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與宗教啟蒙
發(fā)布時間:2021-11-19 00:42
啟蒙是一個常說常新的話題。運用闡釋學和現(xiàn)象學的方法,在終極視域下對啟蒙進行探索,我們發(fā)現(xiàn)啟蒙包含著理性啟蒙和非理性啟蒙等多種形態(tài)。各種啟蒙都是不斷批判和顛覆的行為,其目標是捍衛(wèi)人之無法被取代的唯一性即尊嚴和自由。這是貫穿始終的一條軸線,它表現(xiàn)為理性和感性的糾纏。啟蒙過程借助于他者啟蒙和自我啟蒙兩種途徑。在中國現(xiàn)代,科學與民主幾乎成了啟蒙的代名詞,這是值得反省的,將任何具體的啟蒙運動絕對化,都會帶來啟蒙的遮蔽。啟蒙是人不斷自反的過程而非一個特定行為,有人的地方就有啟蒙。個體就在不斷除去理性對非理性的遮蔽,或者非理性對理性的遮蔽這種雙向運動中,捍衛(wèi)人的自由與尊嚴。宗教啟蒙屬于非理性啟蒙的范疇。蒂利希的“終極關切”理論在終極視域探討宗教啟蒙之于人生的重要性:作為終極關切的宗教其實就是每個人都身處其中的普遍的存在形態(tài)。宗教啟蒙就是不斷的“解蔽”,這是向人的應然狀態(tài)進發(fā)的一種努力。在無生存根基的年代,宗教啟蒙為個體人生價值的選擇提供了一種終極向度,這是宗教啟蒙永遠具有當下意義的“第一因”。
【文章來源】:華中科技大學湖北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屬院校
【文章頁數(shù)】:40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1 啟蒙的要義
1.1 “啟蒙”考
1.2 啟蒙的多樣性
1.3 啟蒙的終極目的
1.4 啟蒙的途徑
2 宗教啟蒙的提出
2.1 宗教理解
2.2 人的生存處境
2.3 終極關切與宗教啟蒙
2.4 宗教啟蒙與人性回歸
結(jié)語
注釋
致謝
參考文獻
附錄I 攻讀碩士學位期間發(fā)表的論文目錄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中國現(xiàn)代文學精神[J]. 葛紅兵. 上海社會科學院學術(shù)季刊. 2002(01)
[2]魯迅、尼采與佛教——魯迅與佛教文化關系論之一[J]. 哈迎飛. 魯迅研究月刊. 2001(01)
[3]當代中國的思想狀況與現(xiàn)代性問題[J]. 汪暉. 天涯. 1997(05)
[4]宗教境界·藝術(shù)境界·審美境界[J]. 鄒元江. 學術(shù)月刊. 1995(12)
本文編號:3503934
【文章來源】:華中科技大學湖北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屬院校
【文章頁數(shù)】:40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1 啟蒙的要義
1.1 “啟蒙”考
1.2 啟蒙的多樣性
1.3 啟蒙的終極目的
1.4 啟蒙的途徑
2 宗教啟蒙的提出
2.1 宗教理解
2.2 人的生存處境
2.3 終極關切與宗教啟蒙
2.4 宗教啟蒙與人性回歸
結(jié)語
注釋
致謝
參考文獻
附錄I 攻讀碩士學位期間發(fā)表的論文目錄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中國現(xiàn)代文學精神[J]. 葛紅兵. 上海社會科學院學術(shù)季刊. 2002(01)
[2]魯迅、尼采與佛教——魯迅與佛教文化關系論之一[J]. 哈迎飛. 魯迅研究月刊. 2001(01)
[3]當代中國的思想狀況與現(xiàn)代性問題[J]. 汪暉. 天涯. 1997(05)
[4]宗教境界·藝術(shù)境界·審美境界[J]. 鄒元江. 學術(shù)月刊. 1995(12)
本文編號:3503934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wenyilunwen/yishull/35039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