困境與出路——對20世紀末中國文學困境的美學思考
發(fā)布時間:2021-07-09 10:24
文學攜著“天子右文,群公操雅”的輝煌走到20世紀末,困境重重,“文學終結”回響不絕,“輝煌不再”哀惋有余。 一、世紀末文學的困境 人類的欲望理論: 文明的進步為什么沒有使人感到更加幸福?無論是文學家還是讀者,還是出版商,經濟已深入人類本質的內核。欲望無處不在。 文學家的現(xiàn)實社會的存在的三個層面: ①生存層面,在三個層面中,生存理性是最為基本的層面,只有在它得到充分的表現(xiàn)與發(fā)展的基礎上,其它兩個層面的實現(xiàn)才有可能。 ②存在層面,即對自己的社會地位的準確定位。它屬于社會理性,是一種自我實現(xiàn)的理性。 ③形而上層面,即對精神操守與人生價值形而上的追求。 三個層面構成了文學家們的社會現(xiàn)實存在的困境。 讀者的視角: 這是一個阻卻閱讀的時代,讀者有著其內在的矛盾性和無奈。文學在文本意義上是一種文字藝術,一種符號化的文化呈現(xiàn)方式,欣賞文學的美是有一定的條件限制的。 視覺文化的直觀性一時間將那些所謂的阻隔與障礙,還有一切難度高度門檻層次分離統(tǒng)統(tǒng)一筆抹去。端上來就是終端的成品,不需要再加工、再創(chuàng)造,不需要理性的思考,惟一需要做的便是接受或拒...
【文章來源】:新疆大學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 211工程院校
【文章頁數(shù)】:35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參考文獻]
引言
一、世紀末文學的困境
§1.1.欲望的理論淺析
§1.2.作家與批評家的困境
§1.3.讀者的無奈——一個阻卻閱讀的時代
二、文學的自我認同與救贖之路的美學思考
§2.1.文學藝術的自我認同
§2.2 文學藝術出路的美學思考
結 語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走向泛文學——論中國電視劇的文學化生存[J]. 盤劍. 文學評論. 2002(06)
[2]欲望:時代與人性的另一面——試論張煒小說中的惡魔性因素[J]. 陳思和. 文學評論. 2002(06)
[3]商品化與人的價值的無根性——九十年代都市小說價值現(xiàn)象初探[J]. 涂險峰. 文學評論. 2001(06)
[4]90年代中國文學:自我認同的尷尬與出路[J]. 劉俐俐. 甘肅社會科學. 2001(01)
[5]誰來進行文學批評?——關于文學批評文化化的分析[J]. 王世誠,姚新勇. 文藝爭鳴. 2000(02)
[6]曠野上的廢墟——文學和人文精神的危機[J]. 王曉明,張宏,徐麟,張檸,崔宜明. 上海文學. 1993(06)
[7]一個時代結束了[J]. 馮驥才. 文學自由談. 1993(03)
本文編號:3273571
【文章來源】:新疆大學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 211工程院校
【文章頁數(shù)】:35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參考文獻]
引言
一、世紀末文學的困境
§1.1.欲望的理論淺析
§1.2.作家與批評家的困境
§1.3.讀者的無奈——一個阻卻閱讀的時代
二、文學的自我認同與救贖之路的美學思考
§2.1.文學藝術的自我認同
§2.2 文學藝術出路的美學思考
結 語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走向泛文學——論中國電視劇的文學化生存[J]. 盤劍. 文學評論. 2002(06)
[2]欲望:時代與人性的另一面——試論張煒小說中的惡魔性因素[J]. 陳思和. 文學評論. 2002(06)
[3]商品化與人的價值的無根性——九十年代都市小說價值現(xiàn)象初探[J]. 涂險峰. 文學評論. 2001(06)
[4]90年代中國文學:自我認同的尷尬與出路[J]. 劉俐俐. 甘肅社會科學. 2001(01)
[5]誰來進行文學批評?——關于文學批評文化化的分析[J]. 王世誠,姚新勇. 文藝爭鳴. 2000(02)
[6]曠野上的廢墟——文學和人文精神的危機[J]. 王曉明,張宏,徐麟,張檸,崔宜明. 上海文學. 1993(06)
[7]一個時代結束了[J]. 馮驥才. 文學自由談. 1993(03)
本文編號:3273571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wenyilunwen/yishull/32735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