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時期大陸作家的宗教文化情結
發(fā)布時間:2021-11-01 03:48
邁入新時期以來,中國文壇出現了一批具有宗教情結的作家。隨著工業(yè)社會的發(fā)展,市場經濟的迅猛發(fā)展促進了國民物質利益的豐富,但同時也導致了國民精神中原有價值觀念與信仰體系的解體,人們開始從一體化的價值觀中分離出來,尋找適合自己棲息的精神家園。人們走過宗教被迫遺棄的時代后發(fā)現宗教并未走向衰落,它正以獨特的文化心理影響著工業(yè)化時代的蕓蕓眾生。在20世紀中國文學的潮流中,宗教也占了一席之地,我們可以看到一批與宗教文化關系密切或者有關聯的作家,他們的文學創(chuàng)作不同程度地和宗教發(fā)生了關系。宗教文化在被中國現代作家接受時,他們很少關注宗教典經習俗、宗教本質論等問題,而是看重宗教對人生的感悟和對終極價值的思考。將熱情投注在了宗教超越現實人生和現實社會方面的實際意義。宗教文化與新時期文學相結合,往往表現為一種濃烈的抒情性和深層次的隱喻性,既有悲壯崇高,悲戚自悔的伊斯蘭教精神的躍動;又有質樸淡薄、恬靜沖遠的佛家精神的書寫;更有重視家庭倫理道德,講究實際功利的儒教文化的潛在情懷。本篇文章主要從如下方面進行研究,一、運用獨立的宗教話語體系感悟宗教的本質,進而探討宗教與文學的關系。二、梳理中國現代作家對于宗教文化的思...
【文章來源】:西北大學陜西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頁數】:54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論
第一章 宗教相關定義的界定
一.宗教的內涵
二.宗教的心理學意涵
三.宗教和文學的關系
第二章 中國現代作家對于宗教文化的思考
一.宗教情結的概念
二.中國現代作家對宗教文化的思考
第三章 新時期作家的宗教文化情結
一.復合型宗教情結的作家
(一) .汪曾祺文學人生的宗教哲學底蘊
(二) .史鐵生的靈魂交響樂
二.佛教文化情結的作家
(一) .阿來筆下歷史夢幻中的藏傳佛教文化
(二) .扎西達娃永恒的生命之魂
三.基督徒北村的神性寫作
四.理想主義者張承志的心路歷程
結語
參考文獻
攻讀碩士學位期間取得的學術成果
致謝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汪曾祺文學世界的哲學思考[J]. 楊紅莉. 東疆學刊. 2004(03)
[2]汪曾祺小說中的儒、道文化精神及其現代性意義[J]. 劉明. 山東社會科學. 2003(05)
[3]解讀阿來的藏族情結[J]. 劉柳. 中外文化交流. 2003(08)
[4]通往可能之路——與藏族作家阿來談話錄[J]. 冉云飛,阿來. 西南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1999(05)
[5]理想主義與民間立場[J]. 陳思和,何清. 中山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1999(05)
[6]汪曾祺傳略[J]. 陸建華. 文教資料. 1997(04)
[7]我是一個中國人——散步隨想[J]. 汪曾祺. 當代作家評論. 1997(04)
[8]宿命與反抗[J]. 史鐵生. 理論與創(chuàng)作. 1997(02)
[9]苦難的書寫與意義的探詢——對北村的書面訪談[J]. 林舟. 花城. 1996(06)
[10]論中國當代作家的“宗教熱”[J]. 李俏梅. 廣東社會科學. 1996(04)
碩士論文
[1]世紀末文學的宗教精神[D]. 胡青善.華南師范大學 2003
本文編號:3469466
【文章來源】:西北大學陜西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頁數】:54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論
第一章 宗教相關定義的界定
一.宗教的內涵
二.宗教的心理學意涵
三.宗教和文學的關系
第二章 中國現代作家對于宗教文化的思考
一.宗教情結的概念
二.中國現代作家對宗教文化的思考
第三章 新時期作家的宗教文化情結
一.復合型宗教情結的作家
(一) .汪曾祺文學人生的宗教哲學底蘊
(二) .史鐵生的靈魂交響樂
二.佛教文化情結的作家
(一) .阿來筆下歷史夢幻中的藏傳佛教文化
(二) .扎西達娃永恒的生命之魂
三.基督徒北村的神性寫作
四.理想主義者張承志的心路歷程
結語
參考文獻
攻讀碩士學位期間取得的學術成果
致謝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汪曾祺文學世界的哲學思考[J]. 楊紅莉. 東疆學刊. 2004(03)
[2]汪曾祺小說中的儒、道文化精神及其現代性意義[J]. 劉明. 山東社會科學. 2003(05)
[3]解讀阿來的藏族情結[J]. 劉柳. 中外文化交流. 2003(08)
[4]通往可能之路——與藏族作家阿來談話錄[J]. 冉云飛,阿來. 西南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1999(05)
[5]理想主義與民間立場[J]. 陳思和,何清. 中山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1999(05)
[6]汪曾祺傳略[J]. 陸建華. 文教資料. 1997(04)
[7]我是一個中國人——散步隨想[J]. 汪曾祺. 當代作家評論. 1997(04)
[8]宿命與反抗[J]. 史鐵生. 理論與創(chuàng)作. 1997(02)
[9]苦難的書寫與意義的探詢——對北村的書面訪談[J]. 林舟. 花城. 1996(06)
[10]論中國當代作家的“宗教熱”[J]. 李俏梅. 廣東社會科學. 1996(04)
碩士論文
[1]世紀末文學的宗教精神[D]. 胡青善.華南師范大學 2003
本文編號:3469466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wenyilunwen/yishull/34694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