人類建構藝術經(jīng)驗的"合流"態(tài)勢。邁向藝術建構經(jīng)驗的藝術人類學,必須參與觀察處于自然狀態(tài)中的生活世界如何建構藝術與藝術如何表述生活世界,整體性分析藝術與日常生活、實用與非實用、審美因素與非審美因素等之間的關聯(lián)。從實踐出發(fā)的關系分析是藝術建構經(jīng)驗研究的關鍵工具。邁向藝術經(jīng)驗的藝術人類學的研究有兩個主要維度:社會文化的藝術建構經(jīng)驗和藝術的社會文化建構經(jīng)驗。從這兩個維度切入,會呈現(xiàn)包括藝術邊界、藝術圈子、藝術生產(chǎn)、藝術變遷、藝術交流等在內的一系列重要研究論題。
【作者單位】: 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云南大學西南邊疆少數(shù)民族研究中心;
【關鍵詞】: 藝術人類學 藝術的本質 藝術經(jīng)驗 建構
【基金】:中央民族大學自主科研計劃項目“藝術人類學學科平臺建設”的展示平臺 “中央高;究蒲袠I(yè)務費用專項資金”資助
【分類號】:J0
【正文快照】: 一、藝術人類學為何要邁向藝術建構經(jīng)驗人類學自19世紀后期的創(chuàng)建之初,就把藝術作為研究對象的構成部分之一而將其納入研究視域并產(chǎn)生一批具有經(jīng)典意義的學術著述,而藝術理論和美學借用人類學的調查研究成果建構其理論也有上百年的歷史?梢哉f,人類學與藝術或美學之間的知識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王建民;田野工作與藝術人類學、審美人類學學科建設[J];廣西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4年05期
2 徐杰舜;楊瑩雪;;人類學家鄭元者教授[J];廣西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6年04期
3 邱春林;廖齊;;走向田野的藝術研究——中國藝術人類學學會成立大會紀實[J];南京藝術學院學報(美術與設計版);2007年02期
4 ;我刊編輯應邀出席“2010中國藝術人類學學術會議”[J];河南教育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0年06期
5 韋丹芳;;封面學者:方李莉教授[J];廣西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9年01期
6 邱春林;廖奇;;走向田野的藝術研究——中國藝術人類學學會成立大會紀實[J];民族藝術;2007年01期
7 徐杰舜,方李莉;從瓷器到窯洞的藝術——人類學學者訪談錄之二十三[J];廣西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3年04期
8 姚媛媛;圖騰神話的藝術人類學內涵[J];云南藝術學院學報;2005年03期
9 梁筱妹;方冰;;藝術人類學再思考[J];蘭州學刊;2009年S1期
10 李修建;;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與藝術人類學:2010中國藝術人類學學術會議綜述[J];南京藝術學院學報(美術與設計版);2011年01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陳文鋼;;在現(xiàn)代審美視域里談詞[A];2006詞學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一)[C];2006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安麗哲;傳統(tǒng)技藝面臨機遇與挑戰(zhàn)[N];中國文化報;2008年
2 熊曉輝 吉首大學師范學院;知識全球化時代的藝術人類學研究[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0年
3 周芳;藝術人類學學會成立[N];中國民族報;2007年
4 記者 徐漣;中國藝術人類學學會在京成立[N];中國文化報;2006年
5 記者 張微;2008年中國藝術人類學論壇暨國際學術研討會在京舉行[N];中國社會科學院報;2008年
6 記者 翟群;中外學者對話傳統(tǒng)技藝與發(fā)展[N];中國文化報;2008年
7 本報記者 王珍 俞靈;民族傳統(tǒng)技藝:新世紀的復蘇和發(fā)展[N];中國民族報;2008年
8 戴明朝;一個藝術人類學學者的美學親證[N];社會科學報;2004年
9 皇甫曉濤;當代文學人類學研究的前沿問題[N];文藝報;2006年
10 劉旭東;《DA師》的力量[N];光明日報;2003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8條
1 徐迎新;二十世紀上半葉中國學人比較美學觀的人類學分析[D];復旦大學;2004年
2 李波;審美情境與美感[D];復旦大學;2005年
3 戴明朝;美的問題:人類學個案分析[D];復旦大學;2005年
4 林新華;崇高問題的跨文化美學分析[D];復旦大學;2006年
5 黃永健;藝術文化論—藝術在文化價值系統(tǒng)中的位置[D];中國藝術研究院;2007年
6 陳元貴;儀式與審美尺度問題[D];復旦大學;2006年
7 鄭素華;審美教育行為特征的人類學探析[D];復旦大學;2008年
8 張常勇;商周青銅藝術身份認同功能研究[D];復旦大學;2008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劉曉英;藝術設計本科教育的質量保障體系研究[D];武漢理工大學;2007年
2 郭芳;文藝人類學的基本理論和本土實踐[D];蘭州大學;2007年
3 陳正府;反排“說”舞[D];中央民族大學;2007年
4 劉冬梅;大涼山彝族畢摩繪畫考察[D];四川大學;2007年
5 吳剛;梁平民間藝術的文化生態(tài)研究[D];四川大學;2007年
6 葉木桂;文藝人類學方法論[D];蘭州大學;2007年
7 黃建福;盤瑤神像畫研究[D];廣西民族大學;2008年
8 李萍;戲劇人類學及其視野下的環(huán)縣道情皮影戲[D];蘭州大學;2007年
9 吳昶;梭戛長角苗民居建筑文化及其變遷[D];中國藝術研究院;2007年
10 孟凡行;隴戛寨的民具[D];中國藝術研究院;2008年
本文關鍵詞:邁向藝術建構經(jīng)驗的藝術人類學,,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395380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wenyilunwen/yishull/3953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