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形象概論
本文關鍵詞:國家形象概論,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摘要】:正一、國家形象:一個走進藝術學的新話語近年來,一個如何在藝術中塑造國家形象的話語,出現(xiàn)在各個藝術領域。影視中,有沈義貞《塑造國家形象:影視藝術的新使命》(南京師范大學文學院學報,2007·1)、倪震《中國電影與國家形象》(當代電影,2006·5)、鄭小慧,趙謙《淺論電影對國家
【作者單位】:
【關鍵詞】: 國家形象 商業(yè)藝術 中國形象 中國藝術 中國現(xiàn)代性 藝術家 藝術學 文化自覺 新話語 國際關系
【分類號】:J04
【正文快照】: 一、國家形象:一個走進藝術學的新話語近年來,一個如何在藝術中塑造國家形象的話語,出現(xiàn)在各個藝術領域。影視中,有沈義貞《塑造國家形象:影視藝術的新使命》(南京師范大學文學院學報,2007·1)、倪震《中國電影與國家形象》(當代電影,2006·5)、鄭小慧,趙謙《淺論電影對國家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消息[J];中國陶瓷;1983年06期
2 陳昊蘇;塑造國家進步的形象[J];當代電影;1988年01期
3 劉國林;當代美國藝術法綜述[J];新美術;1989年04期
4 加力;;跳蚤(五場兒童話劇)[J];四川戲劇;1989年02期
5 顧土;;沉重的“名分”感[J];中國記者;1990年03期
6 朱迪斯·柯林斯,尤開民;現(xiàn)代六家技法[J];藝術探索;1991年02期
7 理泠;市場·生活·國家形象——就工業(yè)設計問題與中國燕興公司副總經理程振庭的問答[J];裝飾;1991年03期
8 雷蒙德·斯普雷亞;呂明;;什么決定藝術的價值?[J];美苑;1991年01期
9 王受之;西方藝術市場的“造神”機能[J];美術;1992年03期
10 磬年;從洛杉磯藝術交易會看美國藝術商業(yè)[J];美術;1992年02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于新恒;;決勝未來的領導藝術——論鄧小平領導思想與藝術特色[A];全國領導科學第八次學術討論會論文精選[C];2001年
2 范國強;;提高科技水平 改善安全狀況——兗州礦區(qū)安全生產工作的幾點體會[A];中國老科協(xié)煤礦安全生產問題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2年
3 馬嵐;;百變模塊——數(shù)字化藝術的文化傳承與發(fā)展[A];高等黨校藝術教育理論研究與實踐[C];2002年
4 王加萍;;關于改革完善企業(yè)登記管理制度的探索[A];哈爾濱市工商行政管理學會第四屆會員代表大會會刊暨2001年度獲獎優(yōu)秀理論文章調研成果匯編[C];2003年
5 王曉梅;;再談工商行政管理人員的語言藝術[A];哈爾濱市工商行政管理學會第四屆會員代表大會會刊暨2001年度獲獎優(yōu)秀理論文章調研成果匯編[C];2003年
6 黃忠優(yōu);;由“博物館難抵游戲廳”引發(fā)的話題[A];贛博論壇——博物館現(xiàn)狀與發(fā)展前瞻論文集(一)[C];2003年
7 袁祖社;;“公共精神”教育:培育與建構“民族精神”的當代形態(tài)之不可或缺的理論維度[A];中國倫理學會會員代表大會暨第12屆學術討論會論文匯編[C];2004年
8 倪建平;;關于中國國家形象與外交政策的理論思考[A];當代中國:發(fā)展·安全·價值——第二屆(2004年度)上海市社會科學界學術年會文集 (中)[C];2004年
9 楊麗芳;;體育競賽中使用興奮劑行為的管理對策研究[A];第4屆全國青年體育科學學術會議論文摘要匯編[C];2005年
10 鄧萬金;;從集群品牌效應探討2008年奧運會整體形象的提升[A];首屆中國體育博士高層論壇論文集[C];2006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陳京松;藝術創(chuàng)作中的“見風使舵”[N];中國文化報;2000年
2 俞邃;《國家形象論》[N];人民日報;2000年
3 苗曉;讓出境旅游市場再現(xiàn)艷陽天[N];人民日報海外版;2000年
4 岳光平;質量代表國家形象和民族精神[N];中國輕工報;2000年
5 本報記者 安瓊瑋;首飾設計師 要有超前意識[N];中國黃金報;2000年
6 記者 高進;對服用禁藥者絕不姑息[N];中國體育報;2000年
7 杜一力;旅游業(yè)發(fā)展與奧運影響[N];中國旅游報;2001年
8 本報記者 閻興宇 何旭;法學教授談新《法官法》[N];重慶日報;2001年
9 楊登保 徐生茂;在沙湖雕沙[N];中國旅游報;2002年
10 令羽;藝術的國家形象[N];中國文化報;2002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4條
1 李凱;全球性媒介事件與國家形象的建構和傳播[D];復旦大學;2005年
2 尹盛煥;中國消費者對韓國產品選擇的研究[D];清華大學;2005年
3 王玨;權力與聲譽[D];復旦大學;2006年
4 劉渝梅;東亞地區(qū)合作與中國的軟力量[D];華東師范大學;2007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蔣杰;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對新中國形象的歷史貢獻[D];電子科技大學;2000年
2 李瑛;信息全球化時代的國際傳播與文化主權問題[D];鄭州大學;2002年
3 王敏;試論如何利用互聯(lián)網(wǎng)絡改善我國英語對外傳播[D];廈門大學;2002年
4 熊長論;美國新聞雜志中的中國形象分析[D];中國人民解放軍外國語學院;2003年
5 黃斌;論大眾媒體與中國國家形象的塑造[D];暨南大學;2003年
6 胡征宏;中國高等學校形象建設研究[D];湖南大學;2003年
7 鄧天穎;新聞框架與國家形象[D];河北大學;2003年
8 馬俊;新形勢下的對外宣傳研究[D];蘇州大學;2003年
9 騰華;我國災難性突發(fā)事件報道之分析[D];華中師范大學;2004年
10 任彥;試論中國國家形象傳播[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03年
本文關鍵詞:國家形象概論,,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304576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wenyilunwen/yishull/304576.html